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把绝学传外人姜维,不传儿子诸葛瞻,诸葛瑾晓得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把绝学传外人姜维,不传儿子诸葛瞻,诸葛瑾晓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天川历史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1/27 5:40:30

三国的故事丰富精彩,跌宕起伏,其中更有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在三国的早期时候,就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而在三国的后期,诸葛亮司马懿两位英雄在祁山附近斗智斗勇,斗兵斗将,斗谋斗术,而作为弱势的蜀国,诸葛亮带着数量远少于魏国司马懿所带的兵马,却能把司马懿打得经常龟缩死守,而诸葛亮却能一直占据着主动的优势,这就不得不概叹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的才能连对手司马懿都赞叹:“真乃天下奇才也!”

公元208年,诸葛亮开始出山,接着火烧博望,借东风火烧赤壁,辅助刘备占据了荆州,有立足之地后,随后又是夺取巴蜀,刘备因而成就帝业。

既然诸葛亮有如此才能,他为何却把绝学传外人姜维,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呢?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晓得其中的真相,关于这件事情的真相,请继续往下看,你就会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高风亮节了。

关于这事,就不得不提一下战神霍去病,汉武帝时候的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用骑兵简直就如神般一样,打得擅长骑兵战术的匈奴节节败退,可惜的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这时才23岁就死了,而当时的主父堰是这样评价霍去病的:如果刀子磨的太快太锋利,虽然用起来顺手,但容易折断,不易长保。主父堰的意思就是,霍去病虽然天赋异秉,汉武帝一手栽培出来的,但是不通人事,做事的时候不考虑后果,这样往往就非常容易得罪人,以至于英年早逝。

而关于霍去病的事情,以诸葛亮这种大贤来说,应该是知道其中的道理的,此外,知子莫若父,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当然是了解和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和心性,那么,诸葛亮为何不把自己的绝学传给的儿子诸葛瞻?这就涉及到个利害关系,如果把自己的绝学传给儿子诸葛瞻是有利的,诸葛亮当然自会传授,问题是,诸葛亮却认为自己儿子诸葛瞻的性格和心性不适宜学他的绝学,如果硬要把诸葛亮的绝学都学了,不但做出利于自己家族和利于国家的事情,反而,还非常可能就会损害国家的利益而以至于家族给灭!

关于这件事情的真相,诸葛亮的兄弟诸葛瑾晓得,当时的诸葛亮正在五丈原,诸葛亮曾经就给在吴国的哥哥诸葛瑾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有这19个字:“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这大概的意思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已经八岁了,聪明可爱,但是他的心性很早熟,我担心他将来难为大器!诸葛亮知道,他的绝学也不是一下就能学来就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的事务上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正如评价霍去病的主父偃说得那样:如果刀子磨的太快太锋利,虽然用起来顺手,但容易折断,不易长保。与其这样折损自己的儿子,甚至是家族的话,倒不如让自己的儿子多历练磨难,在适当的时候,诸葛亮认为是合适的时候,自然就会把绝学传授给儿子,可惜的是,诸葛亮最终也等不到那个时候。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公元234年,五丈原上的诸葛亮知道自己身体快支撑不住了,他知道自己就要离开人世了,无法等到儿子诸葛瞻将来适宜传授给他绝学的那个“合适的时候”了,而姜维这个年轻人又是诸葛亮心中的理想人物和理想接班人,为了蜀汉着想,为了国家着想,故此,诸葛亮才把平生学到的一一写成卷册的绝学,毫无保留地就传授给外人姜维,而没有传给儿子诸葛瞻。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历史人物编辑:露露说八卦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与诸葛尚父子是在邓艾率兵偷渡阴平攻打蜀地内部时才被后主刘禅拉出来应战的,也就是邓艾这招偷袭成都的战术确实受到可奇效,成都蜀军仓促应战,诸葛瞻也是慌慌张张赶鸭子上阵。邓艾的能力不用再继续介绍,能在前线和姜维放对屡屡打胜的将军,可以说是曹魏里晚期最能打的将军之一,诸葛瞻呢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诸葛

