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确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排第一,这足以表明长孙无忌在唐朝的崇高地位。事实上,关陇贵族出生的长孙无忌确实在唐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其妹妹也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长孙家族可谓恩宠极厚。长孙无忌本人得到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在李世民死前,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辅助唐高宗李治。不过,这样一位三朝重臣,皇帝的舅舅却在唐高宗十年被害死,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
据历史记载,显庆四年,中书令许敬宗派人上奏告发长孙无忌谋反。国舅谋反,而且还是托孤重臣,这件大事立马引起了朝野一片震动。古代历史上,造反属于十恶不赦之罪。鉴于唐高宗一向以仁孝著称,不便于直接杀害自己的亲舅舅,于是只是将长孙无忌贬黜到了黔州。不过,没多久,李治再度派人复查案情。由于经受不住审讯小吏的折辱,一向高傲的长孙无忌选择了自杀,享年六十三岁。
许多人都知道,长孙无忌是李治继位的重要功臣,一向对大唐忠心耿耿。是什么原因要去谋反呢?而且从事情的发展来看,所谓长孙无忌谋反,显然是许敬宗的诬告。许敬宗只是一个三流角色,因为投靠武则天而受到重用。因此,害死长孙无忌的主谋极有可能是武则天。而且,在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事件中,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也彻底得罪了武则天。
从这些角度来看,害死长孙无忌的第一元凶是武则天,执行人是许敬宗无疑了。可是,真相真是如此吗?作为三朝重臣,在朝廷树大根深的长孙无忌,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败给了武则天?显然,真正害死长孙无忌的人不可能是武则天,更不可能是许敬宗,而是唐高宗李治。
确实,李治一向以懦弱的形象示人,似乎一切大事都是听武则天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就像他坚决立武则天为后,除了两人感情深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从士族集团中获取更大的权力。不要忘了,李治才是一国之君。长孙无忌即便再位高权重,阻碍了李治,一样要被推倒。更何况,长孙无忌性情刚烈,李治受的气也不少。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治扳倒了长孙无忌,却给武则天解决了最大的阻碍。没多久,李治患病,国家大事,许多都交给了武则天处理。最后,李治死后,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恐怕也是唐高宗所没料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