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薛怀义是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他的原名叫冯小宝,只是洛阳城一个小小的卖药郎。由于是商人,所以冯小宝打小就能说会道,加上身材魁梧,很快便被一家豪宅的侍女看中,成为此侍女的情人。
侍女常常和冯小宝幽会,结果被主人发现,她的主人就是武则天的安定公主。安定公主并非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她实则是李渊的女儿,后来投靠武则天,被后者收为义女,初封为千金公主,后改为安定公主。
安定公主见到侍女与冯小宝幽会,原本十分生气,但看到他长相英俊,又身材魁梧,便立刻消下气来。当时她正好在想办法讨好武则天,于是她自己把冯小宝留了几天,然后便献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对冯小宝十分满意,想将他留在宫中,然而平常男子不能随意出入宫禁,武则天便让冯小宝假扮为和尚,并赐名薛怀义。这样一来,他就和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为同族了。从此以后,薛怀义便以高僧的名义,住在紫微城内诵经。
武则天称他为薛师,还特许他
“出入乘御马,宦者十馀人侍从,士民遇之者皆奔避。”
武则天对于薛怀义言听计从,他说要在洛阳建白马寺院,武则天也应允他,并命他监修,任白马寺主持。
凭借着武则天的宠爱,薛怀义变得目中无人,在宫中是横行霸道。等到武则天登基后,薛怀义渐渐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他也不想再常常进宫侍奉武则天,于是搬到白马寺去住。白天不在寺中诵经,而是骑马上街,在洛阳城里横冲直撞。如果有人避闪不及,还会被抓来痛打一顿,至于是生是死,他也从不在乎。
薛怀义不满武则天让他当和尚,于是常常在街上抓人,抓到就逼迫别人削发,和他一起做和尚。右台御史冯思勖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于是上书弹劾他,结果遭到薛怀义报复,被打个半死。
就是这样无法无天的一个人,最后却被宰相收拾了一顿。
有一天,薛怀义打算进宫,在门口遇到宰相苏良嗣。按理来说,武则天给了他特许,所有文武百官看到薛怀义,都应该给他让路。宰相虽然对薛怀义十分不满,但也不得不下车向其行礼。薛怀义认为自己受宠,便不将苏良嗣放在眼里,还让他赶快让路。
苏良嗣为人正直,是唐朝有名的忠臣,在唐高宗时期,就深受重用。当时他的官还不高,却仍然敢于直言进谏,所以武则天登基后,便让已经年过八旬的苏良嗣当了宰相。
这么多年来,苏良嗣的性格一点都没变,他肯向薛怀义行礼,完全是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如今薛怀义却目中无人,连回礼都不知道,苏良嗣顿时怒火中烧,骂道:
“何物秃奴,敢这般傲慢?”
薛怀义一听,竟然有人敢骂自己,于是立马还嘴,与苏良嗣当场争吵起来。薛怀义出身市井,又能说会道,出身礼仪之家的苏良嗣,自然不是他的对手。最后苏良嗣被对方骂得无力还击,一气之下,便命左右将薛怀义抓住,并怒扇其数十个耳光。
自己被官员打耳光,加上当场还有其他人,薛怀义认为自己受了奇耻大辱,捂着脸就去找武则天告状。薛怀义深受武则天宠爱,如今被宰相怒扇耳光,武则天知道后是怎样处理的呢?
薛怀义见到武则天后,故意说了很多苏良嗣的坏话,犹如一个在母亲面前告状的小孩。武则天见到他告状的样子,也觉得十分好笑,等他说完以后,武则天便笑着说:
“阿师当于北门出入,南牙宰相所往来,勿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薛师要进宫的话,应该从北门进来,南衙是宰相理政的地方,你不要去与人家起冲突。”可见武则天纵容薛怀义,还是有度的,并不是任何事都会偏向他。苏良嗣身为老臣,多年来为武则天出谋划策,立下很多功劳,因此武则天深知他的人品,不会因为一个面首,而怪罪于宰相。
再说当时薛怀义不想侍奉武则天,于是常常不进宫,这时候武则天身边又有了其他人,薛怀义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经过此事后,薛怀义更加不满武则天,于是干脆待在白马寺不出来,整天和小流氓一起胡作非为。
后来御史周炬怀疑薛怀义图谋不轨,武则天命其处置白马寺众僧,没想到最后反被薛怀义诬陷,导致罢官下狱。
公元695年,这一天正值上元佳节,薛怀义为了讨好武则天,特意费了一番功夫。他事先命人在地下埋了一尊大佛,又用牛血画了一幅佛像。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最后佛像与大佛一同被发现,薛怀义对武则天说,这幅佛像是他划破膝盖,用自己的血画的。武则天知道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未有其他表示。
薛怀义不满武则天的反应,一气之下,在天堂放了一把火。当初天堂建立的时候,耗资巨大,如今被他一把火就烧了。后来天堂的火势蔓延,将明堂也一并烧了,这场火整整少了一夜,将整个洛阳城都照得犹如白昼。
在天堂与明堂被烧的半个月后,薛怀义终于被处死。
薛怀义之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不过这也反映出,伴君如伴虎。当年武则天有多宠信他,如今就有多厌恶他。等有了新人之后,薛怀义迟早会被武则天忘记,甚至毫不留情抛弃。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