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周公和秦始皇,是跨越千年时间,隔空对话的存在,对话非常激烈,针尖对麦芒,冲突无可调和,最后秦始皇在对周公制度深深恐惧中,走上矫枉过正的大一统,也埋下了秦亡根源。
公元前221年,48岁的秦始皇,尽十年之功,灭韩,破魏,平赵吞楚,席卷天下。
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历经秦国六世雄主励精图治之后,终于到来。
那时,35岁的刘邦,还在乡间过着无忧无虑的流氓生活,每日斗鸡走狗,不务正业。
秦始皇主要工作,则是如何在新生的帝国施展抱负,如何让帝国长治久安,一代代传下去。
这时,摆在秦始皇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帝国的制度,该如何设置?
春秋战国时代,应算中国历史分水岭,这分水岭细分之后,春秋战国又截然不同。
春秋时代:因为周朝制度“周礼”的存在,无数国家施行的都是分封制度,公侯伯子男等而化之之,渐渐下沉的政治体系,维系了周朝制度的稳定与国家政治结构的稳定。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还有新阶级地主阶级崛起,曾经的分封制旧贵族,在新阶级不断冲击下,在统治者不断主动被动变法之下,渐渐被瓦解。
可这渐进式的瓦解,并没有完全终结旧贵族,他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然具有强大影响力。
进而在这影响力基础上,与朝堂之上和秦始皇开始了一场对于制度设置的斗争和辩论。
辩论主题:秦帝国行旧有分封,还是行彻底集权的郡县制。
分封制,意味着旧贵族,依然可以在新生的秦王朝合法存续,依然享有特权。
郡县制,意味着旧规则,彻底从秦王朝统治序列中滚蛋。
利益之争攸关生死,可是利益的生死,在切实的死亡面前,依然不顶用。
秦始皇的决断是排除万难,一定要彻底的否决分封制,让分封尘归尘土归土。
彻底的郡县制,成了秦始皇的选择。
那么是什么促成秦始皇的这一步决断,答案则是恐惧!
恐惧与皇权被分裂的恶果,恐惧与提线木偶的前车之鉴,恐惧与曾经周王的无奈。
先秦之前的夏商周三朝,实质上都不是大一统帝国,而是氏族国家到帝国时代进化的阶段。
夏朝史料稀缺,可见的蛛丝马迹都说明这个朝代并不稳定,统治手腕手迫于经济发展,只能遥封,甚至间接控制。
商朝相对夏朝要强点,可是国都的不断迁移,还有大大小小的方国部落不断反叛,也证明他们的统治区域不够广大,统治根基不够牢固。
周朝,则因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分封制设置,反而成先秦三代治理最好的时代。
可分封制的弊端,也在周朝暴露无疑。
公认的天下共主周王室,统治区域受限于兵力,通信手段经济发展,仅仅只限于岐山周围的王畿和洛阳等西岐地区。除此之外的领土,都成了诸侯的乐园。
为了维持周朝统治的稳定。
周王不得不在政治制度的分封制规则下,给所有的诸侯国加上军事规则和领土规则的框框。
军事规则框框中,周天子拥有六军,大诸侯三军,中等诸侯两军,至于小诸侯仅仅设一军。不仅设置了军队限制,对于军队的人数也有严格要求,每军1.25万人。
在这样的军事规则设置后,周天子永远都比大诸侯多至少一倍的军事力量。
确保武力优势之后,周天子也对诸侯国的领土有了明确的规定。
周朝王畿千里,,公爵侯爵百里,伯爵七十里,至于子爵和男爵则是五十里之下的小诸侯。
规定军事和领土规则后,周王终于在理论上有了爵冠天下的实力和生杀予夺的权利。
这也是周王敢于悍然烹煮齐哀公的实力依据!
(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竹书纪年》
有实力才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可是这一切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繁衍,大量荒凉区域的开拓,渐渐成了伪命题。
周朝王室的衰弱和诸侯国的发展,还有不断兼并几乎同步进行。
根源则在于,“周礼”制度与周王的束缚。
周王的无数指令,还有需求帮助的举动,让为数不少的诸侯国都获得了拥立和护驾的功劳,有功要赏赐,如何赏赐?领土呗,因此周王室每隔那么十来年,都要牺牲领土作赏赐!
这一轮又一轮的赏赐,让周王朝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圈,也陷入了两难窘境。
如果废除周礼,如果不赏赐,等于废除自己的合法性,天下必定大乱,自己搞不好马上就要垮台,如果遵从周礼,维持规则,在规则制约下,自己将不断慢性自杀。
周王朝不断被制度规则约束的时候,无数诸侯国却开始了异动。
促成他们异动的则是实力的增长,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朝,早就威风不再!
春秋大国,如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甚至吴越,都在经济和国土面积上,纷纷超越周王室。
受限于周礼规则约束,还有争斗的需要,甚至传统的需要,他们并没有在明面上打破这套规则的条条框框,可是却在不断制度创新中,找到迂回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的。
比如军队就是如此,周礼规定,天子六军,大诸侯三军,中两军小一军。
可是三军兵力合计也不过才3.75万人,如何能满足争战需要?
于是晋国就在曾经上中下三军的基础上,于晋景公时期,创造性的发明了“新上军,中军和下军”,也成了手握六军的诸侯。
这个口子一开之后,各个诸侯国不断跟进,大家再也不管啥周礼制度约束了,纷纷开始扩军备战,由此才有战国时代,大规模战争,动辄几十万斩首数目的出现。
形同虚设的周礼制度,被强势崛起的诸侯国冲击的七零八落。也让遵循周礼的周王室,成了分封制的牺牲品。
周朝八百年,后续的四百年几乎都是生不如死的存在。
傀儡,吉祥物,符号,成周王标签,除需要政治大义的时候尊周之外,其他时候,你是谁?
时间到秦始皇时,从小就看到周王窘迫的秦始皇,又如何能升腾起对分封制的爱?
在秦始皇的眼中,周王那无奈的眼神和渴求的目光,甚至寄希望与朝贡的双眸,挥之不去。
这一切都是分封惹的祸,今日你们还敢跟我提分封,是不是希望我成吉娃娃?成傀儡?成符号?
绝对不行,一定要大一统,一定要集权,一定要皇权至高无上。谁也别想分我的权利。
于是,秦始皇在历史转折时刻,坚定的选择了郡县制作为国家政治制度。进而在郡县制设置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统一。
随后,秦国因为旧贵族的反叛,还有一系列统一的后遗症成了一个昙花一现的王朝。
至于后遗症为何请看下一篇经济上的秦帝国:
秦赵楚三国贸易战背后,统一的秦帝国,面对的难解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