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坚潜在的劣根性导致了隋朝的昙花一现

杨坚潜在的劣根性导致了隋朝的昙花一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阅微文史堂 访问量:3328 更新时间:2024/1/7 2:40:14

隋文帝杨坚,一个贵公子,一步步地登上皇位,使长期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一。而且,在初期的统治中,政清治明。

隋朝建立后,杨坚构建的政治、法律、经济体制,承上下,影响深远,对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转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也算得上一个牛人。

但是,他的一些恶劣习性最终危及了他费心谋得、苦心经营、竭力维系的隋朝江山,使隋朝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不能不说是隋文帝的悲哀。

底气不足,猜忌元老功臣。杨坚的皇位并不是继承得到的,而是篡夺北周宇文氏的,所以他很担心臣子仿效他,篡夺自己的皇位。

因此,他对文武大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时时留意他们的言行,甚至疑神疑鬼,弄得朝野人心惶惶。

庆则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所以很为杨坚赏识。隋文帝代周后,任命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是群臣中的第三号人物。后来,虞庆则升任尚书右仆射,颇受杨坚信任。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贵州(今广西桂林)人李代贤反叛,朝中无人愿意出征讨伐。对此,杨坚很不高兴,怀疑朝臣们对自己不够忠心。

于是,他便指名要虞庆则去。虞庆则听命而去,成功地平定了李代贤的叛乱,完成了使命。

在凯旋回师的路上,虞庆则指着一个地方,自信地说:如果,这里安排个得力的人把守,只要有足够的粮饷,便难以攻破。

作为一名将领,关注各处的地理地势、山川物象本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当有人把虞庆则的话密告给杨坚后,引起了他的疑虑、不安。同时,他又想起了虞庆则出征前,虞庆则的内弟(因和虞庆则的小妾私通,而仇视虞庆则)曾跟他说过:虞庆则不愿意领兵出征。

隋文帝把前前后后的事这么一联系,认为虞庆则有谋反的野心。于是,以图谋不轨的罪名毅然决然地杀了虞庆则。

高颎,也是杨坚的一名得力助手。他君临天下以后,高颎被委以尚书右仆射兼纳言的重任,位冠群臣。

隋文帝的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多出自高颎。

剿灭陈国,统一天下时,虽说晋王杨广为总统帅,但高颎为杨广的长史,主持各种军务。征伐北方的突厥人时,高颎是最高指挥官。

可以说,高颎为了隋文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隋文帝对他颇为器重。

后来,当杨坚对皇太子杨勇日渐不满,欲另立晋王杨广为储君时,高颎劝阻他不要废长立少,说这样做有违礼仪,还容易引起朝野动荡。

其实,高颎这样说的目的,是不想让刚刚建立的隋朝,因太子废立而引发事端,影响政权的稳定。

可隋文帝不是这么想的,而是这么认为的:杨勇的女儿是高颎的儿媳,高颎为了自己的女儿、女婿,而反对自己,可能另有图谋。于是,隋文帝褫夺了高颎的官爵,将其贬为平民。

这样,又一名忠臣因为隋文帝的猜疑而被解甲归田。还好,保住了老命。

喜怒无常,随意惩戒杀戮。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隋文帝滥用刑罚,动辄取人性命。

在宫殿里,他放了很多棍棒,看着谁不顺眼,便予以杖责。有时,一天下来,会有数人被责打。

有些大臣上书说,朝堂不是杀人的地方,殿廷也非杖罚的地方。迫于舆论压力,隋文帝下令撤去棍棒,再想打人时便用鞭子。但鞭子实在不过隐,便又用起了棍棒。

一次,他又喝令杖责触犯了他的人。兵部侍郎冯基百般劝谏,杨坚就是不听,终于将那人打死了。过了一会儿,他的火气渐消后,觉得那人罪不至死,便训斥朝臣们不坚持劝谏、不及时阻止。

也许这就是封建帝王的权威,自己打死了人,却怨别人没有及时劝住自己。

有时,他看到个别武士服饰不整齐,就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不尊重。斥责御史为什么不弹劾,随即把御史斩首了。谏议大夫毛思祖行使职权,出来劝谏,也被杀了头。

像这样,随意、任性地诛杀官吏之事,经常发生。因此,朝中百官人人自危,深恐哪天不小心得罪了皇帝,落得个被杀头的危险。

品性低劣,难以行稳致远。隋文帝之所以如此猜疑,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

他不相信人,也不看重文化,却信奉鬼神。无论哪路神仙,他都虔信、礼敬。特别是对佛教,异常拜服。他广建佛塔、寺院,使佛教风靡全国。

《隋书·文帝纪》记载:隋文帝“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隋文帝虽有雄才大略,但性好猜忌。夺人政权,待自己获得政权后,怕他人仿效自己。因此,对追随他谋取天下的功臣、将领,始终放心不下。

