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三国演义》中存在感中等的一员武将,此人在前三国时期,并没有太多的出场机会,当蜀汉的五虎上将相继去世,“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之际,魏延才熬到出头之日。不夸张地说,魏延在赵云去世之后,担当了蜀汉军队第一名将的责任与荣誉,直到诸葛亮去世。
但魏延的一生,并没有太过出彩的战绩。最为耀眼的成就应当是与庞德交战,结果连庞德都没打赢,而庞德稍逊于老年的关羽,因此壮年的魏延,战斗力还比不上年老体衰,多年远离沙场,且手臂受伤的关二爷。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将领的整体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曹营大混子将领张郃从一个准一流武将混到了后期的天下第一,也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结论。
魏延后期的主要任务,便是和曹魏阵营的老将张郃相抗,然而,他并没有能够对子老将张郃,在诸葛亮用计谋除掉张郃之前,蜀汉阵营中没有一人能够奈何得了他。因此,魏延的一生,是平庸的一生,只因为最后诸葛亮是在无人可用,所以才成就了他在人生的最后六年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成为蜀汉的绝对主力战将。
夏侯惇则不同,此人的水平是证明过的。夏侯惇所处的时代,名将荟萃,关羽,张飞,赵云,吕布,哪一个不是打遍天下罕逢敌手?哪一个不是令天下英雄闻之而胆寒?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夏侯惇仍然能够成名,可见其“名将”之名的含金量之高。
其他且不谈,只说夏侯惇与关二爷的两次作战,便能够说明问题。夏侯惇两次与关二爷交手,当时的关二爷正处于一生之中的黄金时期,分别在斩颜良诛文丑之前,和过五关斩六将之前,当时的关二爷,用势不可挡,神魔难摧来形容都不为过。下邳城下,关二爷身陷困境,夏侯惇前来挑战,与关二爷大战数十回合而诈败(因为曹操的主要目的是将关羽收入自己麾下);第二次交战则是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夏侯惇在黄河边拦截关羽,二人又断断续续交战十几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在巅峰关羽面前,夏侯惇不敢说旗鼓相当,但仍然有一战之力。
仅凭这一点,便能够确认,以魏延的武艺,绝对不是夏侯惇的对手。
再者,“打不打得过”,并不单单在于武艺的高低,精神属性的加成不可忽视。夏侯惇的精神属性很强,眼睛被箭射中后,将箭连着眼睛拔出,并且直接将自己的眼球吃了下去,不难看出此人是个狠角色。而魏延,则并不具备这样的精神属性,他是个滑头,是个投机者,至少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设定的。因此,二人交战,看好夏侯惇在五十回合之内大胜魏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