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离开咸阳巡游东方,半路在平原津患上重病,随后在沙丘暴毙而死。当年八月左右,胡亥、李斯、赵高一行人护送秦始皇的遗体赶回咸阳,从秦始皇去世一直到他的遗体回到咸阳,期间秦始皇的死讯一直被严格保密。
在这段时期内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封假的诏书从沙丘发往上郡交由扶苏,诏书的内容是:(秦始皇)责备扶苏监管长城军团数年,不仅没立下半点功劳,还让长城军团损失惨重,扶苏应以死谢罪。
胡亥回到咸阳时,扶苏已经自杀了,他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继位为秦二世。
史书对于秦始皇子女下场的记载
史书记载,秦始皇临死时下了个遗诏,命令扶苏速速赶回咸阳参加自己的丧会,遗诏由赵高安排人马交到扶苏手上。赵高和李斯策划沙丘之谋时,赵高表示秦始皇让他转交给扶苏的不止是一封遗诏,还有皇帝玺。皇帝玺都要交给扶苏,可见秦始皇在死前确实安排了让扶苏继位。
胡亥却用秦始皇的名义让扶苏自杀,自己当了秦二世,他这不叫继位,叫篡位。
扶苏不仅在朝中很有名望,还甚得民心。百姓不知道扶苏自杀的消息,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胡亥,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胡亥的继位,在朝中和民间都引发了强烈的质疑声,这让胡亥坐立难安,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胡亥决定发动一次清洗。
他先是提拔了很多新人做大臣,把秦始皇时代的大臣全部铲除。为了保证没有人会和自己竞争皇位,他又决定铲除掉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
早在公元前210年9月秦始皇下葬之时,胡亥就命令秦始皇所有没生下儿子的妃子全部陪葬入始皇陵。
公元前209年夏季,胡亥用赵高的建议,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们栽赃陷害,最终成功让他们全部获得了灭门的死罪。
十二位公子在咸阳的集市被当众处斩,十位在杜县被五马分尸。
这些公子、公主的母亲、配偶、子女统统被牵连而死。
考古发现
1976年10月,考古学家在秦东陵附近的上焦村发现了一个古墓群,共有十七座古墓,考古学家发掘了其中的八座,其中七座墓的棺材里有墓主人的遗体,另一座棺材里只有一把铜剑。
这些墓被确认为是秦朝的,墓内的陪葬品十分豪华,可知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十分特殊。与豪华的陪葬品呈极限反差的是,生前有尊贵身份的墓主人似乎死相极其凄惨,他们的头、四肢,与身体是分离的,生前应该是遭受了古代五马分尸的酷刑而死。
通过史书的记载可以推断,这些墓主人人应该就是秦始皇的子女了。
有一个墓陪葬极其豪华,墓主人是位女性,墓中有枚印章刻文为“阳滋”,现代人称呼其为秦阴嫚(应为秦阳滋)。生前应该是秦始皇的一位爱女,所以能得此厚葬。秦始皇这样一位无情的君主,一生中杀伐果断,双手沾满鲜血,恐怕也只有对自己的几个爱子、爱女温柔体贴吧,他怎会知道,他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心肝宝贝们,竟全部遭到肢解的厄运。
胡亥能厚葬自己的兄弟姐妹,是否能说明他尚有一丝人性呢?
他若尚有一丝人性,便不会篡夺扶苏的皇位,他选择篡夺扶苏的皇位,就必定要通过铲除自己的至亲骨肉来维护所得的皇位。即便是他一步错、步步错之后不得不选择骨肉相残,他何至于将自己的至亲骨肉五马分尸呢?
胡亥厚葬他们,或许只是为了维护皇家的体面吧!
那个葬着铜剑的墓,有可能是公子扶苏的墓,也有可能是公子高的墓。史书记载公子高见兄弟姐妹们接连被灭门,就想出逃,又怕自己逃走后家人遭殃,只好选择用自己的命换家人的命,主动上书给胡亥:“先帝生前甚宠爱臣,如今先帝去世,臣若不陪葬,则是枉为人子、枉为人臣!臣请求为先帝陪葬!”
胡亥大喜,便“开恩”同意了公子高的请求,并赏赐给他十万钱用来陪葬。
结语
可笑的是,胡亥为了皇位做了那样丧尽天良的事,最终还是把皇位给丢了,还死于自己最亲信的赵高之手。
人为什么要恪守本分呢?不属于你的东西,即便是伸手可得,也不要去取,因为你得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后,必定要为了守护它而做一些不齿之事,即便是做了这些也很难守住,终将会失去它,不仅害了别人,更会为自己招来厄运,胡亥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胡亥做了那么多人神共愤的事,不也没守住皇位吗?陈胜吴广打着扶苏的旗号起义,赵高因畏惧起义军而杀死了胡亥。以胡亥的能力和品德,终究是守不住秦朝江山的,他若不篡位,尽力辅佐扶苏,秦朝会失去江山吗,还会有秦朝末年到汉朝初年那绵延数十年的战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