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水浒此人排行二十六,实力不及武松林冲?后梁山时代他称雄暹罗国!

水浒此人排行二十六,实力不及武松林冲?后梁山时代他称雄暹罗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经典沸 访问量:2060 更新时间:2024/1/25 14:10:59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李俊(水浒曾排行二十六,江湖人称混江龙)等兴兵攻打作乱的萨头陀等人,却被妖法所败,危急时刻,李应等及时赶到。今天我们继续品读第三十四回,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李俊等在金鳌岛被萨头陀等攻打,渐渐不支,危急时刻,李应等乘船赶到,两下夹击,萨头陀妖法被破,苗兵大败,革鹍被杀死,萨头陀与革鹏逃回暹罗国。李俊等大获全胜,李应等同上金鳌岛,李俊将过去的经历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李应也将聚集众好汉的经过说了一遍,花逢春见有了援兵,请求众好汉帮助攻打暹罗国,救出国母等人,李俊、李应等于是领兵前去暹罗国。萨头陀逃回暹罗国后,让革鹏去日本借兵,城外的童威等怕萨头陀妖法,于是放其进城,共涛得知萨头陀失利,十分焦急,萨头陀乘机要挟,让共涛将女儿嫁与自己,方才肯帮助其退敌,共涛无奈,只得答应了。李俊等引兵随后抵达暹罗国,城内的高青等里应外合,众好汉很快就打破了城池,活捉了共涛全家,没想到萨头陀带着共涛女儿逃走,藏在了镇海寺的塔顶。李俊等入城与国母交接完事宜后,便派人四处搜捕萨头陀,在共涛之女的帮助下,成功将萨头陀抓获,于是将共涛、萨头陀等都斩首,祭奠马国主,独有共涛之女被呼延钰救下。平定贼乱后,国母召集众人商议谁做暹罗国主之事,李俊建议由花逢春继承,众人都认为李俊是最合适的人选,最终经过一番讨论和退让,李俊同意担任暹罗国王。

都头曰:如果在水浒读者中做一个问卷调查,哪个梁山好汉结局是最好的?相信第一名肯定非李俊莫属。梁山的声势再浩大,人马再多,做到极致也不过是忠臣良将。而李俊直接在海外当了国王,显然要高出梁山大多数人结局一个档次。但李俊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结局,陈忱认为其实是奸臣助力的结果。他在本回回末评价道:“有此一番大排场,方不是草寇啸聚。然不是变故,李俊岂得为暹罗国主?故为大将军驱民者,丞相共涛也。”正是因为有共涛这样的奸臣作乱,才给了李俊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归根结底,共涛不过是给李俊做了嫁衣,机关算尽,实属可悲。说到这,我们再看一下本回的其他方面。

一、回目差异。本回回目陈忱原本和蔡元放评改本差异不大,陈忱原本为“大复仇二凶同授首,权统摄杰士尽归心”,蔡元放评改本为“大复仇二凶授首,议嗣统众杰归心”,初看二者并无大区别,但仔细分析,二者主要区别就在于后半句。陈忱原本是“权统摄”,而蔡元放本是“议嗣统”,因此暹罗国主已死,李俊在众人的拥戴下,答应当暹罗国主,从此以后就真正成为了暹罗国王,不存在权且当的意思,因此蔡元放将其更改为议嗣统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正文修改。本回正文蔡元放在陈忱原本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修改,而且有些地方改动相当大,我们本期只看其中一处(笔者按:黑色字体为陈忱原文,【】内为蔡元放评改本内容):

