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名人王羲之杜甫张仲景过年花样层出不穷

古代名人王羲之杜甫张仲景过年花样层出不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有温度的美食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3/12/30 10:25:23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过春节时,常常摆好笔墨纸砚,静坐下来,气沉丹田,拿起笔来,八十个福字,二十个寿字一气呵成,分别送给前来拜年的客人。

汉朝科学家——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是个工作狂,他过春节也要观察天象。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过大年忙着给病人舍药,他在长沙为官的某年冬天,看到一些贫苦的百姓耳朵冻烂了,就发明了“祛寒娇耳汤”。

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进锅里熬煮,煮好之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取名“娇耳”,下锅煮熟分给前来讨药的病人。

人们吃了“娇耳”浑身发热,血脉畅通,两耳变得暖和起来,吃了一段时间后,烂耳病就治好了,人们为了感谢张仲景,此后就有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唐朝诗圣杜甫过大年喜欢借酒消愁。有诗为证——“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过春节喜欢踩高跷,每年都要增加一定的高度,寓意着“更上一层楼”,七十岁的时候依然坚持踩高跷过大年。

官场中人过春节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亲人,而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所以免不了借此机会拍一拍马屁,得到元朝统治者重用的宋朝皇族后裔赵孟在写词上表,极尽阿谀之能事——“……一朵祥云捧日,万象生辉。帝德照光四表……喜动龙颜,和气蔼然交泰……从今数,亿万斯年,圣主福如天大。”肉麻的很。

明代大才子文徵明过年时忙于背题,准备考取公务员——“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清代戏剧大师孔尚任家里过年时最热闹,一家人团团围坐炉前,彻夜饮酒守岁,白发老人倾囊给孩子们分发庆贺春天到来的喜钱。

大年初一,家人们开始放爆竹、换桃符、听鼓乐、拜新年——“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标签: 张仲景

更多文章

  • 如果静脉曲张治不好,愧对“医圣张仲景“

    历史人物编辑:阿豪在路上标签:张仲景

    静脉曲张能治好吗? 静脉曲张要手术吗? 静脉曲张吃中药有用吗?肯定好多患者有这些疑问,我想给大家说。如果静脉曲张治不好,真的愧对“医圣张仲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仲景在著作《伤寒论》有一妙方,专门治疗静脉曲张。因为我是祖传中医世家,我对古代的中医,有很深的敬佩之情。我在很小的时候都已经阅读过张仲

  • 张仲景分享一张“打通经脉”的方子,经脉一通,浑身舒畅

    历史人物编辑:平安就是呀标签:张仲景

    今天我给你讲的这个故事,和感冒后浑身不适有联系。有这么一个女子,她是什么毛病呢?大概在3天前,她感冒了。那怎么办?自己弄点药吃吧,结果,吃了三天,无效,只能就医。她找的就是我非常推崇的经方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聂惠民教授。刻诊,见患者脉象缓而弱,舌淡红,苔薄白。一量体温,发现是37.6摄氏度。整个人

  • 张仲景:汉朝的名医,被后人称为“医圣”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张仲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很多年历史的悠悠古国。以前各个朝代也涌现出很多有名望和有才华的人物,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那么特别是汉朝这一时期。这个朝代是秦朝以后,隋朝之前的非常强盛的时代。我们知道清朝覆灭以后,刘邦就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了汉王朝。而今天我们要讲到的是汉朝的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就

  • 张仲景名方,行气化湿,散结节!

    历史人物编辑:冯乾标签:张仲景

    医学界有这样一句话:中医治本好的慢,西医治标人人赞,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现在这个社会是快节奏的,大家都追求又快又狠的治疗,啥病变了,切掉!啥肿大了,切掉!伤不伤身,会不会再复发?不知道!就知道这会好了。这也是中医越来越没落的原因,但我相信,有朝一日,中医一定能重现辉煌,因为比起西医,中医下药是从人出

  • 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历史人物编辑:超爱小游戏标签:张仲景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

  • 张仲景在中国医药的地位和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乐毅生活标签:张仲景

    文|多芬奇编辑|多芬奇张仲景(150-219年),字己巳,汉族,河南新野(今河南南阳)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创作了《伤寒杂病论》一书,系统总结了当时的医疗经验和理论,对后世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的生平和背景张仲景出生

  • 痛风发作生不如死,一张仲景小方救人命

    历史人物编辑:桔木逢春标签:张仲景

    本期导读介绍痛风案一则,供各位中医同道和爱好者学习。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提到痛风,很自然会想到高尿酸血症,啤酒,海鲜,高嘌呤食物.....一系列关键词。痛风,又被叫作「宫廷病」,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得了痛

  • 浅谈医圣张仲景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圆圆聊体育标签:张仲景

    前言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创作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所传承和发展的中医学,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可。一、张仲景的生平张仲景,字孟轲,晋代山西人。他的家族是晋朝的官僚家族,

  • 女儿:老父亲患脊椎结核 在张仲景故里南阳求治 如今种25亩地

    历史人物编辑:可爱顽皮宝宝屋标签:张仲景

    我76岁的老父亲,四年前腰疼得坐不成、躺不下,特别受罪。赶紧去省内著名的骨科医院求治,没想到,越治疼痛却越严重。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了一种治疗方法,居然真的治好了,如今父亲还种着25亩地。我家住新密市,四年前,父亲腰疼,只想着是上年龄了,疼了就吃点小药,这样持续了一年左右,父亲腰疼加剧,开

  • “医圣”——东汉名医张仲景轶事:对症下药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张仲景

    1.东汉时期,南阳有一位名医叫张仲景,他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基础,被后人称为“医圣”。东汉名医张仲景轶事:对症下药2.从前的医生,医术都不外传,只传给自己的子孙,当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70多岁了,无子女。他整天为后继无人而烦恼,忧郁成疾。东汉名医张仲景轶事:对症下药3.刚有点名气的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