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李开篇说,商王diq乙有三子,长子微子启,二子微子衍,三子寿王。寿王托梁换柱,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奏里太子,寿王被立为太子。帝乙死后,寿王登基为纣王。
这时候微子启、微子衍就成为皇室皇兄,还有一个帝乙的弟弟比干,成为纣王的皇叔,官居亚相。
纣王女娲庙进香,进香题诗,选美,苏护反商等事件中,只有商容、费仲、尤浑在台前表演,比干作为亚相不可能没在现场,他都是一言不发,微子启其它皇室成员基本上看不到人。
狐狸精入宫,还没有做什么恶事。云中子进献宝剑,皇叔比干就和商容、梅伯嘀咕说纣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这是“大乱之兆”。
纣王将杜元铣枭首,将梅伯炮烙,也是商容在台前周旋,比干基本没有任何作为。商容辞官和梅伯死后,微子、箕子、比干皇室成员就和黄飞虎嘀咕:
天下荒荒,北海动摇,闻太帅为国远征;不意天子信任妲己,造此炮烙之刑,残害忠良,若使播扬四方,天下诸侯闻之,如之奈何?
黄飞虎预言:
不出数年,必有祸乱。我等岂忍坐视败亡之理?
微子、箕子、比干同样没有任何作为,与众臣磋叹而散各归府宅。
妲己欲害姜皇后,比干等只是打酱油的存在。纣王要杀两个皇子,文武大臣喊泪要上殿为皇后鸣冤解救殷郊殷洪。只有镇殿大将军方弼、方相把两个皇子带走,皇室成员没有任何一个站出来。方氏兄弟反出朝歌,比干才走出来说:
“黄大人!方弼反了,大人为何独无一言?
晁田晁雷把两个皇子追回来,两个皇子与亚相比干、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等大臣相见,殷郊、殷洪垂泪大叫曰:“列位皇伯、皇叔,并众位大臣,可怜成殷商十二世之孙……”
微子启说:
“殿下不妨,多官俱有本章保奏,料应无事。”
以后呢,就看到微子启和其他皇室成员没有任何表示,上大夫赵启撕碎圣旨,大骂纣王,号召:
列位老殿下!诸位大臣!午门非议国事之所,当齐到大殿,鸣钟击鼓,请驾临朝,俱要犯颜相谏,以定国本。
最后广成子和赤精子使风救走两个皇子,商容碰死金殿,赵启被炮烙,比干、微子启等也是冷眼旁观。
纣王杀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要杀西伯侯姬昌的时候,比干等就非常积极解救了。
有亚相比干、并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七人,同出班俯伏。比干奏曰:“臣启陛下!大臣者,乃天子之股肱。姜桓楚威镇东鲁,数有战功,若言弑君,一无可证,安得加以极刑?况姬昌忠心不二,为国为民,实邦家之福臣。道合天地,德配阴阳,仁结诸侯,义施文武,礼治邦家,智服反叛,信达军民。纪纲肃静,政事严整,君仁臣忠,子孝父慈,兄友弟恭,若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伐,行人让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鄂崇禹身任一方重寄,日夜勤劳王家使一方无警,皆是有功社稷之臣,
我发现殷商皇室成员是不是都被姬昌在收买了,纣王作恶那么多,屠戮大臣,杀妻灭子,四方伯侯杀了二个,要杀西伯侯姬昌的时候,就像踩了他们的尾巴,集体跳出来说出《封神演义》开篇最多的话。
姬昌被赦回到驿馆,比干非常积极来看姬昌,劝告姬昌:
国内已无纲纪,今无故而杀大臣,定非吉兆,贤侯明日拜阙,急宜早行;迟则恐奸佞忌刻,又生他变,至嘱至嘱。
姬昌回西岐来到十里长亭,百官钦敬,武成王黄飞虎、微子、箕子、比干等,俱在此伺候多时。
可见比干对自家人纣王,姜皇后,殷郊、殷洪怎么样,根本不关心,就是冷眼看老三家的笑话,涉及自己后路的西岐,他们非常积极。
细思极恐,殷商灭亡不是纣王的残暴,不是神仙的背后操控,是殷商皇室自己放弃自家江山社稷,长期资助许多势力。他们宁愿江山让西岐把江山拿走,也不会支持自家老三的皇位。
如果在前期,比干和微子启以皇叔,皇兄的身份,多少努力一把,为纣王掌舵一下,也不至于托孤大臣与纣王翻脸,让纣王昏聩走的更远。
历史上微子启、微子衍在商灭亡后被封到宋国,他们绝对是纣王的反对派,放任纣王在政治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在英明神武纣王头脑清明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只能坐闲散王爷,只有改朝换代,他们才可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比干#
#封神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