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姐
用“爱国者”拦截“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这恐怕又是乌克兰人自导自演的一场狂欢。
5月5日,乌克兰军事媒体“防卫快报”报道称,在当地时间5月4日凌晨2时40分左右,乌军使用了“爱国者-2”防空导弹系统,在基辅上空首次成功拦截了一枚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导弹残骸落在了首都体育场内,被乌军缴获。
(乌媒放出的照片)
这个消息让不少乌克兰和西方网友兴奋异常,但从“防卫快报”发出的照片来看,大部分人都怀疑,这是一个假消息,而且似乎还是乌克兰方面的故意造假。
首先就是弹体外壳的厚度和材料都有问题。
从弹体破损位置可以看出,这块残骸的厚度看起来有将近10厘米,断面位置看起来很像是混凝土浇筑材质,表面还有一些砂石的碎屑,这显然不会是高超音速导弹的外壳。
如果这真是被乌军防空导弹拦截的,那他们可能是拦截了一段水泥管子。
(弹壳残骸特写)
其次,这个弹坑的深度也不太对。
众所周知,“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重达几吨,弹头至少500公斤,飞行速度可以达到5马赫,拥有至少500公斤的弹头。就算被拦截,甚至是空中爆炸解体,恐怕也不会只在地面砸出这么一个浅坑。
(弹坑相当浅)
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俄军此前使用巡航导弹空袭的照片,就算是被拦截,导弹炸出的弹坑也深达了几十米。
(导弹炸出的弹坑)
第三,“爱国者-2”拦截高超音速导弹也根本不现实。
“爱国者-2”毕竟是1980年代服役的老家伙,就算进行过改进,其雷达也不足以稳定跟踪目标,使用的高爆战斗部同样不足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甚至当初海湾战争时期,“爱国者-2”拦截“飞毛腿”导弹都有些费劲,就更别提现在要拦截“匕首”了。
(乌军收到的“爱国者-2”)
而之后,乌军官方的消息也是前后说法不一。
先是有报道称,乌克兰空军司令部发言人伊格纳特声明,空军没有记录到击落‘“匕首”的情况。但不久后,又有说法称,乌空军并没有否认击落,而是拒绝发表评论,可能是确实有击落的情况,但乌空军没有掌握。这更让这起拦截看起来像是一场假戏。
众所周知,在这场冲突中,“匕首”确实收获了不少战果,包括疑似摧毁了一个在乌克兰地下堡垒内的“北约影子参谋部”,击杀了几十名北约高级军官,摧毁了众多北约援助的重型武器,所以,乌克兰方面迫切想要在与“匕首”的对抗中取得一次胜利,这也可以理解。
(米格-31携带“匕首”)
但是,这样一张假图片,并不能改变乌军面对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无能为力的事实,也不能改变乌军现在在前线正处于不利的现状。
连最为亲乌的美国华盛顿智库“战争研究所”(ISW)也不得不承认,从卫星图像来看,最近几天,俄军在各个方向的前线都有了不小的进展,占领了巴赫穆特西部的医学院,在阿瓦迪夫卡东北13公里处继续向前推进,还在5月1日-4日三次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大规模夜袭了基辅。
但是,乌方此前宣称的“在巴赫穆特西南14公里取得反攻进展”,以及“对赫尔松市港口区进行突袭”,虽然确有其事,但都是夸大了战果;“在阿瓦迪夫卡东北向前推进了1.5公里”、“在阿瓦迪夫卡西南8公里成功进行反击”等说法,则更是无法发现证据。
(俄军在前线开火)
随着进入5月,西方正急切催促着乌克兰发动反攻,基辅也迫切需要拿出一些成功,向西方的“投资人们”证明自身的价值,而这,恐怕也是乌克兰方面会指着一截水泥管子说是“匕首”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