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迅速衰落?说出来你别不信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迅速衰落?说出来你别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侍雅丽 访问量:1420 更新时间:2024/1/7 13:32:10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迅速衰落?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笔者认为,司马炎对历史教训的错误学习,导致了西晋的迅速衰弱。这个答案出来后,大家别不信。且看笔者后文慢慢道来。

盛世危机

280年,晋灭吴,天下归一。可是,表面的盛世之下,却暗藏了深刻的危机。

1、军事力量衰退。

灭吴前一年,司马炎刚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平定了凉州的秃发树机能之乱。这一仗,打了九年,西晋数次受挫,凉州一度沦陷。

曹魏时期,不管是曹操、曹彰,还是田豫秦朗,曹魏都能毫无悬念地迅速击败北方少数民族叛乱。可见,中原王朝此时对少数民族的战力优势正在急剧衰退。

2、宗王都督引发的内讧隐患。

司马家是靠政变夺权的。他们与地方都督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一些拥曹的地方势力就不必说了,淮南三叛,打得天翻地覆。即使是钟会这种司马家的亲信,一旦获得机会,也险些造反。

为了稳固统治,从司马昭时期开始,就把司马家子弟派到一些重要地区出任都督。这种布局,在司马家篡位之前,是靠谱的。可是,随着司马炎称帝,这些宗王就成为晋朝中央政府的隐患。

3、士族垄断高官,迅速腐化。

士族的权力,自东汉时期就不断坐大。

在汉末乱局中,袁绍袁术,甚至马超都是世代公卿,在中央、地方影响力巨大,成为不稳定因素。

曹魏建立后,实行九品中正制。由于高门士族长期把持中正一职,品评时的高品全部成了高门士族。由此,九品中正制由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沦为士族垄断高官的工具。

军力衰退、宗王都督、高官阶层固化,哪一样都要命!

因此,司马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这些隐患,才可能赢得长治久安。可是,司马炎错误地吸取了历史教训,不仅没有控制这些危机,反而给这些危机添油加火,将自己的王朝推向深渊。

司马炎的失误:

1、军事调整上的不合时宜。

司马炎认为:东汉的四分五裂,就在于州牧、刺史权大。

因此,司马炎决定罢州郡兵,实行刺史不领兵,军民分治的政策。

司马炎的总结是到位的,但实施手段却不合时宜。

(1)、削弱了国防力量。

前文提到:秃发树机能之乱时,司马炎数战不利。后来,司马炎依靠马隆临时的募兵取胜。

当时,大臣就说: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

既然“六军既众,州郡兵多”都不镇不住场子,为何却反而要裁撤州郡兵呢?

(2)、助力了胡羌崛起。

由于世兵战力衰落,州郡兵被裁,晋兵不够用。因此,大晋开始流行起“发奴为兵”、“以羌胡为兵”。如此,一方面,少数民族承担了繁重的兵役,不满晋朝统治,另一方面,他们原本的军事组织程度进一步提高,萌生了“问鼎中原”之心。

(3)、助力宗王坐大。

司马炎以刺史治政、都督领军。可是,他手下的都督都是宗王,政治地位优越。

同时,由于州郡兵势弱(后来恢复了州郡兵,但力量薄弱),当出现动乱时,连基本的治安都难以维系。

由此,宗王们后来轻易兼任都督、刺史,军政一把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

2、加大宗王在地方上的势力。

司马炎君臣认为:曹魏之所以被夺权,是因为皇权对宗族势力的过分打压。

司马炎一即位,就分封宗室二十七王,并让他们外出担任都督。

277年,司马炎又让诸王就国:

汝南王司马亮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赵王司马伦都督邺城;太原王司马辅都督并州;琅玡王司马伷都督徐州;扶风王司马骏都督雍州。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八王之乱,司马家在一片血雨腥风中走向衰落。

3、优容士族,导致中央统治无力。

司马炎认识到:司马家本就是在大士族的支持上上位的。因此,他们进一步加强了士族的影响力。

这导致了3个恶果:

(1)、高官无能、腐化;

司马家篡位是“和平交接”,他们笼络的大士族,就是曹魏时期的故旧大臣、士家大族。

这些数不清是“官几代”的士族,并没有继承了他们前辈的才具,但在权力斗争上却变本加厉。而优越的生活,更使他们腐化堕落、攀比斗富。

这样一群人担任高官,国家怎么能太平呢?

