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冉闵此人是英雄否?为何冉闵没有被列入历史教科书?

冉闵此人是英雄否?为何冉闵没有被列入历史教科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莲简史 访问量:3989 更新时间:2024/1/19 0:48:05

这个问题分两点来看:首先要明确,能进教科书的人一般都有什么共性,再看冉闵是否符合这个共性;其此,需要明确冉闵到底有什么贡献。

现在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学习历史。以人教版为例,初中的历史课程安排是这样:第一学期学习中国古代史的一部分,大约是从原始人开始讲一直到魏晋南北朝;第二学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隋唐一直到1840年;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五第六学期是世界史。这个安排,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部分占总体的三分之一,而中国近代史部分也占三分之一,然而近代至1840年到当今不过180年,而中国古代则从元谋人开始至少几十万年。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史,并不是初中历史的重点,所以初中的历史教材仅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概括性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人物的介绍就更少,除非是一些有名的皇帝(至少要建立大一统的政权,还要开创盛世)和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人。如果没有记错,英明如魏武帝,骁勇如宋太祖都没有被着重介绍过,而仅仅是提了一下名字,更何况冉闵这么一个只建立割据政权还没维持多久的“小卒”。

高中历史就更不可能出现他。高中历史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划分的。必修一是中外政治制度发展史;必修二是中外经济发展史;必须三是中外思想文化发展史。按照这个分类,冉闵可以勉强被分在政治史里头。然而,政治史讲的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发展,里面出现的皇帝名称都仅仅指代某个时代而不是皇帝本人,冉闵一不是统一政权的皇帝,二没有改革政治制度,基本上不会有他什么位置。至于经济史和思想史,那就不用多说,冉闵连边都挨不上。

所以,初中高中的历史教材本身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介绍就比较简略,因此具体历史人物并不会被过多介绍,即使是唐太宗,汉武帝这种,冉闵就更不用说。

再说冉闵有什么贡献。

冉闵,之所以在网上被热捧,无非就是因为他的所谓《杀胡令》,以及他屠杀了二十多万胡人,除此之外,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贡献。

冉闵此人,本身就是被胡人收养的汉族人,他的父亲冉良,大约在十几岁就被石虎收养为养子,可想而知,冉闵从出生起,受到的教育,和身份认同应当是什么,在此便不明说,如果不明白,可以参照孔老夫子在《春秋》中说的话:“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在冉闵长大后,他也是一心效忠这个所谓的“赵国”,并且和石虎的一帮大将子孙攻打过东晋,杀了不少晋人,这也印证了他自己的身份认同,对了,此时的他还不叫冉闵,而是叫石闵。

冉闵之所以灭掉后赵,就是因为石遵曾经答应立他为太子,但后来反悔,冉闵怀恨在心,于是杀了羯族皇帝石遵,自己建立冉魏。因为他知道羯族人不满他的统治,一定怀有异心,所以下令诛杀羯族人,而在他眼里,羯族人的标准就是:高鼻梁,大胡子。因此,在屠杀“羯族人”时,不少汉族,和西域的商人被误杀。

所以说,冉闵的屠杀,带有极强的利己性和政治目的性,纯粹是为了自己掌握权力。有人认为这次屠杀拯救了汉族,使得汉族避免了灭种的危险,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

首先,东晋的一百万人,都是汉人,比北方所有政权加起来的人还要多,何谈面临灭种的危险?而且,东晋在前秦统一北方之前,就国力而言,不比北方任何一个割据政权弱,甚至是强于北方,之所以不进取是因为南方世族的缘故,自此不细说。所以,北方也没有击败东晋的可能,故而“拯救”一说并不存在。再说,冉魏政权的面积,只不过是山东,河南,河北各地的一小部分,这片领土本身就很小,何谈拯救“北方汉人”,被方当时还有其他政权,他怎么拯救?

同时,他的举动也并没有对胡人造成什么威慑。在他在之后的拓跋珪赫连勃勃,该杀照杀,该屠照屠,根本没有受到冉闵的任何影响。所以,就其影响来看,他的这个屠胡运动的影响也没有多大。

故而,他的屠胡运动,仅仅是影响有限的一种巩固自己权力的运动,基本上不存在其他方面的任何意义。

就冉闵采取的这些措施,也并不值得历史书去介绍什么。

最后,多说两句,在古代,各个民族之间的战争中,屠杀是很常见的,但这也仅仅属于一个历史问题,与南京大屠杀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这种建立在近代种族主义基础上的文明社会的种族屠杀性质完全不同。在古代民族主义没有产生,思想偏向于落后的情况下,屠杀并不仅仅存在于不同民族之间,而在本民族之中也存在,比如项羽的屠杀,以及朱元璋屠杀江苏。

而就古代中国而言,各民族之间的屠杀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五胡乱华中少数民族对于汉族的屠杀,以及元朝对于女真的屠杀,汉朝对越南的屠杀,明朝中期对女真的屠杀,这都属于非文明时代战争带来的必然后果,没有必要,也不适合用现代的民族观去分析。中华民族,也从来不是一个血缘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所以,所谓的“冉闵民族英雄论”,可以休矣。

标签: 冉闵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佳丽三千,何如做到雨露均沾?司马炎:我有一项大发明!

