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东坡与王朝云年龄悬殊,生活潦倒,却为何能琴瑟和弦、不离不弃

苏东坡与王朝云年龄悬殊,生活潦倒,却为何能琴瑟和弦、不离不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料侦探社 访问量:3287 更新时间:2023/12/17 15:59:02

苏轼一脸笑容地摸着肚子,转头向侍女问道:“你猜我这里面装的啥?”王朝云笑了笑,忍不住说:“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惟有朝云也。”从这个流传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苏东坡与王朝云的心灵默契!

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钱塘人。幼年成孤女,沦落青楼歌舞班中。“美姿色,人聪颖”,独具清新雅洁的气质。11岁时被苏轼收为侍女。后成为侍妾。生有一子早天。晚年礼佛。跟随苏轼官宦沉浮各地23年不曾离弃。被苏轼引为知己。1096年死于惠州,葬于西湖栖禅寺旁。今有“朝云堂”、“朝云墓”和“六如亭”等遗迹。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清旷、雄放、凝重、空灵,佳作极多,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仕途坎坷沉浮而文艺才华横溢的苏轼可谓大名鼎鼎,几乎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相对而言,他的知己王朝云的身世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只有零星的只言片语。

王朝云生于1062年。幼年父母双亡而成孤女,沦落青楼歌舞班中。“美姿色,人聪颖”,独具一种清新雅洁气质等。王朝云年轻时姓甚名谁已不得而知。所谓“姓王氏”,应是指她做了苏轼侍女后,得苏轼赏识,与其夫人同姓王。

苏轼一生明媒正娶两次。原配王弗,16岁时(1055年)嫁人苏家,27岁去世。死后10年即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日有所思”而梦见她,写下了令所有人读后心情沉重的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最,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由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是性情中人,他的情也真爱也切。他与王弗的情感“泪千行”般深厚。生时10年相伴,死后10年相思,“不思量,自难忘”,“年年肠断”,20年乃至一生的魂牵梦绕!

此时的苏轼已于六年前即熙宁二年(1069年)娶了小苏轼11岁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了。苏轼并非有了新欢就忘了旧情。可叹的是,王闰的寿命也不长,在苏轼出任定州知州之前也随姐姐而去。

苏轼与王氏姐妹有缘有份,却都不能长相厮守。所以,到最后只余下由侍女升为侍妾的朝云,与王氏姐妹情真意切的苏轼令她跟随夫人姓王也就在情理之中:一则是对过往“魂牵梦绕”的记念,二则是“情真意切”的延绵。

王朝云奉苏轼之命,向秦观索词《南歌子》后,苏轼非常高兴地挥笔答词《南歌子》唱道: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趁拍鸾飞镜,回身燕漾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这首《南歌子》是描写朝云的。上片写她“待歌”的神态。前两句写装束,鬓发如绿云,红装似朝霞。次二句写她凝立翠筵之中,有如巫山神女一般漂亮美丽。下片前两句写她的舞姿如鸾燕一般翱翔,最后两句写她舞罢翩翩归去,“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句,则暗含朝云之名,而其字“子霞”也是从此中来。

顺便提及王朝云的长相,秦少游用“美如春园,日似晨曦”的句子来形容。那就应该算得上是“美姿色”了。如果再勉强地把《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当作是苏轼心念王朝云而作,则她具有“清新雅洁”的气质了。

苏东坡与王朝云年龄悬殊,生活潦倒,却为何能琴瑟和弦、不离不弃?

王朝云敏而好义

说王朝云“敏而好义”,这自有理由。先说她的“敏”。

王朝云本来没读过书,不识字的。跟随苏轼后,王朝云开始学写字。不长时间就得到苏轼夸奖说“楷书成形”。这是接受能力的“敏”。进苏家前,她在青楼学过歌舞。与苏轼相伴日久,她竟能自编曲调唱多首苏轼的词(因而常在苏轼家宴上唱歌助兴)。这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地“敏”了。

另外,王朝云还“敏于行”。她泡出来的“蜜云龙”茶因为色味独特别致而最令苏轼满意。到后来,她念经学佛。这既有苏轼的影响,也是她的自我选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出了《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足可见出她对佛教有“敏于心”的理解。

