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追剧的小编发现,现在的翻拍剧真是不少,金庸的武侠就不说了,琼瑶的剧和四大名著那也是一翻再翻,拍到现在都已经是不知道第几版了。当然,电视剧被翻拍也说明了原版的人气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算是证明了它的价值,是件好事。而在所有被翻拍的电视剧当中,观众范围最广,人气最高的可能就是《封神演义》了。
这部小说讲述了武王伐纣过程中的故事,把最后协助武王的功臣都封为了神,把协助纣王迫害民众的人都视作鬼怪。
所以在这部小说的塑造下,本就不太了解这一段历史的读者就会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认为商纣王帝辛真的就像书中描述的一样,是一个昏庸无能残暴不仁的君王。
而妲己也是真的像个狐狸精一样在教唆没什么脑子的帝辛做一些人神共愤的事情,比如挖掉忠臣比干的七窍玲珑之心,比如修筑酒池肉林。
这就类似于隋唐演义和关于秦朝野史,在这些历史小说的描述中,隋炀帝就是一个几乎没什么脑子,只知道花天酒地的昏庸君主,秦二世就是一个傻子,一个神经病。
但是最近的读者似乎也意识到了历史小说的诱导作用,于是他们开始试着从客观的角度来认真审视隋炀帝秦二世以及商纣王这些亡国之君,却惊讶地发现他们并没有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么不堪。
比如隋炀帝杨广,当年他并不是真正的隋朝太子,他的竞争者是大哥杨勇,杨勇足智多谋,又是嫡长子,有着先天的优势。杨广能从这样的兄长手中夺下江山,足以说明他并没有隋唐演义当中所描绘的那么无能。
秦二世亦然,他的竞争者公子扶苏是一个儒雅又受人敬重深得人心的君子,能从他手中抢到皇位的秦二世也绝对不是没有脑子。
而商纣王帝辛则更甚,在客观的历史记载中,他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智勇双全的君主,曾经率众平定过多次的叛乱,治理朝政也井井有条。而武王在伐纣的时候却给他立出了多个罪状,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就是“宠信妇人,对其言听计从”。
这里面的“妇人”其实就是苏妲己,在封神榜当中,苏妲己被塑造成了一个狐狸精的形象,她来到纣王的身边就是专门要让他灭国的。
现在《封神榜》再被翻拍,也让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历史上的苏妲己真的是红颜祸水吗?看到这个问题,小编就想起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
他一向都不愿相信王昭君出塞就可以保国,木兰从军就可以定邦,也不相信杨贵妃可以祸乱唐朝,妲己只身一个人就可以亡殷。
在中国古代那样的男权社会,女性是起不到这么大的作用的。但是在历史记载中,男性的作者却都把亡国的责任推到了女人的身上,这是多么懦夫而又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反思一番,似乎的确如此,一般国家的建立可以没有女人的参与,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
但是只要亡国,这亡国之君就一定会有一条“近女色”的罪名。隋炀帝秦二世如此,李煜和陈后主就更是如此。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武王伐纣从客观上来看无疑是一种反叛的行为,所以就像李渊父子起义一样,姬发也需要一个恰当的名号。
此时“诛暴君,安社稷”成为了他最好的选择。而纣王帝辛,他一开始的确任用了酷吏来维护统治,这可以算作一个理由。
但任用酷吏的理由可能还不够,而碰巧此时的纣王十分宠爱一个叫妲己的女人,于是听信妇人言的罪名就变得顺理成章。
我们无法证明商纣王是不是真的为妲己挖了比干的心,也无法证明他是不是真的为妲己建造了酒池肉林。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剩下武王伐纣的历史,剩下了狐狸精的传说。
而苏妲己真的是红颜祸水,她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灭商吗?
小编觉得此事还有待商榷,毕竟结合一下纣王帝辛此前的举动,此人也是实在不像会为爱情冲昏头脑,对妲己言听计从的人。而将商亡的罪名全部归结在一个妇人的身上,这似乎确实是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