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被誉为天下第一老丈人。究其原由,独孤信的身份是关陇贵族,膝下又有七个女儿,分别结亲与多位不同姓氏的关陇贵族。
其中有三个女儿的夫君成为了日后的皇帝或者孕育出未来的皇帝。这些全因独孤信女儿多,又有政治基础才形成的,完全是门当户对的衍生。
历史上有一位孤儿出身且大字不知几个,但其儿子、养子和相当于半个儿子的女婿,包括他自己都是皇帝。
李嗣源,十三岁时父亲战死。乱世之中身无一技之能的他只能追随父亲的上司李克用,成为了晋王李克用手下一名骑兵,开始了以命搏前程的人生。而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却在十三岁时才刚刚学完《春秋》。
十七年的时间就在这不起眼中流过,三十岁的李嗣源基本上算是“成年”了。在这一年李嗣源终于得到了独自领兵征战的机会,以500人马为大将李存信断后,抵挡魏博镇罗弘信的银枪效节都和后梁朱温的梁兵联合追杀。
仅此一役,将以勇猛著称的黑鸦军首领、号称飞虎子的李克用都惊到了,称李嗣源这五百人马为横冲都,李嗣源也有了伴随他一生的绰号,李横冲。
李嗣源虽然因此战在李克用的心目中有了一些份量,但还是不够,因为比李嗣源更生猛的有李存孝、李嗣昭等人。所以,李嗣源只能充当别人的副手,先锋,后卫等等副职闲差。一直持续到乾宁四年(公元897年)。
李嗣源在这一年的青山山口一战展现出了他不同于李存孝的刚猛,而是他李嗣源独有的憨勇。
大将李嗣昭受命领军收复后梁大将葛从周占据的州县,不敌战败,大军溃逃至青山,葛从周紧紧尾随,李嗣源受命率军接应李嗣昭。
葛从周,后梁朱温的强力干将。朱温将他从黄巢手里接收过来后,朱温基本上成为一名甩手掌柜。无论攻克兖郓的朱瑾和朱瑄两兄弟,擒服淄青的王师范,灭除徐州的时溥,还有击破秦宗权,压服魏博罗弘信等人,都有葛从周的身影。可谓是横扫中原,建下赫赫威名。
葛从周是识英雄还重英雄,放低身份降服成就了名将刘鄩的威名,葛从周不仅智勇双全,而且德才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帅才。
面对如此劲敌,李嗣源也不敢大意,破天荒的开了口,用言语说服李嗣昭,收拢残兵,而后发挥了他本身憨勇的优点,身中四箭仍苦战不停,逼退了葛从周。
事后,李克用激动的有些口不择言,“吾儿神人也!”
李嗣源由此天下扬名,其风采一度盖过已故第一猛将李存孝。其当众随口吐露的心声,也因此流传开来。
”公以口击贼,吾以手击贼!“
一个目不识丁的孤儿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自此以后,李嗣源才开始独立带兵东征西讨。此时的李嗣源已经三十一岁了,在古代已经算是步入中老年的境地。但官职仅是代州刺史,也算是一方大员,其主要的职责自然是抚境安民,征缴赋税,却与国家大策的制定是没有多大瓜葛的。
即便如此,一旦发生战事,李嗣源还得放弃这种安定的生活,提刀跨马奔赴战场,不过对于李嗣源的治理地方,管理官吏提供了一些经验,开始缓缓聚集属于自己的班底和人望。在此期间相继纳石敬瑭为女婿,结交安重诲,提拔养子李从珂。
天祐五年(公元908年),李克用病亡,长子李存勖接替晋王王位。
李存勖的成名战以及李嗣源逐渐作为主将出战的转折点到来。
泽潞两州乃是山西分别通往现今河南和河北的重镇,原本都在李克用名下,因天复元年(901年)发生了李茂贞劫持唐昭宗的重大叛乱事件,占据广大中原的朱温趁势举大军十万,围剿李茂贞所在的凤翔,李克用奉唐昭宗诏命勤王,阻截朱温,却被朱温反杀,泽潞就此落入朱温手中。
李存勖接任前,幽州刘仁恭趁朱温和罗绍威诛除魏博八千家牙兵牙将实力大降,遂驱兵南下,连克沧州、涿州。
朱温命大将李思安率大军十万进魏博迎战,先克涿州,进围沧州,又分兵攻幽州。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李克用派遣周德威和李嗣昭发兵潞州,潞州刺史丁会举城归顺。
朱温闻讯,调康怀贞回攻潞州,潞州被围。周德威因南下攻泽州引兵在外,潞州只有李嗣昭一人领兵据守。
潞州鏖战近一年,李存勖接任。此时围潞州的大将已是从康怀贞换成李思安,李思安打半年,名将无敌王刘知俊接任(未到任,受命驻扎晋州)。潞州已经是兵困粮绝,对城外援军并没有多少助力,只是城破前还在坚守。
李存勖整顿好李克用病亡带来的政治混乱,腾出手来趁朱温和围城后梁兵将懈怠,借助浓雾兵分两路攻后梁兵,一支周德威带领,一支由李嗣源统领,弃马步行手持大斧破开梁军拒马桩,突入围城的夹寨,一日之间将后梁兵杀散,收复潞州,为李存勖占据河朔三镇打下基础。