一旦自己有了某种念头、某个猜想,不论是谁,即刻付诸行动。或罢去职位,或投入牢狱,或置之死地……

宁可错杀,也要让自己舒服!于是乎,大隋的江山渐入末路。

标签: 杨坚

更多文章

  • 杨坚原名普六茹坚,李渊原名大野渊,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吗?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杨坚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隋高祖杨坚的原名的确叫普六茹坚,但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名并不叫大野世民,奇怪的是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原名却叫大野渊。李渊为什么叫大野渊?李渊自称是(西)凉太祖李暠[hào]的后裔,而李暠又是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说起来是正宗的飞将军、凉太祖的后裔,怎么又改姓大野氏了呢?李弇→李昶→

  • 《独孤皇后》杨坚化身杨超越,轻轻松松把皇位坐

    历史人物编辑:贪玩的狗子标签:杨坚

    剧集精彩满天飞,这有咖宝永相随。杨坚一出场就是天之骄子,在《创造杨家006》中占c位,气宇非凡一看就不一般。这分分钟过五关斩六将的锦鲤体质,完全就是男版的杨超越啊,不得不说,这杨家的遗传基因也太强了吧,都是全杨家的骄傲。杨坚开局就自带红蓝buff出场,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姑娘伽罗,不惜翻身跳下悬崖,额,

  • 杨坚登上皇位后,伽罗为何对他不冷不热,杨坚到死都不知道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杨坚

    杨坚登上皇位后,伽罗为何对他不冷不热,杨坚到死都不知道原因!在独孤天下这部剧中,杨坚(张丹峰饰)能当上皇帝绝对离不开伽罗(胡冰卿饰),不是有这么一句名言吗?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女人,娶伽罗得皇位,娶曼陀则家宅不宁啊!这杨坚在宇文邕之子宇文赟登上帝位后,可远比宇文护做的明目张胆多了,敢揪

  • 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杨坚

    杨坚既可以被称为隋文帝,也可以被称为隋高祖。而隋太祖另有其人,他就是杨坚的父亲杨忠。我们知道开国皇帝中有的称太祖,有的却称高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要考虑到开国皇帝的家世。如果是官二代,也就是说受祖上荫庇的人建了国,一般都会给自己的父亲追认太祖这个庙号,意思是创基立业,所以杨坚建国后给自己的父亲杨

  • 前秦苻坚不能灭掉东晋,为何隋文帝杨坚却能灭陈統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柳叶风动标签:杨坚

    导读:这个原因很多,但是总的说来应该这样说前秦苻坚攻晋属于条件不成熟生拉硬拽;而隋文帝灭陈则是水到渠成。苻坚南征东晋是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合适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即便苻坚纠集近百位军队南征依然被揍的土崩瓦解、身死国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隋文帝顺应天时民心一举灭陈符合历史潮流所以必胜。当然具体因素方面还

  • 揭秘隋唐皇室:杨坚为何叫普六茹坚,李渊为何叫大野渊?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杨坚

    隋唐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时期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但是杨秀和李唐的皇室留下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例如,隋文帝杨坚在被称为皇帝之前不叫杨坚,被称为“普六茹坚”,唐高祖在少年时代也不叫李渊,而是叫吴夜燕。那么隋唐酿造的开国皇帝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呢?北宋初年,人们编了一本关于姓氏的书

  • 隋文帝杨坚对独孤皇后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杨坚真的是怕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杨坚

    导语: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公元604年8月),隋朝的第一个皇帝。杨坚建立的隋朝在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盛世,自秦汉以来又一次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近300年的分割割据状态,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杨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他还首次创立科举制度,开通大

  • 唐太宗李世民点评隋文帝杨坚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烟伯标签:杨坚

    唐太宗和隋文帝都是明君,唐太宗其实和隋文帝是亲戚,李世民应该叫杨坚舅姥爷,有一次,唐太宗问大臣房玄龄:“隋文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他回答:“隋文帝十分勤政。他每次上朝,总是用不少的时间,有时过了中午,还召官员来座谈,午饭就传进来吃。他很辛苦,非常想把国家治理好。” 唐太宗听完,淡淡一笑说:“你只知其

  • 此男长得貌美,参与密谋杀害杨坚,杨坚不仅替他隐瞒,还封他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杨坚

    俗话说得好:打虎需要亲兄弟,上阵莫过父子兵。说的就是一家人,就要同仇敌忾,一起合力,共同抵御外敌。这样就能把敌人给打败,从而让一家人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这在平民家里,就是一种平淡的生活。换做在帝王家里,他们就能举事成功,被封官加爵。可想而知,一家人之间,不说两家话,更不能做两家事。这样才能把一个家族给

  • 杨坚夺取皇位后,周宣帝的五位皇后,杨坚是如何对待她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杨坚

    北周有一位令人堪奇的皇帝叫宇文赟,他刚刚登基就同时册封了五位皇后。这其中除了结发妻子陈丽华以外,其他四位也是地位十分高的宠妃。也因为“五位皇后”周宣帝就是荒庸的代名词。历史上周宣帝的名号也不好,滥杀朝臣,搁置朝政、荒淫骄奢,所有和昏君有关的印象,他几乎点点具备。而在杨坚后期夺取到北周的政权后,周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