还有则逸事是熟识这个知己故事的人尽知的。一次,苏轼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众侍女:“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人回答:“文章。”苏轼摇头。另一人说:“见识。”苏轼还是摇头。

王朝云笑道:“您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惟有朝云也。”不论这则逸事是否可靠,但苏轼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却留传了下来。

王朝云“好义”,突出表现在她“一生辛勤,万里随人”。

王朝云18岁时,苏轼贬官黄州。她与王闰一起跟随。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苏东坡诗中记述:“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假若是普通的贪慕虚荣的女子,王朝云大可以像苏轼的其他侍女一样远离而去。而好义的王朝云甘愿与苏轼共度患难,布衣荆钗,悉心为苏轼夫妇调理生活起居。

什么时候从侍女变成了侍妾,这点已不可知。但就在苏轼贬官黄州期间的元丰六年(1085年),王朝云为苏轼生下一子,取名遂礼,小名斡儿。当时的处境还让苏轼在孩子满月时自嘲一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造化弄人,第二年的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万万不会想到自己16年后也是在这个日子西去的),孩子未满周岁即“未期而天”。苏轼为小儿之死甚感悲痛:“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尤其使苏轼痛苦的是王朝云的痛不欲生:

我泪犹可试,日远当日望。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在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这两首《哭斡儿》诗,表达了苏轼对幼子与王朝云的深厚感情。

王朝云“好义”,尤其表现在苏轼晚年携儿子苏过远谪岭南惠州,而立之年的她不避艰险,毅然决定追随同行。坚贞相随、患难与共。

事实上,当时苏轼已经57岁。由于政治上连遭厄运,多年奔波于贬官之途,以至健康每况愈下,体衰力弱,加上患有严重的痔疮,生活起居全靠王朝云悉心照顾。

反过来看苏轼。他每次遭贬时,都将身边的侍女、侍妾送人。其中有两个侍妾身怀六甲,他也不顾。即使这样,王朝云却一直守在苏轼身边,是惟一没有被送人的侍妾。这既是王朝云“敏而好义”的结果,又是“知己”一说最有力的证明。

天女维摩,苏轼和王朝云有着共同的爱好

在《朝云诗并引》中,苏轼称王朝云为“天女维摩”。

佛经里有个故事:释迦牟尼以森林圣人身份住在某一小镇时,一天,与门人讨论佛教学问。空中忽然出现一个天女,将鲜花散落在他们身上。众人身上的花都自然地落到地面,但有一人身上的花瓣不落。不管别人多么用力拍打,花朵仿佛生了根似的不掉。天女问他们“为何非要把花瓣从此人身上拍落?”

有人说;“花瓣与佛法不合,故要拍落。”天女说:“不然,此非花瓣之过,而是此人之过。已然信佛之人,若还有人我之分,其言行必与佛法相违背。如能消除此种分别,其生活自然合乎佛法。花瓣落在身上而脱落下来的众人,都已消除一切分别相。正如恐惧,如果心中不先害怕,则恐惧不能入袭人心。若众门徒贪生怕死,则视听嗅味触各感觉,才有机会骗他们。已经能征服恐惧,则能超越一切感觉。”

在这里,“天女维摩”既表示王朝云纯洁不染,也表示她已明得佛理,思想与行为渐合佛法,还说明苏轼在对王朝云的私人情爱中夹杂了宗教情感。

其实,苏轼到惠州那年,给王朝云共写了两首词。另一首是: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著点,更夏文生采。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跑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群带。

这词里,爱情升华达到宗教程度,感情与宗教已交织为一。苏轼对王朝云在他老年随同他流离颠沛心存感激,不但记之以文字,写诗赞美她,而且还身体力行使他们的热情化为共同追寻仙道生活的高尚友谊。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浣溪纱》有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如果把这些言语只当成是苏轼与王朝云在惠州时互相共勉且在生活中体验的证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尘世哀叹,而是《浮士德》中“多么美呀,请你停留”的最高、最深、一瞬而永恒的满足!

