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水浒传》大闹野猪林:鲁智深的孤注一掷,终究喂不熟林冲

《水浒传》大闹野猪林:鲁智深的孤注一掷,终究喂不熟林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不红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4/2/7 19:36:27

古人有语道: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意指人心难测。立足文学解读的角度,越是伟大的名著,人物塑造越是丰满,一眼很难看到底,

《水浒传》中林冲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坊间议论林冲,多受影视剧的影响,认为林冲是个儒将,高衙内再三调戏他的妻子,林冲一一忍让,直到最终“风雪山神庙”,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才违背初心上了梁山。

这自然是林冲性格的某个横切面,却不免有“冰山一角”的嫌疑,影视剧要塑造典型性格,不得不将林冲的复杂性冲淡。细品《水浒》原著中的林冲,他身上有许多不合时宜,不被读者所喜的方面。

原著第六回,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林冲赶到现场后,一把抓住,本欲殴打,转过脸来发现是高衙内,原著的记述是“林冲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紧接着,陆侯与高衙内蛇鼠一窝,先让陆谦约林冲饮酒,再设计将林妻骗到陆虞侯家,高衙内早在此等候,幸亏林冲半路小解,遇见了丫鬟锦儿,得知真相,气冲冲闯去陆家,这才没让高衙内得手。

这个过程中,有意思的是林冲的反应,他进门之后,询问的第一句话却是:你不曾被这厮玷污了?

之后的三天,林冲提着刀守在陆虞侯家,陆家街坊邻居见林冲脸色不好,纷纷躲避,门都不敢开——林冲是真的想杀了陆虞侯来报仇吗?

当然不是,押沙龙在其作《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里分析过林冲的心理。林冲如果真的想报仇,不会明目张胆地提刀守在陆虞侯家门口,这种大张旗鼓,恰恰是虚张声势,毕竟自己的妻子被设计调戏,身为男人,如果一声不吭,实在惹众人耻笑,林冲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

真正想报仇的人,往往像武松那样,半点不声张,默默地谋划,然后骤然下手,所以当众邻居齐聚武大家时,王婆还照旧想着“去就去,看能把我怎样”,武松拿刀划开潘金莲胸脯的前一秒,潘金莲恐怕都没意识武松今天是要杀她——武松这种状态,才是真正想报仇的人应有的姿态。

反之,像林冲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操作,分明只是想给高衙内、陆虞侯一个下马威,结果自然也不出林冲所料,陆虞侯听闻消息,躲在太尉府几天不出来,三天之后,林冲打道回府,一切到此为止。

这些情节累积在一起,其实能看出——林冲是一个感情神经并不发达的人,说白了,林冲不懂得爱,他的理性思维完全压过感性意识,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林冲为妻报仇的心情并不强烈,妻子被调戏,他忍气吞声,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没法处理,高衙内是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若将其痛打一顿报仇,那他的教头就别当了,职场也别想混,基本可以告别东京了。

当然,如果被逼无奈,林冲也可以效仿《水浒》开篇的王进教头,带着妻子远走高飞,但王进说走就走的决断力,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林冲对现有生活还存在侥幸心理,妻子虽遭调戏,到底好在工作还在,他自然不会轻易放弃现有的资源。

林冲被刺配沧州之后,给妻子写了休书,让她再嫁。这话听着好像是为林娘子的未来考虑,可高衙内看上的女人,别人哪里敢娶?林冲说让妻子再嫁,潜台词就是默许妻子嫁给高衙内。

这位林教头显然不了解自己的枕边人,林娘子最终自尽身死,不愿屈身侍奉高衙内。从现实角度来看,林娘子之死,也有林冲那封休书的作用,让这个妇人彻底没了盼头。

甚至从某个视角来看,林冲骨子里是自私的,对他人的感情反馈,他的态度总是冷漠的。

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林冲两人相遇,遂结拜为兄弟,之后发生的一切,将鲁智深、林冲的感情迸发进行对比,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林冲前脚刚走,鲁智深后脚带着一帮兄弟赶到,见了林冲便叫阿哥,见了林夫人便叫阿嫂,林冲问他有何事,鲁智深的回答是:我来帮你厮打!

