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一场绯闻案件,导致李元吉旧部暴亡,少妇失踪之悬案

唐太宗一场绯闻案件,导致李元吉旧部暴亡,少妇失踪之悬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兴说史 访问量:2934 更新时间:2024/2/15 10:57:36

脏唐臭汉是后世对汉唐的评价,汉和唐无疑是我国封建史上的两大巅峰王朝。而所谓“脏唐臭汉”,说的就是汉唐两朝糜烂混乱的皇室生活。尤其是唐朝胡风盛行,唐太宗纳弟媳,唐玄宗纳儿媳。都被后世所诟病。而发生在贞观十一年这场泼天大案,不仅涉及到了唐太宗和李元吉乃至于当年的玄武门之变,而起因不过是一次偷情而已。这里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件。

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大唐正处于他的全盛时期,这一年七月某日,大唐京兆府下属的(长安,万年)长安县衙接到一个一份公文,大概的意思是,在今晨,尚书左丞李行廉的弟媳突然失踪。他的丈夫李行诠近日离京公干,李行廉得知此事之后,立即行文给长安县衙报案,并希望及早破案。

长安县知县接到公文后不敢怠慢,立即让县尉王璥全速查找,王璥接报后立即率领胥吏到李行诠家里进行调查。王璥一接手就知道这是大案,当时正好大唐开国不久,官吏清廉勤谨,贵族豪门更是行事低调。而民间经济发达,社会治安良好,盗匪极少,而今在天下脚下,首善之区居然发生勋贵之家的家眷失踪案,表明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县尉王璥首先问责的是失踪者李夫人的身边丫鬟。这个丫鬟对“警务”人员道:“夫人昨晚很早就睡了,当晚没有任何异常迹象。当日一大早,她们按照夫人惯常的作息时间去卧室门外恭候夫人起床,然后伺候夫人洗漱吃饭,但屋子里却迟迟不见动静。起初,侍婢们以为夫人睡懒觉。但许久不见叫人,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夫人身边有一个随身婢女,天天随侍左右,都是在外屋伴宿,她必须天天比夫人起床更早,假如夫人身体不适,贴身侍婢理应通知外面或者请大夫。但现在两个人都没有动静,大家觉得事态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丫鬟只能强行入内宅。进去一看大吃一惊,发现本来应该在内宅的主母娘子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个贴身侍婢也消失了。家人搜遍宅中各处仍然一无所有。

王璥听完陈述之后,立即带领衙役勘察现场,王璥是“老公安”,结合当事人的陈述,总结出以下意见:第一,很大可能性是熟人作案,因为门窗未见人为损坏,卧室内外均无搏斗痕,没有任何人听见或看见异常。第二,李夫人卧室门没闩,但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李夫人就寝时,卧室门闩或不闩向来随意,这也很正常,再说这是私邸的内宅,李夫人昨晚有可能闩门,也有可能在主动或被动离开房间时,房门才被虚掩重新开。第三,李夫人和贴身侍婢在过去没有起夜的习惯。这里要指出的是,李夫人是李行诠的继妻,论年龄与丈夫前妻的儿子差不多。足以做丈夫的女儿。

胥吏们此时开始交头接耳,互相交换诡秘的眼神。王璥已经意识到此案不像盗贼入室劫掠,更不像是拐卖人口。这里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然而当王璥在进一步调查走访之后,感觉事情并不简单,存在以下疑点:第一,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李夫人的对外社交很慎重。李夫人为人很低调。没有闺蜜啥的。近几日因老公外出。李夫人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谁也说不出她同哪一位男闺蜜有来往。据婢女反应,主母最近热衷于修道成仙。日常行为很清淡。经过盘点,李家财物并无损失。

第二,因为依据常理,如果是李夫人与人私奔,必然会随身携带一些金银细软,以备不时之需。即便是临时起意出走,只要行动自由,也不可能什么也不拿,换洗衣服总是需要的。李夫人似乎连外衣都没有穿着就离开了,实在不合逻辑。第三,李宅各门禁丫鬟仆人的一致表示,从昨天到今天报案前,都没有看见李夫人及贴身侍婢外出。这人莫非真是凭空消失了。

一个婢女突然道:夫人最近天天修道成仙每日服食黄精之物,莫非真的得道飞升,长生不老、羽化升仙了。丫鬟不过是随口一说,而王璥不由地眼皮一跳。提及黄精之物,他不由得回忆起了高祖武德年间的一桩悬案。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小警察”。但这个案件却是大理寺亲自审理的。