(2)、继承人问题被绑架。

《晋书》上说,司马炎被贾南风蒙蔽,以为自己的儿子不傻。

您真的相信司马炎连自己嫡子的能力都搞不清楚吗?

其实,司马炎无非是被士族利益绑架了。

司马衷的母亲杨艳、妻子贾南风,都来自当时影响较大的大士族。

同时嫡长子继承制,也是当时士族们普遍公认、支持的继承方式。(不管是皇帝,还是士族,都怕后人兄弟不和,没了规矩)

或许,在司马炎看来:只要有大士族的支持,司马衷能力弱一点也不怕吧!

不过,士族之间本就有利益冲突,再加上外面司马家的强宗,以一个能力弱的天子,如何镇得住场子呢?

(3)、危险人物崛起。

一些少数民族的贵族也融入到了士族圈子中。

以刘渊为例。

司马炎早已经看出刘渊是个危险人物,但却投鼠忌器,不敢加害。

另一方面,刘渊在士族圈子里如鱼得水,既获得了很高的名望,又获得了“造反”的机会。

乱世开三部曲

终于,司马炎的错误,给乱世拉开了序幕。

1、皇权虚设,中央崩盘。

惠帝无能,他舅舅杨骏和老婆贾南风自然就是一山不容二老了。

贾南风拉司马玮入局,一起干掉了杨骏。一番操作后,贾南风也扑街了。司马炎寄予厚望的,能帮他傻儿子看家的杨、贾集体扑街,八王之乱开始了。

2、八王之乱,流民四起,晋室衰微。

(1)、八王之乱的过程不详述,总之,西晋的军队杀得差不多了;

(2)、流民四起。由于战乱,出现了大量流民,由于州郡兵弱小,无力有效管理、安抚;

(3)、内战与民变同时进行,晋朝狼烟四起,一片大乱。

3、西晋灭亡,北方大乱。

内乱进入白热化后,西晋诸王开始借用鲜卑、乌桓、匈奴的势力作战。

匈奴刘渊趁机起兵。如此,匈奴、羯族等少数民族纷纷趁势而起。

西晋,扑街了!

当年,郭嘉提到:自桓、灵以来,政失于宽。

我认为:政失于宽,也同样是司马炎的错误。

当时,外有少数民族内附(尚未充分融合),内有士族豪强,再加上分散各地的宗王,天下的离心力非常强。此时,正是需要一个外柔内刚的强力政府。

可是,司马炎却过于宽松。对士族优容,对宗王不加强控制,对少数民族不加安抚;反而通过各种政策强化离心力量,削弱集权力量。

最终,西晋王朝被各种离心力量五马分尸。此后天下数百年的动乱,司马炎难辞其咎

标签: 司马炎

更多文章

  • 他是曹魏最后的屏障,他若不死,司马炎不敢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司马炎

    首先总结一下曹操作品最后的三个漏洞。第一个漏洞,就是他杀了董贵人。当时,汉献帝被曹操耍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通过董贵人的父亲,联手抵抗曹操,但是这件事被曹操发现了。给汉文帝施压,直接杀了董贵人。二是他杀了傅皇后,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事实上,他想让他的女儿成为女王,从而掌权。其实这只是他控制汉献帝

  • 庞大后宫的皇帝,如何雨露均沾,晋武帝司马炎说:其实太简单了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司马炎

    庞大后宫的皇帝,如何雨露均沾,晋武帝司马炎说:其实太简单了要说起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皇帝是站在最高顶尖的一个职业了,也正是因为此,无数人都做着皇帝梦。有着至高权力的第一人,张嘴就是金科玉律,生杀予夺。除此之外还有一点,皇帝拥有着最高交配权,全国的美女,想睡哪个就睡哪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加上后