这就是鲁智深的魅力,骨子里都是正直爽利,没有半点遮掩。林冲向他解释,事情已经解决,鲁智深临行前还反复叮嘱: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

人生在世,能得鲁智深这样一个好友,真是一件幸事!可这样的朋友,林冲并没有珍惜,纵观全书,林冲对鲁智深的感情反馈少的有些可怜。

之后几天,林冲懒得上街,一个人闷在家里,并未去找鲁智深,金圣叹专门替林冲解释:夫林冲出门而不寻鲁达,然则林冲为何如人哉!计无复之,而竟公然下一笔云,懒上街去,便将鲁达许多棘手,推过一边,干干净净。自非老笔,何以有此。

金圣叹也认为应该写林冲去找鲁智深,否则显得林冲很冷淡,可事实上,林冲确实从未主动找过鲁智深。

为了替林冲找补,金圣叹解释称林冲不去找鲁智深,是施耐庵为了删繁就简,直接引出下文陆虞侯欺骗林冲,但金圣叹毕竟是批书人,他不是施耐庵本人,他的分析非常主观,不能代表作者的本意,何况读者往往慧眼如炬,大家更多看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去探究文学创作的构思。

如果用写实视角来看,林冲不去找鲁智深,就是他感情淡薄的一处例证——鲁智深拿林冲当兄弟,是有实际行动的,林冲对鲁智深的感情则显得寡淡,经不起细品。

两人的第二次相会,也是鲁智深主动来找,彼时陆虞侯算计了林冲,林冲在陆家守了三天后,一个人闷在家里,鲁智深前来拜访,开口就问:教头如何连日不见面?林冲无非解释最近太忙,鲜有时间,请鲁智深出门饮酒罢了——这是接待客人的官方流程,林冲对别人未必不是这样招待。

其后,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高俅买通董超、薛霸两人,在野猪林结果林冲性命,又是鲁智深及时出现,救下林冲。

董超、薛霸两人一路猜测鲁智深的身份,怀疑他是大相国寺的和尚,鲁智深心思缜密,避而不说,反倒是鲁智深走后,林冲和两位公人闲聊,将鲁智深的身份给透露出来:

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第八回

关于林冲的做法,读者之间颇有争论。

金圣叹认为林冲的“泄密”不足为虑,他写道:直至此处,方才遥答前文,真是奇情恣笔,不知者反责林冲漏言,可为失笑。

董超、薛霸在林冲漏言之前,已经猜测鲁智深就是大相国寺的和尚,所以金圣叹认为,施耐庵借助林冲的直言,和之前董超薛霸的猜测完成文笔闭环,当然,这仍然是站在文学写作的角度,刻意忽略了情节本身透露出的写实意义。

自然也有批书人对林冲的做法表示反对,容眉批评道:鲁智深固不怕,不使他知也好。

意思是说,鲁智深当然不怕董超薛霸的报复,但不让他们知道鲁智深的真实身份就更好了,至少可以帮花和尚减少点麻烦。

鲁智深出手搭救,林冲为什么却把鲁智深的寄身之地透露出来?想必不是有意要坑害鲁智深,这对林冲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或许只是一时忘情了。

但这种不过脑子,就脱口而出的“忘情”,恰恰展露出林冲淡漠的感情神经,他并没有打心底里关心鲁智深的安全,说话自然不会谨小慎微,替鲁智深考虑。

林冲受难,鲁智深可以冒着杀身之祸“大闹野猪林”;反过来,如果鲁智深受难,林冲会赶到野猪林出手相救吗?恐怕不会,毕竟自己妻子被调戏都可以忍让的人,是不可能为他人真正付出什么的,“豹子头”林冲于情感方面,他一直都是一只孤豹。

这种性格,贯穿了他其后的整个人生,上梁山之后,他反了当时的梁山之主王伦,让晁盖坐上了头把交椅,对于梁山旧部“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他们恐怕不敢再对林冲有任何好感;

新来的晁盖一伙人,又有单独的山头,林冲不可能半路融入进去,他虽然是头领,但情感上他一直都是一个人。

有很多读者误以为林冲是理想主义者,因为他最初一直忍让,是个典型的好脾气,可这种好脾气不是因为林冲乐观,而是高俅的势力过大,得罪不起。

包括最终高俅被捉至梁山,原著里林冲也不过是怒目而视,并未采取任何行动,这个情节被搬进影视剧里后,编剧可能觉得林冲应该要有点反应,否则实在不讨观众喜欢,往往将情节改编成林冲要杀高俅,被宋江苦口婆心拦下。

而事实上,林冲从头至尾都是个现实主义者,妻子被调戏,他和稀泥,遇上最值得交的朋友鲁智深, 却并未真正用心对待,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悲剧不仅是外界环境使然,更与他本身的性格底色脱离不了干系。

本文乃“不红居士”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图片来源于戴敦邦《水浒传》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标签: 鲁智深

更多文章

  • 他是鲁智深的结拜兄弟,因无意中说的一句话,令鲁智深一生疏远他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鲁智深

    他是鲁智深的结拜兄弟,因无意中说的一句话,令鲁智深一生疏远他导语:水浒传的故事,我们都有所耳闻。花和尚鲁智深,打虎英雄武松,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他们的故事,我们再了解不过。鲁智深的事迹,你又知道多少呢?他曾是鲁智深的好兄弟,后来却疏远了他。到底为何呢?水浒传之中,英雄人物很多,一百