那一年是高祖武德六年,齐王李元吉的属官,典签裴宣俨奉诏调离齐王府,转到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处任职。裴宣俨夫妇有进食黄精饭的习惯,说某次晚餐,裴宣俨夫妇和仆妇阿大和阿二都先后吃了黄精饭,当夜几乎同时犯病了,疑似中毒。家人立即请大夫看病,大夫医师诊断裴宣俨夫妇等四人中了一种"钩吻"之毒,几经诊治无效。裴宣俨的病情因腹痛、咽喉灼热伴窒息感等症候,救治无效,不久便一命呜呼。事后的验收还是他操办的。

医者和仵作都认为裴宣俨系中毒身亡。但民间街谈巷议,议论纷纷。因为当时太子与李世民争夺储位异常激烈。朝堂就逐渐将嫌疑指向两股势力,而裴宣俨的突然死亡。两个人嫌疑最大。一是亡人的旧主——齐王李元吉。因为裴宣俨告别齐王府时,毕竟是在自己府里做过事情,李元吉赏赐财物给他也是人之常情,财物内有一盒上等黄精。但裴宣俨用李元吉馈赠的原材料做出黄精饭,进食之后中毒,这意味着什么?

或者是知道了李元吉很多秘密。而李元吉心胸比较狭窄,性格有阴鸷、手段狠辣,这裴宣俨改换门庭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他自己主动是"弃齐投秦",必然得罪李元吉,后者必然会杀人灭口。李元吉极有可能对黄精做手脚。但问题在于,库存的黄精以及黄精饭剩余的残渣里经调查都未验出有毒成分。

至于另一个怀疑对象,正是裴宣俨的新上司秦王李世民。因为给裴宣俨看病的大夫和治疗的药材是李世民送去的。裴服药后病状加重,一命归西,是否表明李世民送来的并非救命药,而是催命符?如果李世民认为裴宣俨是奉李元吉密令、潜入他身边的潜伏者呢,要知道之前的两个“叛徒”的孔德绍、薛德音都是死于李世民之手。假设李世民认定裴宣俨是卧底,因此痛下杀手也不是不可能。而最大的疑点在于,除了裴宣俨,其他三人都痊愈,这又怎么解释。裴宣俨之死最后的死亡报告写的是一甩而亡。实际上就是悬案。

但此事据王璥个人分析,他越来越倾向于第一种猜测,即裴宣俨命案系李元吉利用黄精投毒报复。该行为符合元吉的性格特征。但这个事情不是他一个小“警察”能管的事情。后来在玄武门之变后,就传出是李元吉是有可能杀害裴宣俨的,其目的不止于报复,灭口才是重中之重。过去,李元吉藏匿和包庇许多亡命之徒,使之为己所用,这些朝堂上下都知道,李元吉应该是唯恐裴宣俨向李世民告密,故而先下手为强杀人灭口。

想起了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王璥能够得出的唯一信息就是,黄精必定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毒药,当初裴宣俨暴亡数年不见真凶,现在又在李夫人失踪案中惊现黄精!王璥不由得思考起来。他肯定不相信李夫人能得道成仙,但根据眼下所知的各种情况推理分析,王璥认为,歹徒(多人作案)与李宅家贼里外和内外串通,出于渔色或拐卖女性的目的绑架了李夫人主仆。但这是想法不能对李家人直接说出来的。

在王璥看来,只有家贼才能熟知主母起居生活习惯,对李宅地形和路径了若指掌,此人为外人指引一条最为安全高效的出入线路,并骗开李夫人的卧室门,歹徒身强力壮,在家贼帮助下协助下制服了李夫人及贴身侍婢,而且使其无法呼救和反抗(使用迷香)再倚仗高超的技能,将两名女子捆缚在背上,飞檐走壁逃离李宅。而王璥认为这绝非他异想天开,拥有技能的飞贼绝对能够劫持弱女子逾墙逃遁。

歹徒在夜幕掩护下乘隙作案,行动敏捷,神出鬼没,短时间内不会被发现。绝对是内外勾结,但问题是,长安城各坊外设有武候铺,夜晚期间宵禁,还有街使、巡骑卒,巡察坊外街维持治安,因此上说,歹徒携带两个大活人根本不利于长距离行动。另外,能做下这样大案的必须得是经验丰富,干净利落,筹划周详。犯下如此大案的应该是老手,进一步来说,歹徒作案的落脚点很可能在李宅不远处,用现在的话来说,范围可锁定在李宅所属里坊及其周边。王璥甚至觉得歹徒的据点就在李宅所属里坊之内。