    历史人物编辑:追巡历史标签:司马炎

    古代皇帝佳丽三千,何如做到雨露均沾?司马炎:我有一项大发明!大家都知道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三妻四妾在古代是非常正常的事,尤其是古代的皇帝,更是起到了非常“良好”的带头作用,古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无数,如此多的妃子,皇帝们都是怎么做,才能保证雨露均沾呢?我觉得这

  •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魏蜀吴三位君主结局都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司马炎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本期《墨说三国》小栏目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们聊聊三国归晋后,魏蜀吴三国的三位末代君主最后都怎么了?他们结局到底如何呢?墨说三国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来说吧。蜀国被灭时,虽然已经是司马氏掌权,但毕竟名义上还是魏国所灭,蜀国最后一任皇帝那就是人尽皆知的刘禅-刘阿斗了。一,蜀主刘禅

  • 竟然有这么无理霸道的儿媳,饿死司马炎的老婆,还砸了他灵牌!

    历史人物编辑:猫盼盼标签:司马炎

    有这么一个出身在贵族家里的人,叫贾南风,他的父亲贾充,是很有名的元勋。272年的时候,司马炎立了年幼的贾南风为太子的妃,在一些家族观念的影响下,贾南风变得谋略丰富,又会献媚取宠,进宫后就成了太子最爱的妃子。而太子又是很重要的司马懿的孙子,不过傻傻的,在贾氏的控制下,才保住了地位。而等到妃子入宫后,又

  • 司马炎能如此顺利收复三国,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三国走错了一步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司马炎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是介于东汉和西晋之间的一个时期,分别是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在那样一个天下割据混乱的局面,这三个国家能脱颖而出,自然离不开开创他们的人,也就是非常厉害的曹操,孙权,和刘备了,他们三个人在历史上可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那么为什么被他们如此呕心沥血才建立好的国家,却都被司马家给收

  • 司马炎有那么多儿子,却为什么把皇位给了最傻的那个

    历史人物编辑:热爱生活中的良标签:司马炎

    第一,司马炎不敢轻易地废太子。太子虽然啥,但是这个傻太子是杨皇后生的。杨皇后在当时势力可是不容小觑,如果真的废掉了傻太子,那么还不知道杨皇后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杨皇后父亲本来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一些反叛的苗头了。如果再在这个时候废了太子,那么难保他们一家真的不会起兵造反。第二,傻太子有个聪明的儿子。沙子司

  • 古代没卫星,地图怎么绘制?此人左手推司马炎上位,右手解决此题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司马炎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出门用地图导航。有卫星技术等的存在,想绘制一张地图不算难事,但古代却没有卫星,而且在古代,地图的重要性可能比现代还要高,当年荆轲刺秦王就是借着献燕国地图的名义,引得秦始皇没经住诱惑。那么古代地图该怎么绘制? 当然,远古时期,大家就认识到了地图的重要性。相传炎帝曾经走遍

  • 司马炎问一事,两人回答,说好听的被赏赐,说真话的被贬值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这个人喜欢听好听的,在非原则的问题上,只要吉利,顺自己心意,即便是错的,他也认为是对的。这天临进三月三曲水节,司马炎与两位尚书闲谈,他先问尚书挚仲冶,这三月三曲水节是何来历啊?仲冶想了想回答说:"东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炟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叫徐肇的人,他居住在一个叫做平原地方,他家在三月初三生

  • 村民一锄头挖出司马炎墓,考古队赶到之后,专家:这忒寒酸了吧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司马炎

    很多时候古墓的发现就是被我们可爱的村民们给意外挖出来的,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但是好在我们的百姓们基本都非常的老实,挖掘出古墓就会主动选择报告给文物部门,否则的话估计很多的古墓都不会有那么多的文物等着被发现呢。事情发生在2009年的时候,地点位于河南偃师县南蔡庄,当时南蔡庄有个普通的村民在自己家的农田

  • 司马炎对宗室的这个政策,其实早就已经埋下西晋内乱的祸源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这点事标签:司马炎

    魏晋间帝位的更替,是通过宫廷政变来实现的。晋武帝认为,要防止这种事变的重演,就必须培植皇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使其成为维护朝廷的可靠力量。因此,武帝在泰始元年即位后,就大封宗室。以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晋继承了

  • 刘裕篡位之后为什么不学司马炎厚待前朝皇族,而是将其诛灭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司马炎

    应该说,刘裕开启了一个最恶劣的先例,自他以后前朝末帝再无善终。汉献帝禅让曹丕,受封山阳公,献帝一脉一直传到东晋,曹奂禅让司马氏,得封陈留王,传嗣二百余年。一直到南齐。但刘裕诛杀司马氏一族,这既是最丑陋的表现,也是刘裕不自信的体现。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其实还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