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史:李璮之乱,忽必烈对汉人失去信任

元史:李璮之乱,忽必烈对汉人失去信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惊鸿似人间 访问量:4764 更新时间:2023/12/15 12:15:09

元史:李璮之乱,忽必烈对汉人失去信任

前言

一个奴隶只有一个主子,而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却有地数主子所有可能改善其境遇的人都是他的主子。

起因

蒙哥汗去世: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不幸去世。大汗之位出现空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想继承大汗之位,二人随即展开争夺。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

结果

王文统被杀:二人争夺汗位导致李璮之乱发生,也致使忽必烈对汉人彻底失去了信任,从而加强了元朝对华北地区的统治。

▲李璮之乱(剧照)

始末

1.雄心壮志

公元1261年,益都行省长李璮因为不满蒙古大汗忽必烈的统治,公开率兵造反,忽必烈见状亲自率兵平定叛乱,经过此事忽必烈任用蒙人做官,失去了对汉人做官的信任。李璮从小在军阀家庭中成长,他的父亲曾经是金朝的一员虎将,后来金朝被蒙古消灭,他的父亲归顺了蒙古。

父亲死后李璮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担任了益都首领,率领军队在山东地区争得了一席之地。李璮的能力并不出众,但是他的野心却非常大,时常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一统江山,雄霸天下。为此他不断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然后进攻南宋,占领海州等地盘。很快李璮接连攻城的消息传到了忽必烈的耳朵里。

▲李璮(剧照)

2.蓄势待发

其实忽必烈早就知道李璮的野心,为了满足李璮的胃口,忽必烈给李璮加官晋爵,自己上位后封李璮为江淮大都督,提拔李璮岳父为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虽然李璮得到了高官厚禄,可是李璮志不在此,他一心想着取代忽必烈,成为新一代君王。

李璮还计划着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汗位争得你死我活时,出兵在忽必烈背后狠狠捅一刀,使忽必烈首尾不能兼顾,由此自己取胜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计划一旦定下来,就要抓紧时间行动,李璮开始筹备军粮,蓄势待发。李璮先是对忽必烈撒谎,说自己抓住一个南宋的奸细,从奸细口中得知南宋正在集结军队要攻打益都,希望自己可以领兵防敌。

▲李璮

3.发动叛乱

李璮打着防范南宋的旗号来欺骗忽必烈,忽必烈认为事态紧急没多想就答应了李璮的请求,还赐给李璮军饷以及李璮兵权,驻守在益都的蒙汉军士全部服从李璮的指挥。李璮拿着忽必烈的钱修筑工事,提升自己的力量,随时为造反做准备。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1261年冬天,忽必烈亲率大军北伐,离开中原大本营,李璮觉得此时的忽必烈倾巢而出,中原大本营的守备一定很空虚,于是决心叛变。李璮先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蒙古军全部杀掉,然后又把涟水等城池献给了南宋,以此表达自己的诚意,让南宋支持自己。

忽必烈得知李璮造反赶忙着急谋士姚枢商量应对的办法,姚枢认为李璮有三种进攻路线,这三种进攻路线分为上中下策,上策是李璮直接进攻燕京,中策是联手南宋与我军打持久战,下策是进攻济南,等待其他军阀的响应。

▲姚枢

4.李璮被包围

姚枢觉得李璮定会出下策,因为李璮虽有野心,但不喜欢铤而走险,所以不敢进攻燕京,而李璮与南宋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双方各怀鬼胎不可能真心联手。忽必烈一听立刻派大将李术等人去镇压李璮,同时命令济南的路万户和张宏修筑工事,准备防范。果然不出所料,忽必烈的命令还在途中李璮就已经率兵去往济南的路上,最后攻占了济南。

阿术得到命令立即率兵赶到济南,与李璮的军队厮杀起来,交战过程中李璮部渐渐取得上风,李璮趁机击退蒙古军还顺带着抢走蒙古军的辎重。李璮接连打胜仗,信心开始膨胀,可没想到班师回营的时候遭遇了大批的蒙古军,杀李璮一个猝不及防。李璮损失惨重率残部回济南城内死守。过了没多久,忽必烈的大军相继增援,把济南围了里三圈外三圈。

▲李璮之乱

5.李璮被处死

李璮此时还在幻想着自己起义后能引起汉人军阀的共鸣,殊不知汉人军阀早就被蒙古军强悍的战斗力所折服,其次忽必烈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对汉人有利的政策,因此这些汉人军阀不但不帮李璮对抗忽必烈,有些汉人军阀反而协助忽必烈围剿李璮。

李璮部只能垂死挣扎,孤军奋战。弹尽粮绝后战士们甚至靠吃死去战友们的尸体为生,李璮见大势已去,告诉部下们可以放下武器向蒙古军投降,自己选择投湖自尽,可由于湖水太浅李璮没有被淹死反而被蒙古军活捉。

不久之后李璮被忽必烈处死,经过此次平叛事件,忽必烈彻底失去了对汉人的信任,也出台了汉人不能领兵等政策,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剿灭李璮

小结

通过李璮之乱,让忽必烈认识到了汉人不可信。此后忽必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人在元朝的地位,来加强元朝对华北地区的统治。