王璥一方面让胥吏看护好现场,一方面立即回到县衙向县令汇报了案情,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大胆假设:“有人模仿裴公案凶手之所为,在进食的黄精中投入'钩吻',导致李家娘子及贴身婢子将在入睡后毒发,但中毒者中毒很轻,所以被劫掠而走,这一切都是歹徒的刻意为之。县衙也深感案情重大,于是让王璥全权负责此案。王璥得到授权之后,当即做出部署,第一以李宅为中心,询问昨晚执行巡街巡骑卒,了解昨夜有无异常动静,第二,以下等旅舍为重点,对李宅邻近展开搜索,第三,对李宅奴婢的重点嫌疑对象展开问责,由王璥亲自负责。第四。对于李夫人所食用的黄精和未及处理的厨余残渣,交仵作进行下一步勘察。

在王璥对值守李家后门的仆人问询过程中出现重大隐情和转机。仆人道:“昨晚,主母和贴身女婢是自己走出宅子后门的。主母只让我开门,不许讲话。门外只有一个妇人在外等候,那个妇人接走主母。王璥质问他,先前为何不说,再者那妇人是何方神圣,能接李夫人主仆离开,看后门的仆人颤抖地说:"那妇人披戴面纱,看不清面貌,自称宫人,说是提前来给我们家娘子传“大家”密敕的,说“大家”敕令娘子务必于此时离家,跟随前来迎接的宫人一道进宫,不得声张。主仆俩笼着“大家”所赐的斗篷、幂离,低着头,一声不吭地随宫人去了。这里的“大家”就是指皇帝。二主唐王李世民。王璥目瞪口呆。查来查去居然查到万岁那里去了,李夫人竟是被陛下相中密召入宫了!是真,是假,是不是仆人扯大旗做虎皮。

王璥从主观上来说不信。皇上再没品,也不至于如此,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治世明君也不必完美无缺,毕竟皇上有纳弟媳为妃的“前科”。要知道在去年,贞观十年七月,长孙皇后薨世,后宫无主。皇帝立即纳了徐惠、武媚娘等一批士族少女获选入宫。因此皇帝“偷人”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王璥区区一介县尉,难道还能管皇帝的私生活不成。

王璥把心一横,暗中拜访李行廉,转达仆人所看到的一切。李行廉听闻之后大吃一惊,冷静思索之后,李行廉立即给李世民打报告问询有关情况。李行廉没资格直接上表,奏表经通政司过相应的公文流转程序,转到了李世民手里。接到报告的李世民惊骇不已,这李家少妇是谁?栽赃诬陷都按到了皇帝的头上。此乃彻头彻尾的陷害!李世民自然不愿背锅,旋即下旨查明真相,刑部和大理寺联手行动。就在第二日凌晨,有人在长安街面上发现一个倒卧的女子,此女被立即带到县衙,面对知县的问话,女子道:“有人声称奉诏将奴带到一处不知名的所在。一黄袍人逼奴留宿,待奴适才醒转就在被丢弃在街头。这个女子就是失踪的李夫人。

王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将李夫人关了禁闭。自己再度访查李宅,拜会李行诠原配夫人所生之子李忠。这是王璥第一次与李忠会面。此时王璥不由得想起关于李忠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李忠在李夫人失踪前几天离家,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却无从察考,于昨日回家。今天再次出门,要为继母问吉凶。王璥将李忠的随身仆人传唤到堂,亲自审问,晓以利害。最后打开打开缺口。李忠心腹供述:“郎君与娘子实有私情。原来,李忠私通继母,给亲爹戴绿帽子,害怕被父亲窥破隐情,于是设计了一幕失踪闹剧。搬出皇帝做挡箭牌,以便二人经常幽会。李行廉勇于上书皇帝进谏,就此罪行的败露。

最后,经大理寺判决依律:李忠凌迟处死,李夫人杖毙。而王璥做事用心,着升一级。这场拿皇帝做挡箭牌的大案终于结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 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李元吉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何霸占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齐王妃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自此之后大唐江山易主,本该属于李建成的天下最终落到了李世民的手里,而且李世民作为马上打天下的杰出人物,其尽显“胜利者”的姿态,在这之后立马以雷霆手段诛杀了李建成的几个儿子,真可谓是斩草除根。对百姓来讲,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深