  • 两晋奇事:为啥杨皇后能让司马炎唯命是从,是美貌与煽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司马炎

    两晋奇事:为啥杨皇后能让司马炎唯命是从,是美貌与煽情吗?杨皇后是一位“姿质美丽,闲于女工”(见《晋书》)美貌动人的女子,长得不但漂亮,而且很贤惠。然而,就是这样看似柔弱的女子,却能让曾经叱咤风云、武功不可一世的晋武帝,对她言听计从。在中国古代,皇后与皇帝并尊。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地位仅次于皇上

  • 司马炎选错继承人,令中原陷入近两百年的混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司马炎

    相比于外患,内忧才是最可怕的。1,埋下祸患的分封藩王公元266年,西晋建立。等到公元280年吴国被灭,西晋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完成中华民族又一次的大一统。虽然西晋一统天下,但晋武帝司马炎的那颗心并没有放下来。因为司马家族的天下是依靠士族官僚得到的,士族就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只要司马家族

  • 司马炎为什么要把天下交给他的傻儿子?结果成短命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观史修文1标签:司马炎

    一提到晋朝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谁呢?是司马懿、司马昭还是司马炎,亦或者是其他。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和他的儿子。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仅只历经四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265-290)晋惠帝司马衷(290-306)晋怀帝司马炽(307-313)晋愍帝司马邺(313-317)晋武帝司马炎,纵横沙场

  • 司马炎顺利的建立了西晋,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的走向衰败?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春哦草标签:司马炎

    西晋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腐败和分封制度才迅速的走向衰落的。先说一下西晋的制度,西晋其实和魏国大多数的制度都差不多,但是唯独有一条,司马炎认为曹操没有把自己的子孙分封出去,导致了在魏国末期,没有人能够起兵勤王,才导致了灭亡,所以,司马炎大肆的分封自己的亲族为王。而分封了许许多多的王,导致的后果就是这些王爷

  • 后宫佳丽三千,如何做到雨露均沾,司马炎: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司马炎

    导语: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直以来就是大众对于帝王的一种印象,“酒池肉林”更是将这份奢靡发挥到了极致,《封神榜》中纣王与妲己的醉生梦死终究只是传说,但历史却不乏类似的荒唐。“多人运动”需要的是强有力的时间管理,显然这是雨露均沾的重要前提,古代帝王往往以一当百活活将自己耗死,还美其名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

  • 为了给儿子铺路,司马炎强迫弟弟归藩,忠臣出走,晋朝将乱?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司马炎

    贾充怕老婆出了名,有一次乳母奶其大儿,疼爱儿子的贾充伸手抚摸,恰巧被夫人郭槐看到。郭氏当场命人打死乳母,贵为太傅的贾充竟吓得两股战战,跪地不起。晋武帝司马炎听说后,替贾充不平,扬言要治郭槐的罪。正在病中的皇后杨艳花颜失色,不顾重病阻拦道:“陛下欲治妾之罪耶?”司马炎很惊诧:“皇后何出此言?郭氏不思相

  •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如何从盛世明君沦为最失败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司马炎

    序言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司马炎继位以后,对内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对外加强军事训练,厉兵秣马。在历经十年积淀发展,司马炎于279年发动灭吴之战,一举统一中国,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一百年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此后司马炎积极发展经济,实行占田制,使得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 八王之乱:司马炎,都是你干的“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小海篮球标签:司马炎

    西晋第二任皇帝,是晋惠帝司马衷,皇后叫贾南风。贾南风是晋武帝时期宠臣贾充的女儿,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属山西襄汾东北)人。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车骑将军贾充是晋武帝极为宠信的大臣,他当面阿谀奉承,暗地里结党营私。为了扩充势力,贾充通过晋武帝老婆杨皇后不断向武帝吹枕边风。杨皇后极有可能收受了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