  • 诸葛亮发明了威力巨大的诸葛连弩,为什么诸葛瞻不用来对付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诸葛瞻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一生,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大家不是很清楚的,其实诸葛亮还是一位发明家。诸葛亮就发明了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堪称是三国时期的黑科技。其功能在于它的威力巨大无比,据说能,一下子穿透十米开外的高墙。可想而知,其威力何其的巨大。大家也都知道,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那为何当初绵竹之战诸葛瞻不用来

  • 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北伐,诸葛瞻身为诸葛亮之子,为何多次反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诸葛瞻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摆脱了曹操的追击终于获得了生机。并且诸葛亮在日后帮助刘备一步一步进行着在隆中就已经为刘备规划好的一统天下的路线,成就了蜀汉大业。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变故,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后,诸葛亮更是倾尽全力辅佐蜀汉大业。在此之后,诸葛亮帮助刘禅接管了蜀汉大业,帮助刘禅

  • 诸葛亮神机妙算,留下十九字遗言,准确预测儿子诸葛瞻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诸葛瞻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二十多岁的时候娶了妻子黄月英,两个人都是极具智慧的人物,他们的结合可以说是琴瑟和鸣,因此婚后生活也十分的幸福。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诸葛亮与黄月英婚后十几年的时间里都无所出,直到公元227年,也就是诸葛亮46岁的时候,儿子诸葛瞻才出生。但是由于诸葛亮一心扑在北伐大业上,与儿子诸葛瞻

  • 诸葛瞻与姜维有什么过节,使得诸葛瞻临终前后悔没能除掉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老来子,姜维是诸亮的亲传弟子,两人之间应该是亲如兄弟的关系,况且姜维还比诸葛瞻大25岁,可为什么诸葛瞻临终前,却后悔没能除掉姜维,其实不过是两人政见不一,诸葛瞻不同意北伐,而姜维坚持继承孔明遗志,一定要北伐。姜维北伐诸葛亮46岁才有了诸葛瞻,属于老来得子。当时他忙着北伐,根本没时间管

  • 一代贤相诸葛亮,为什么直到46岁才生下第一个儿子诸葛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诸葛瞻

    一代贤相诸葛亮出身官宦世家。先祖诸葛丰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这样的要职,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山东做过泰山郡丞。后来父母双亡,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就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而诸葛玄也不是普通人,曾经官拜豫章太守。诸葛亮本来是山东人琅琊阳都人,父亲死后,才跟着叔父一起投奔刘表。而诸葛亮去世之后,他的后

  • 诸葛瞻临死前,为何会后悔没有除掉姜维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是诸葛亮唯一的一个儿子,诸葛亮46岁才有了这个儿子,他是属于老来得子。当时孔明一直在忙于北伐,对自己儿子的管教也有些疏忽,说白了根本就顾不上。况且在诸葛瞻七岁的时候,诸葛亮就病死五丈原了。他对自己儿子的评价就是:过于早熟,难以成大气候。历史上的诸葛瞻也确实没有继承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况且他还是

  •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后,是不是诸葛亮就绝后了?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诸葛瞻

    导读: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后,是不是诸葛亮就绝后了?文/以史论今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有过两个儿子,一个是诸葛乔,另一个是诸葛瞻。说起诸葛乔并不是而是兄长诸葛瑾的次子,后来成为了诸葛亮养子。因此诸葛瞻才是诸葛亮的长子。至于诸葛亮是不是绝后就看诸葛瞻了,诸葛瞻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诸葛尚,二儿子诸葛京

  •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壮烈牺牲,诸葛家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历史人物编辑:小泽爱美食标签:诸葛瞻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三国时期的蜀国建立了卓越的政治和军事制度,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朽的贡献。然而,他的独子诸葛瞻在绵竹之战中惨败,壮烈殉国。他感叹道:“我有三罪,对内不能出去奸佞宦官黄皓,对外不能制衡邓艾,作战又不能守护国土,实在有负圣恩!”这些罪状,反映了他对自己的失望和反思

  • 自命清高者不适合从政:孙权女婿朱据被矫杀之原因分析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朱据

    原创作者:余世亮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司马迁对伯夷和叔齐之死发出如下感叹:有人说:“天道并不对谁特别偏爱,但通常是帮助善良人的。”像伯夷、叔齐,总可以算得上是善良的人了吧!难道不是吗?他们行善积仁,修养品行,这样的好人竟然给饿死了!再说孔子的七十二位贤弟子这批人吧,仲尼特别赞扬颜渊好学。然而颜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