  • 脏唐鼻祖:李世民与齐王妃的不伦恋,生下一子过继给李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齐王妃

    简介:李唐盛世是我们少有的伟大,这一时期万国来朝天可汗,可以说是屹立于世界之巅,后世国外才有了唐人街这样的地方。不过,我们也知道李唐还有另外一个名词,即脏唐。何为脏唐?何也?李唐皇宫的混乱堪比胡族,李世民霸占了弟弟李元吉之妻杨氏、李治娶了李世民小老婆武则天、李隆基则勾搭上了儿媳杨玉环以及高阳公主、太

  •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兄弑弟,之后为何费尽心思霸占齐王妃?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齐王妃

    正如题目所讲,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夺胜而出,其实他不仅想要霸占齐王妃,而且还曾试图强行占有太子妃郑观音。但是齐王妃和太子妃二人本性不同,她们二人在面对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而二人价值观的取向便决定了她们二人之后的是去是留,齐王妃选择跟随李世民,恐怕也只是为了贪图余

  • 《鹤唳华亭》蛮横跋扈从不愿分享夫君的齐王妃,终是让侧妃进了门

    历史人物编辑:花斯非汽车标签:齐王妃

    众人皆知,齐王惧内,齐王妃向来娇纵任性,强势霸道,有胭脂虎啸之称,不但不允许齐王纳妾,就连齐王身边的男人也提防。原本以为,齐王爱的不过是齐王妃父亲,当朝宰相所拥有的权势,也为自己能够登上皇位而获得助力,可齐王妃的父亲没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一个宠妻狂魔。齐王府的日常,就是齐王妃打打闹闹,齐王束手无措

  • 李世民为何想要立齐王妃为后?这一切都要从玄武门政变说起

    历史人物编辑:李兆基标签:齐王妃

    世人皆知玄武门政变,李世民手刃自己的兄弟成功上位。谁没人知道在他上位之后,竟对自己弟弟的妻子齐王妃一见倾心,欲要立其为后。一切都要从唐高祖李渊将李建成立为太子说起。推翻隋朝后,李渊自认为大权在握,为了提防太子李建成造反,便让骁勇善战的李世民手握重权。以李世民来牵制李建成,如若李世民以下犯上,那李建成

  •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之后,为何要收了齐王妃杨氏,杨氏是何心理?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齐王妃

    这是杨氏的命,也是杨氏的运。杨氏原本只是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可她一旦跟了李世民的话,那就不只是一个王妃了,而是一个皇妃。不过,一夜之间从李世民的弟媳变成李世民的妃子,杨氏再怎么样,心里一开始多多少少也会有过纠结,多多少少也会委屈,乃至于感到屈辱,这是当时的文化所致,不可能说一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她就会欣

  •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为何会饶过太子妃?并非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齐王妃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为何却放过太子妃?不是不想,而是怕这群人!导语: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兄弟角逐中胜出,成为了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不仅杀了自己的兄弟子侄,还霸占了李元吉的王妃。说到这里,大家都比较好奇,李世民为什么不霸占太子妃呢?是因为太子妃不够漂亮吗?今天,小编将要给大家讲述李世民

  • 本是唐太宗的弟媳,入宫给唐太宗生了儿子却没有册封的齐王妃杨氏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齐王妃

    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杀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儿子,却没有杀他们的妻子和女儿。齐王妃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承宠生子,却没有封号,她一辈子都是齐王妃,是李元吉的遗孀。齐王妃杨氏,出身于名门望族,弘农华阴人,本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她和武则天有亲戚关系。武则天的生母杨牡丹是隋朝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齐王妃纳入后宫,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齐王妃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后,把李元吉的老婆纳入后宫,却放过李建成的老婆,这是为何?其实只要你了解这两个女人的背景就能知道这幕后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李世民做出此决定的真正原因!李世民与杨氏剧照李世民可以宠幸杨氏,而不能宠幸郑观音的根本原因李建成之妻:郑观音玄武门之变时,郑观音也只有27岁,可谓是风韵犹

  • 李世民后宫根本不缺嫔妃,为什么还要霸占去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齐王妃

    李世民对李元吉的恨,要远远超过李建成。这其中是有重要原因的。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而李世民却生于公元598年。也就是说李建成比李世民大了九岁。而李元吉生于公元603年。从年龄上来看,李元吉和李世民也比较接近。因此李世民在小的时候,一直是和李元吉玩的比较好。李建成已经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