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
张九龄在唐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
他是唐玄宗开元之治的最后一位贤相。
他是政治家,也是诗人。
宰相张悦称他为“后出词人之冠。”
他性情温雅,才学超群,被誉为“曲江风度”,并深得唐玄宗李隆基赏识。
就是在他被罢官之后,唐玄宗每每启用新人,总是习惯性地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
马上就是中秋之夜,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流传千古的赏月诗: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之夜,诗人独酌一杯淡酒,于浅醉之后开始思念远方的亲人,彻夜难眠。
一轮明月从大海上冉冉升起,整个世界立刻沐浴在如水的月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联一出,便照耀古今,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南北朝时期的谢庄《月赋》有“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
这两句显然更胜《月赋》一筹。
时至如今,《月赋》恐怕没几个知道。
这首《望远怀月》也可能没有几个人会背诵。
但是这开头的两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却是妇孺皆知。
他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
只是体裁不同,各极其妙。
据考这首诗应是张九龄被贬荆州时所作。
当时他已年届六旬。
已经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世事皆已洞明。
但是在这月圆之夜,他还是无法遏制思念的潮水。
这一切一切一起涌进他的诗、他的梦、他的情,
于是他埋怨起这漫漫长夜。
怎知道那年那月那山那水,那时的张九龄,竟然是怎样的愁肠百结,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啊!
反正也睡不着,不如索性起来走走,他披衣下床,来到庭院里。
夜已深,清冷的露水立刻打湿了衣服。
一“怜”,一“滋”,更写出了诗人的寂寞和清冷。
一个人,一盏灯,一轮月!
月亮真美啊,他多想伸出双手捧在掌心,送给远方的亲人啊!
可是……如此的异想天开让他哑然失笑。
还是回屋吧睡吧,也许能够在梦里与亲人们团聚。
“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
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