随后,李嗣源在柏乡之战,破王景仁骑兵驱逐梁兵,收取幽沧涿等州,继而兼任代州、相州、邢州刺史。此时的李嗣源已经五十岁,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将。
然而,不久之后,李嗣源却是和李存勖产生了矛盾,两人之间生出隔阂。起因仅是因为李嗣源不识字,在攻下沧州后,书吏在填写战报时,有数个字眼有逾上的嫌疑,李存勖便认为李嗣源有了反心,李嗣源进行辩解,李存勖不信。直到将主笔的书吏斩首,才恢复正常交往。
其实这种隔阂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和两人的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以及外部环境综合起来,累积而成。
令人扼腕的是,不仅仅局限在李存勖和李嗣源两人之间,是普遍存在于后唐王朝中。
在胡柳之战后,周德威父子战死。继而平定河朔三镇后,李嗣昭、阎宝、史建瑭、张承业等老将贤臣悉数战死或离世。郭崇韬等年轻一代逐渐上位。
李存审和李嗣源等残留老将或病疾缠身或功高震主,被新兴的一代出手打压,加上李存勖的个人私欲和偏爱的推波助澜,老将的日子越发艰难。
多年跟随在老将身边的老班底自然也水落船低,甚至出现了老班底转头倒入郭崇韬势力之中,进一步激起老将的不满,再加上郭崇韬等人肆意扶植自己的势力,不满和愤恨弥漫着整个后唐王朝。
同光四年(公元927年)四月,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四地起兵谋反之中遇袭身亡。
不久,李存勖长子秦王李继岌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于伐蜀返回途中被宦官缢杀。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先是接受了宦官的投诚,而后因影响太过恶劣,石敬瑭又下令将其砍杀。
而先是在百官劝谏之下,暂行监国职权的李嗣源,得知李存勖后继无人,又在百官苦劝之后,在六月,于李存勖柩前即皇帝位。
李嗣源即位之初,所发的诏令多为劝进官员加官进爵,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其后开始顺应民情处置李存勖朝的孔谦、段凝、温韬等人,最后不停的调动各个藩镇节度使更换驻扎场所,进行更戍法,可是无法剥离牙兵牙将与节度使之间的联系,依然无法杜绝和遏制藩镇之间的争权夺利,相互间的兵戈相见。
由于内部不停的内耗和存在相互的猜忌,起兵据城,举兵叛乱,层出不穷。
虽然李存勖的郭崇韬身死于政治内斗,可李嗣源的宠臣安重诲再次崛起,又重复了李存勖朝的政治格局。
好在李嗣源虽是武将出身,但多年的宦海浮沉也是得到锻炼,利用安重诲与李从珂之间的矛盾,将安重诲灭除。
另外,他积极的与各藩镇进行通商贸易,减免赋税,整饬吏治,劝课农桑,抚慰外族藩国,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增强。
但是,对于实力不断上涨的契丹只能采取消极防御,没有有效的策略进行治理,使得契丹不断袭扰边境,河朔和河东地区的藩镇势力因此越发庞大。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享年六十七岁的李嗣源病亡。曾经四处征战的憨勇大将,终于可以停下来了。
不久,李嗣源三子李从厚即位。不到一年,李嗣源养子李从珂起兵造反,将其赶下皇位,李从厚逃出洛阳,后被石敬瑭擒获,献与李嗣源养子李从珂,不久被杀。
李从珂继位后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也相互猜忌,自感不敌的石敬瑭遂联系契丹想倚为助力,但发现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已先行一步投靠契丹,石敬瑭闻讯后不听劝谏一意孤行自作主张献出幽云十六州。
后唐在契丹和石敬瑭的联手之下,灭亡。
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成为后晋高祖,李嗣源的女儿成为了后晋皇后。
《旧五代史》:明宗(李嗣源)战伐之勋,虽高佐命,潜跃之事,本不经心。会王室之多艰,属神器之自至,谅由天赞,匪出人谋。及应运以君临,能力行乎王化,政皆中道,时亦小康,近代已来,亦可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