第一处:次日乐和道:“那萨头陀拿不着,恐为后患,必要搜捕。”李俊道:“想是真会腾云走了,怕他怎的?自有公孙胜在此。”乐和道:“待我再去缉访。”遂同燕青、呼延钰、徐晟拿着弹弓、粘竿、酒盒,跟了五六个家丁,各处游玩。那国中有座镇海寺,庄严壮丽,寺内有七层宝塔,高插云霄。乐和等到殿上随喜,住持献茶。走到塔边,乐和道:“小乙哥,你的神弩,那塔上一个喜鹊吱吱的叫,若打下来,方服你眼力。”燕青真的取弹弓把弹丸打去,那喜鹊见下面有人放弹,虫鸟最有灵性,弹子未及到身,展开两翅飞去。那弹子打进塔窗里,只听得塔里面有人叫声:“呵呀!”骨碌碌滚下来的响。一齐赶进看时,有个人覆跌在地上。家丁翻他转来,乐和大喊道:“此便是萨头陀,家丁把来绑了!”燕青道:“恐怕上面还有馀党,再去搜看。”家丁走上,见一个女子,云鬟不整,蹲着暗泣。还有两把戒刀,一个葫芦,一包牛羓子,家丁拿了,牵那女子下来,那女子两腿夹着,走也走不动的,原来就是共涛之女。萨头陀成了亲,原想驾云而去,被马赛真陰魂缠住,法术不灵。城破之夜,携了此女躲在塔上,思量革鹏借日本兵来,还要作孽。谁知天网恢恢,弹子却好打着眼睛上,乌珠突出,鲜血淋漓,真是恶贯满盈了。带来见李俊道:“我们到镇海寺游玩,因打塔上喜鹊,弹子从塔门里打着他眼睛,绑获在这里。这便是共涛之女,萨头陀骗做驸马的。”李俊、花逢春大喜,把铁锁穿了琵琶骨。恐他遁去,将狗血、蒜汁、人屎浑身一淋,同共涛蹲在水井内。那女子同家属监禁,日后施行。

【次日,乐和道:“那萨头陀拿不着,恐为后患,必要设法搜捕,务在擒获方好。”李俊道,“今日不敢烦公孙先生,只央樊贤弟同去搜捕便是。”乐和道:“待我再同去缉访。”遂同原拨三人,又加燕青、徐晟,带着兵士,携了酒盒,各处查访,又当游玩。一连访了二日,沿街逐巷,唤地方人等查问,杳无踪迹。众人心中焦躁,想道:“莫非真会腾云走了?”到第三日,又查了许多地方。日中后,到了一处,有座镇海寺,庄严壮丽,寺内有七层宝塔,高插云霄。乐和等到殿上随喜,住持献茶。燕青就问萨头陀踪迹。住持说:“并不得知。”众人走到塔边,因走得倦了,命从人铺下酒盒,七人席地而坐,欢呼畅饮。却说萨头陀在共涛府中,那夜听得宋兵围了府第,就带了共涛女儿走出。原来萨头陀虽会妖法,却不会腾云。见宋兵已是进府,就使个障眼法,同共涛女儿逃出府外,闻得各门俱有兵将把守,没处躲避。思量镇海寺地方幽僻,塔上可以权藏,就奔到寺中。知道塔门是封锁的,从第二层塔窗里钻进去,直到顶上一层躲着。那时已是夜深,寺中人都睡熟,所以无人晓得他。每日使法摄些酒肉来吃。还想要等革鹏借得兵来,里应外合,去杀宋兵。这日吃得大醉睡着。原来这寺是国王敕建的,塔内有金银铸就的佛像、罗汉、炉台等物,一切人等不许上塔,塔门长是封锁着的,所以住持并不得知。却说共涛女儿虽是跟着他,心中却十分怨恨,想道:“我爹爹好好一个丞相,富贵也不小了,却被这贼秃撺掇,行了逆天之事。如今害得家破人亡,我在这里又被他这般狼藉,就使逃得脱,也不是终身之计,怎生离了他便好?”心内便是这等想,却没有计较。这日正在那里暗泣,忽闻得塔下人声喧嚷,就悄悄在塔窗里朝下一望,见一起人在那里饮酒,旁边立着许多军士,衣冠都不是本国人,就知是宋朝人,心中想道:“这分明是宋家兵将,不如趁这贼秃睡熟,招引这些人来,把他拿去,只当与爹爹报仇,我就死也死在明白处。”主意定了,只是怎得他们上来?忽见那两把戒刀在旁边放着,想:“有了。我如今把这刀撇下去,他们见了,自然知道上来。”又恐撇下去声响惊醒了他,就脱下裙子,将戒刀连鞘包了,从塔窗里撇了下来。却说燕青等正在饮酒,忽见塔上撇下一包物件,叫人拾起看时,却是两把戒刀。乐和道:“这戒刀便是那贼头陀的。必然是躲在塔上。只是这刀如何得下来?必是天败贼人!”众人望上看时,只是有个女子在塔窗里招手。乐和道:“不消说了。如今急急上塔去擒捉,莫要又被他走了。我与樊大哥、徐贤侄同上塔去,你们各掣器械,在塔下围绕等候。”就一齐起身,唤军士将槌斧打开大锁,带四名军土奔上塔来。到了塔上,萨头陀惊醒,才跳起来,早被徐晟一刀砍断右臂。军士齐上按住,就把带来的秽物从头浇下,然后将绳索绑了,牵拽下塔。把女子也带了下来,问知是共涛之女,就叫也锁起来。共涛女儿将前情哭诉与众人知道。燕青道:“既如此,且不要难为他,回去见大将军再作处置。”一般人离了寺中,回到元帅府。见了李俊,把前事细说一遍。李俊、花逢春大喜道:“快把铁锁穿了萨头陀琵琶骨,恐他遁去。然后发下,同共涛禁在水牢内,伺候施行。那女子另行监禁看守。”】