【参考资料】:

《忽必烈传——中国历代帝王传记丛书》

《元朝那些事》

《大元帝师八思巴》

标签: 李璮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宠幸了美若天仙的苏坦妹,为何过了一天却将其处斩?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苏坦妹

    在历史上,似乎没有苏坦妹这号人物。至少在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过,不过苏坦妹在《传奇皇帝朱元璋》这部电视剧当中有详细记载。咱们先来说下苏坦妹的身份。她是有名的江南才女,不但颜值颇高,而且还能吟诗作对,和很多文人雅士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正因如此,她在当地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说完了苏坦妹的基本情况,咱们再来

  • 苏坦妹美若天仙,朱元璋与其一夜欢愉后,为何第二天便将她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苏坦妹

    在中国的历史上,沉迷美色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像朱元璋一样,喜欢抢夺他人的妻女这样的皇帝,却是少见。不仅如此,曾就有一位美女名为苏坦妹,曾经和朱元璋发生关系以后的次日,就被朱元璋处死,向来喜欢美女的朱元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呢?一、一见钟情的夜晚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少有女子能够载入史册,被历史记载的

  • 苏坦妹美若天仙,朱元璋将其宠幸,为何第二天却下令将其处斩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苏坦妹

    实际上,历史上很多的“红颜祸水”,其根源并不一定都在红颜身上,更多是成为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而被冠以的名号。美若天仙的苏坦妹,对于朱元璋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一)才貌双全苏坦妹苏坦妹,祖籍浙江金华,是元末时江南一带有名的才女,与另一才女楚方玉并称“江南苏楚”,同时她与包括刘伯温在内的浙西四贤关系

  • 24岁江南才女苏坦妹:朱元璋后悔杀的女人,在其坟前立“罪己碑”

    历史人物编辑:诸葛侃史标签:苏坦妹

    江山和美人,应该怎么选?这是一个历史性大难题,歌词写得很贴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好儿郎,浑身是胆……”是啊,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这个问题在朱元璋这里,似乎变得很简单。他和江南绝色才女苏坦妹之间的爱恨别离,实在令人唏嘘。在感叹苏坦妹命运坎坷的同时,又为朱元璋的果断而惊愕。这件

  • 一代才女苏坦妹被献于朱元璋,为何第二天就被处死?并非她做错事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苏坦妹

    朱元璋曾经参加过起义军,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结识了刘伯温等贤才,帮助他完成帝王大业。而在这段时间中,他经历了人生中最难的阶段,脑袋始终都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定哪天就会丧命,但即便如此,他对成就帝王之事势在必得。但是光靠军队士兵不可以,完成大业需要一些有见解,有才能的人来出谋划策。因此朱元璋便到处张贴告示

  • 江南第一美女苏坦妹,被进献给朱元璋,一夜过后为何被朱元璋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苏坦妹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意思是指上级或者长辈,自身行为不正的话,下面的人也会跟着一起做坏事。这样一来,即便借助自身的权威去管制下面的人,别人内心中也会多有不服。因此,真正想要让一个团队共同完成号某一件事情,那么上位者就必须以身作则,否则内部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必定会导致走向失败。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 苏坦妹明明美若天仙,朱元璋心花怒放,为何第二天却将其处斩?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苏坦妹

    自古红颜似祸水,虽然说把一个国家或朝代的灭亡全部推到一个女人身上,有些不公平,但是不能否认,在缺乏制度约束的封建王朝,美女对于君王个人的影响力直接决定了君王的人生态度,也就相当于决定了这个王朝的命运。但是有一位君王在面对美女时却是态度坚决,头一天宠幸完,第二天直接把美女斩为两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这

  • 江南才女苏坦妹,晚上被送到朱元璋营里,第二天就被抬出尸体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苏坦妹

    文/四季文史《汉书》:“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无论是多硬的汉子,在战场上多么嗜血,在遇到貌美的女子时,都难免会心动而柔情起来。现如今,我们常说长得“安全”,这就是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就不会被坏人盯上,不过要是比较变态的人,无论好看不好看都会被侵犯的,所以说应该有点自我防护

  • 江南才女苏坦妹有多冤?被迫侍奉朱元璋后,第二天却反而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苏坦妹

    江南才女苏坦妹有多冤呢?和朱元璋共度了一夜后,没想到次日却被朱元璋处死,那么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真实的苏坦妹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两面性的人,一方面他有着雄才大略,率领元末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成功建立明朝,被后世尊称为洪武大帝。然而另一方面,他也有着作为帝王非常暴虐

  • 江南绝色才女苏坦妹,被朱元璋宠幸一夜后,朱元璋:拖下去斩了

    历史人物编辑:秀姐0913标签:苏坦妹

    自古以来,华夏才女众多,而且绝大部分都出自江南。历史上的才女们,不仅在才学上有着异于常人的才华和造诣,而且在容貌气质上也可以说是超凡脱俗,别人望尘莫及。细数一下,中国历史上具有这样才华和气质的女性不在少数,如家喻户晓的“女宰相”上官婉儿、“千古绝女”李清照、不拘小节的卓文君等。等等,多得数不过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