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世界排坛不管男女排几乎都是采用两个主攻手加自由人接一传的模式,由此来解放接应,让其专注于进攻,特别是男排赛场上接应参与一传体系的情况已经消失,由此强力接应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去年被意大利的强力接应埃格努打败后,中国球迷也特别希望中国女排也能出现这样一位可以以暴制暴的强力接应。
近日,一段暴力主攻刘宴含在二号位扣球的视频红遍排球圈,并引发了刘宴含改打接应的话题。这也让强力接应这个话题再次被点燃。刘宴含到底适不适合强力接应呢?笔者认为,刘宴含不适合强力接应。
然后,选择强力接应后中国女排无人弥补接应位置上的后排漏洞。众所周知,强力接应只负责进攻,不负责一传任务,也只承担极小范围的防守。这就需要其他后排出众的队员扩大自己的防守和一传范围,去弥补接应位置上的漏洞。而在中国女排,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漏洞的不是自由防守队员,是进攻出色的朱婷。试问,朱婷的进攻在国际上都能排的上号,而刘宴含改打接应后的效果大家都不得而知。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那么,刘宴含为什么会出现在接应位置上呢?笔者认为,刘宴含出现在接应位置上只是日常的训练。自称2013年,主教练郎平上任以来,为中国女排带来了全新的排球理念。其中一个就是无论是主攻还是接应必须同时具备四、二号位的攻击力,而且还都需要有一传、防守的能力。这种先进理念摈弃了欧美传统强力接应不接一传的劣势,通过主攻、接应和自由人的一传轮换,扬长避短地弥补了后排体系个别位置的漏洞,同时要求攻手具备左右两翼的攻击能力,让主攻和接应的排兵布阵有了更多的选择。郎平也在2013年接受央视《风云会》采访时,也说过,目前接应只有两名队员,希望其他主攻和现有接应在四、二号位的进攻要加强,归结一句话就是左右两翼和后攻技术都要掌握。由于中国女排并没有像(巴西)谢拉这样出色的接应,因此希望大家都来承担这样的角色,即在攻守环节要力争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