王朝云对苏轼忠敬如一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为杭州通判。一日,新任太守杨绘到任,前任太守陈襄摆宴接风。苏轼与众部属官僚还有著名词人张先等社会名流参与。宋代风气,迎送之事,摆宴并有歌女佐席。就在这次歌舞助兴中,苏轼认识王朝云并收她为侍女。

当时王朝云11岁。绍圣三年(1096年)七月五日王朝云口念《金刚经》上的偈语逝世,年仅34岁。在这23年里,她一直陪伴着苏轼。此即所谓“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

关于王朝云的死,一般认为她自儿子天折后,伤神过度,以致身体虚弱成疾。到惠州后,则是水土不服,更经不起“瘴雨蛮风”的侵袭,终于得了瘟疫而身亡。

林语堂在其所写的《苏东坡传》中猜测:因为他们住的是疟疾蔓延的地区,王朝云得的可能是疟疾。时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王朝云的病是误将蛇肉当海鲜食用,等到知道竟然是蛇肉时,她不停地呕吐而引起的,最后一病不起。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人一天吃下三百颗荔枝是夸张了,但与其说苏轼是在写荔枝诱人的美味,不如说是在告诉王朝云和世人,有她的陪伴才使得飘离之人甘心在流放人的惠州“长作岭南人”一这样说却一点也不过分。

因为文人总是寂寞的,参与政治的文人在失意时更是雪上加霜的落寞了。有一个可以尽情依偎的女人的怀抱,那温暖足够抵消寂寞带来的伶仃和清苦。有一个解语花一样的红颜知己,反而让失意的境况增添了人生难得的意义。共患难中相濡以沫、生死与共这是人生经历中最难得的感情,也是真爱。

可惜的是:心中郁郁的王朝云并没有苏轼的达观,却只是分担其苦。“怜香惜玉”的绅士和现代“好男人”虽然不会指责苏轼,(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但还是会哀叹一声,说:她代苏轼死了,

用“忠敬”二字来表达23年“如一”的知己情缘,这是特定在大宋一代的历史背景下,现代以“相濡以沫、生死与共”来理解应该更准确、贴切!

按照王朝云的心愿,苏轼把她安葬在西湖边的小山东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一片苍翠的松树林里。他二人共同开辟的放生池,就在下面。

芳魂一缕,举目下望,也可稍得慰藉。慕是一座椅子形的石墓,基碑上刻着:“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之墓”。坟墓后,山溪落下瀑布,水流人湖中。坟墓两侧,山坡分数条岗棱自高而下,犹如衣裳的折纹。

苏轼曾在墓旁亭上亲题“六如”二字。一路波折和一己生命都将至尽头的苏轼对世人皆受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蒙蔽难免感触颇深,而在寺院的氛围里,置身六株古榕浓阴之下,六尘便被遮隔。所以“六榕”与“六如”一样,皆是喜欢谈佛说禅的苏轼在阐明佛理深意,也是竭心对王朝云的记念。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可以看见六榕寺的厅内有白色玉石所铸苏轼塑像。东坡衣袂飘然,神态若仙,立在刻有“六榕”二字的石基上,石基背面刻着烫金字体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后不到一年,苏轼就随知己去了。

正如王朝云临终时诵《金刚经》解佛理渡魂灵一样,苏轼明白尘埃落定后的天高云淡,留下禅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让后来人在“高山流水”之外对知己的虔诚梦多出一份“痛”与“快”都深人骨髓的想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标签: 王朝云

更多文章

  • 苏东坡侍妾王朝云,惠州西湖的凄美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王朝云

    一代文豪苏东坡才气逼人,艳福不浅,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后来北宋的权贵容不下心直口快的苏大才子,将其一贬再贬,从黄州到惠州,越贬越偏远。在苏东坡这段人生的大起大落期间,只有年轻貌美的侍妾王朝云相依相伴,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了他艰难困苦中的最大精神安慰。对此,苏东坡是深为感激的。想想被贬之时,

  • 宋真宗VS刘娥:李治武曌的2.0版,爱情终究敌不过诱人的权力

    历史人物编辑:王家伦标签:刘娥

    大宋第一摄政太后刘娥的文章,在网上几乎已经被写烂了,但多数都在写二婚孤女如何逆袭当上皇后、以及临朝摄政的事,对赵恒、刘娥两口子的感情是否如李治武曌一样因为权力而产生裂痕,则很少涉及到。本文就是写这段被大家都忽略的后真宗时代,李治武曌的2.0版,真宗和刘娥因权力而产生的猜忌,其中会涉及点士大夫集团的党