此处是众好汉擒获萨头陀的经过,陈忱原本是燕青打喜鹊意外打着萨头陀,但这么设计有点太过巧合了,所以蔡元放在陈忱基础上做了大量改动,设计由共涛之女趁萨头陀不备,将其戒刀从塔顶扔下,惊动燕青等人,之后才活捉萨头陀,这样不仅更合实际些,而且共涛之女也因此立功,为后文呼延钰为其求情做铺垫。

三、情节设计。本回中,李俊在众人的拥戴下决定即位暹罗国主。我们之前就说过,《水浒后传》一书创作的灵感来源就是因为《水浒传》原著中介绍李俊结局时,曾描写“且说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这是李俊的后话。”看过水浒原著的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想必会有疑问,李俊在原著中的表现其实在梁山中不算太亮眼,为什么他后来能做下这么大的事业?令人不可思议。对于这个疑问,陈忱自己给了出解释。他写道:“混江龙在梁山,上中之材,可以得南面称雄?古来豪杰,起于徒步多矣,如王建呼贼王八,钱婆留起于盐徒,不可胜纪,安见李俊不可为暹罗国主?况其存心忠义,辅弼得人,故《前言》言太湖小结义,投外国而作暹罗国王也。”陈忱的观点,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英雄莫问出处,因为历史上往往很多英雄人物出身并不是有多高贵,他们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有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在于能聚拢人才,成就大业,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汉高祖刘邦,当初他不过是一个亭长,地位并不高,但他知人善用,麾下聚集了萧何韩信张良等人才,最终消灭了强大的项羽,建立了汉王朝。所以陈忱认为李俊也做到了这些,因此他能当暹罗国王是理所应当的。

再来说说本回中的文法,蔡元放在评本书时,曾说道:“有欲擒故纵法。如……既获共涛,本可将萨头陀一齐擒获,却放他逃去,躲在塔上,以为共涛女儿立功救死之地。如此安放,真是七穿八透之文。”本回中李俊等在李应众人的帮助下,打破暹罗国,活捉了叛臣共涛,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捉到萨头陀,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原来作者为了让呼延钰救下共涛之女,为日后嫁给郓哥作铺垫,所以在这里让萨头陀带着共涛之女躲避一阵,再由共涛之女协助抓捕萨头陀,这样其立了功劳,呼延钰救她也就顺理成章,也未后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这就是欲擒故纵法。这种写作手法在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多次,都是为了情节前后连贯,或者推动情节发展而故意为之,也是小说创作的一个常见手法。

标签: 武松

更多文章

  • 武松为什么会砍掉自己的胳膊?看完原因不得不感叹太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雪雪细说标签:武松

    天行星行者武松相信大家都熟悉,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大家对他的印象向来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对那些恶人武松可以心狠手辣,对自己武松也可以狠下心来。梁山招安后武松岁宋江征讨方腊的时候为了捉住方腊竟然可以自断一臂。武松和林冲不同,林冲面对调戏自己老婆的高衙内可以忍气吞声,放下夺妻之恨,但是

  • 武松杀潘金莲之前,撕开她上衣这个动作,可看出武松心思多缜密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武松

    武松杀潘金莲之前,为何先撕开她上衣?看看宋朝法律就知道了!《水浒传》中,武松和武大郎本是一母同胞,但武松长得高大魁梧、相貌堂堂,武大郎却相貌丑陋,长得也矮,另外脑袋还不大灵光。但就是这样一个被人看不起轻视的“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却娶了县里的最美艳的女子潘金莲为妻,可谓是羡慕死了旁人。当然这段婚姻