  • 鲁智深看菜园子很屈才吗?你不了解大相国寺,鲁智深的职责很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多才小孙说史V标签:鲁智深

    在《水浒》人物中,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人物应该就是鲁智深了,这是鲁智深有两个个招人喜欢的特点。一是豪侠仗,不畏强暴;二是他不受佛门清规戒律,是个酒肉和尚了。因此,在他酒醉打了山门,没有办法在五台山呆了,就被方丈荐去了东京,在大相国寺看了个菜园子。当时到了东京的相国寺后,看起来相国寺还不怎么样,寺中的规

  • 鲁智深、武松对战关胜、林冲,结果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鲁智深

    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武松是步战之王,关胜和林冲是马战高手,他们四人都是梁山上的佼佼者。如果鲁智深、武松两人对战关胜、林冲两人,结果会如何呢?说出来你别不信,鲁智深武松两人能赢,依据水浒传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鲁智深对战林冲在《水浒传》电视剧中,鲁智深曾和林冲在东京大相国寺菜园之中切磋一番,两人在步下你

  • 正值壮年的鲁智深,为何突然圆寂?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鲁智深

    鲁智深是《水浒》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形象也是最为正面的。鲁智深圆寂之时正是壮年,“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竟然真的出现,一直让人觉得蹊跷。鲁智深这样一直最受人喜爱的汉子,突然死去,有什么玄机呢?是不是真的自然死亡?如果不是自然死亡,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第一,死于疾病。心理学有“暗示”的说法,一个人如果想

  • 《水浒传》中一生以花和尚著称的鲁智深,为何命中注定圆寂于寺庙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鲁智深

    之前所作的一篇文章中,在论述梁山上真正称得上好汉的几个人里,就曾提及过鲁智深这个人.近来反复翻阅《水浒传》,更是觉得这鲁智深,才真正称得上好汉,英勇仗义、而又不乏侠义情怀。纵观《水浒传》,鲁智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出家当了和尚,但是,很明显他不是一名合格的僧人。吃酒、破坏清规戒律、打坏山门等等。

  • 《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后,为什么感觉除了鲁智深没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鲁智深

    《水浒传》剧中,林冲似乎只有鲁智深一个好兄弟,不光是在上梁山之前,还有在上了梁山后,他总是和大家格格不入的样子,究其原因就是4个现实问题:第一,林冲和大家的目标不一样梁山上的很多人,他们之所以走上和朝廷对抗的路,是因为受到了朝廷官员的地方势力的压榨,希望找到一个新的伊甸园生活,倒不是真的非要仇恨某个

  • 武松最信任的人是鲁智深,但鲁智深最铁的哥们却不是武松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鲁智深

    梁山上有很多感情深厚的铁杆兄弟,比如花荣和宋江,比如李逵和樊瑞等等,这些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因为性格、价值观的接近,惺惺相惜,成为很好的朋友,甚至是性命之交。当花荣得知宋江死了之后,自己也在宋江坟前上吊,随大哥而且,无论怎么说,这都是情谊的体现。而作为梁山仅有的一个半好汉,鲁智深和武松来说,很多人都说

  • 鲁智深能不能秒杀洪教头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鲁智深

    鲁智深轻松秒杀洪教头!二者根本不是同一等级的高手!洪教头是柴进庄上的教头,如果要说洪教头对功夫差到极点,肯定是不科学的,但是要说和鲁智深打,简直是找死!洪教头的功夫咋样洪教头肯定是有功夫的,不然也不可能在柴进庄上当教头。古代的庄园,除了是居住的场所之外,还有抵挡流匪、结寨自保的功能。荒郊野外的,万一

  • 林冲为何差点杀了鲁智深?鲁智深从此疏远林冲,换做别人早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历史标签:鲁智深

    在《水浒传》中,林冲是继史进、李忠、周通之后,鲁智深结识的第四位好汉,二人初次见面就甚为相投,当即便义结金兰,以兄弟相称,可是后来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三山聚义打青州”这一回当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梁山泊中大摆筵席为)呼延灼、鲁智深、杨志、武松等共十二位新上山头领(庆贺)。坐间,林冲说起相谢鲁智深

  • 听潮而死有没有很假?鲁智深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鲁智深

    花和尚鲁智深生性豁达豪爽,侠肝义胆,爱抱打不平,他的经典有三拳打死镇关西、醉打五台山门、倒拔垂扬柳、野猪林救林冲、二龙山聚义等。但后来送他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后来万松林大战活捉夏侯成,征讨方腊擒获方腊,钱塘江听潮信而圆寂。鲁智深英雄一世,最后却听到潮水就死了,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