  • 皇后刘娥独揽大权,本有机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为何她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迎风的生活大爆炸标签:刘娥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女人,非武则天莫属。她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皇帝,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男人就是天,女子的地位地更是微不足道。即便是皇后,也同样是一样。所以武则天能够成为女皇帝,那真的是历史上的奇迹,也让她成为了后人谈论的话题。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女人也是很牛的,她就是宋朝的皇后刘娥。“有吕

  • 梦华录:“刘娥”的扮演者引争议,珠玉在前,不是光有演技就行

    历史人物编辑:阿强来搞笑标签:刘娥

    《梦华录》在3月的尾声迎来大结局,与观众期待的一样,赵盼儿不光与顾千帆和好,还为古代女子狠狠的争了一口气,敲响登闻鼓的时候看得人内心激动不已。而将欧阳旭的种种恶行公之于众时又是大快人心,连官家都对她刮目相看,给了普天下贱籍百姓一个机会,结尾将整部剧的主旨升华,也算是侧面恢复了之前编剧歧视女性的争议,

  • 《大宋宫词》:曹利用忠心维护刘娥及太子,为日后曹皇后入宫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强强西藏之旅标签:刘娥

    电视剧《大宋宫词》由刘涛、周渝民领衔主演,本剧主要以刘娥的一生为主线。随着剧情的更新,皇帝赵元侃于泰山封禅驾崩。诸位大臣争执不下,只好派曹利用回宫报信。曹利用是曹鉴之子,而曹鉴一直希望女婿冀王赵元份能承继大统。所以对于曹利用回宫,苏义简心里担心刘娥及太子赵受益。然而曹利用和父亲不一样的心思,他效忠大

  • 《清平乐》刘娥对郭皇后说的这三句话,暗含婚姻智慧,受用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旅枕元无梦标签:刘娥

    文/罗小可追王凯、江疏影、王楚然、任敏等领衔主演电视剧《清平乐》,虽然觉得剧情有些拖沓,但目前《清平乐》已经到了大结局完美收官,赵徽柔梁怀吉之间的深情让人觉得既惋惜又泪目!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喜和悲,也有着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和无奈,他们的心里都有一道走不出去的城。除了赵徽柔和梁怀吉结局意难平外,

  • 历史上狸猫换太子的真凶不是刘娥,真正的幕后推手其实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刘娥

    宋真宗在位期间一直都很宠爱刘娥,当时刘娥在后宫中的地位也很高,但是无论她多么受帝王宠爱,只要她没有子嗣就无法登上皇后的宝座,这也可以看做是刘娥最大的致命伤,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娥的宫中有一位宫女怀上了宋真宗的孩子,这位宫女姓李,李氏虽然毫无家世背景,可是她所生的是男孩,这个孩子后来被刘娥抱来,并称是自

  •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刘娥真的那么恶毒吗?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刘娥

    小时候经常看到电视剧中有《狸猫换太子》的剧情,我们都恨透了那个坏太后刘氏。历史上真的有“狸猫换太子”吗?刘娥真的像书中描述的那般恶毒吗?“狸猫换太子”纯属子虚乌有作者上一篇曾写刘娥是一个妥妥的大女主,从一个孤女做到皇后、太后之位。她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而其中最充满神话色彩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狸

  •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拉扯衣服,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脱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刘娥

    北宋章献明肃刘皇后,民间称其为刘峨,她的一生,简直就是《甄嬛传》和《如懿传》的现实版。区别就是刘皇后的经历相比甄嬛更加坎坷,而成就却更大,差一点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大一统王朝的女皇帝。第一位大家都知道了,是唐代武周时期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刘皇后,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位皇后,也是宋朝第

  • 宠妃刘娥不能生育,将尼姑李氏献给皇帝,生下皇子赵祯成一代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刘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诞生过许许多多的朝代和皇帝。有些时代摧残而又繁华,有些时代黑暗而又腐朽。可不管如何,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从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一直到辛亥革命所推翻的清朝,每一个朝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