  • 同样是江湖大佬,宋江初次见面就令武松五体投地,柴进为何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武松

    文/粤若稽古圣武松可以说是水浒中的第二号主角,施耐庵专门写宋江写了十回,写武松也是用了十回,连鲁智深也只写了五回。现在到山东去,如果为了表示尊敬,不能叫别人“大哥”,因为这听起来象是绕着弯儿骂人,要叫什么呢?要叫“二哥”,别人听了肯定心里很高兴。可见武松在民间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力。且说宋江误杀了阎婆惜

  • 《水浒传》武松为何出手前都会喝得酩酊大醉?武松解释让人惊讶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武松

    话说水浒中你心中最喜欢的是谁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一个人,我想也有很多武松的粉丝,武松在电视剧中有很多的戏份,而且都是精彩无比,让人目不转睛。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武松打虎的时候喝了十八碗酒,醉打蒋门神喝了三十碗,那么为什么每次武松都会把自己灌醉呢?在原著当中武松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是这解释

  • 武松斗“腐”(讽刺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云端搞笑的琴标签:武松

    世事变幻莫测,男欲高,女欲瘦,狗穿衣,人露肉。现在不流行这些了,现在流行当网红。老的少的丑的帅的,不会写,不会说完,只要有勇气,或者能把脸缩回去,快手抖音做笔记,或者平淡,或者堵嘴,或磕头,或辱骂……只要能引起注意,什么都可以。要不是平台官方把控严格,我估计光屁股的人不在少数。某人竟然出名了,圈粉千

  • 武松面对潘金莲的诱惑不为所动,终身未婚,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武松

    很多人都知道武松的故事,他不仅非常能打,在整个梁山上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而且武松整个人就是一个行走的丰碑,一身正气,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经常会管上一管。原本只是一个一般的小民,但是因为看不惯当地恶霸欺压百姓于是出手把这人打死了。不得已为了躲避杀人罪只能出逃。幸好上天眷顾,后来那人竟然没死,并且受到

  • 宋江为什么不喜欢武松?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武松

    想当初武松追随着宋江,宋江袒护着武松,为了武松曾给小旋风柴进送衣送金,那时候的兄弟情义十分浓厚。而今世道已变,武松仍然坚持当初的道路,而宋江却不再有这样的志向,一个痛恨朝廷,一个却要归顺朝廷,这样的矛盾不断激化着。再加上在梁山上地位相当高的林冲与鲁智深感情深厚,自然而然的与武松与也情义很深,武松得到

  • 武松当年一连喝18碗酒,相当于现在多少酒?看完涨见识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武松

    《水浒传》中,武松路过景阳冈到一家酒肆喝酒,硬是不顾店家的劝告,一口气干了18碗酒,之后还在树林里打死了一只大老虎,从此便成了名扬天下的打虎英雄。那么武松喝的18碗酒究竟有多少呢,为何武松喝完如此多的酒却仍然没有醉倒,还能打死一只凶猛的大虎呢?好汉为啥总喝酒 水浒故事中的好汉们有文有武,性格百态,但

  • 《水浒传》武松杀嫂一幕,为什么邻居不敢劝武松?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武松

    《水浒传》中武松杀嫂时,为什么邻居不敢劝武松?要知道这些邻居并不是围观的看客,他们都是武松软硬兼施“请”到家里来的。武松为什么要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只因武松见知县不允许他告状,心中便筹划好了一出完美的复仇计划,这个复仇计划就是三个步骤:录口供、杀元凶、告状,而这个复仇计划的突破口便是这场“鸿门宴”

  • 鸳鸯楼上报仇时,武松为何血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历史人物编辑:半月历史阁标签:武松

    《浅说水浒》第311期(文/焦目)自从潘金莲那一竿子打到西门庆的脑袋,武大郎和武松这兄弟俩的命运,就发生了大转折。这对男女先是在王婆的教唆下,谋害了武大郎,而后还想瞒天过海,欺骗武松,可惜他们不懂武松的精细。武松在查明情况之后,手刃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王婆也判了个骑木驴游街,最后凌迟处死的结果。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