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朝女性-服饰特点与演变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朝女性-服饰特点与演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小妹说历史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3/12/28 14:17:34

文丨历史时刻录

图丨来源于网络

虢国夫人游春图》作者:唐·张萱

01

导言

开篇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朝著名画家张萱所作。

所描述的是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与她们的随从骑马春游的场景。这幅画虽然简单,但是他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今天我们以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入手,为您讲述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与演变。

02

著名画家张萱

古人的衣着服饰,正史中历来很少记载。

所以,关于古人的服饰,我们多从一些古人的诗词、画作中了解,而其也是比较可信的。因为无论是诗词还是画作,都是最贴合当时生活实际的。

我们在看《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作者张萱。

《太平广记》中记载,张萱是唐时著名的画家,其最擅长的就是绘画当时的贵妇人、贵公子,等。

唐朝著名画家张萱

所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十分可靠的。

“唐张萱,京兆人,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帷、宫苑子女等,名冠于时。善起草,点簇位置。亭台竹树,花鸟仆使,皆极其态……其画子女,周昉之难伦也。贵公子鞍马等,妙品上。”——《太平广记》

03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蕴含的信息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之前说过,画中描绘的是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以及她们的随从骑马春游的场景。而若细看这幅画,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画中女子的发型是坠马髻

她们的衣着是短襦衫加长裙

唐朝女性好女扮男装(画中男子装扮的人,实际上是女子男扮女装)

这些微小信息折射来出的是唐朝女性的服饰特点,以及唐朝的文化。

04

唐朝女性服饰特点与演变

01.唐朝初期女性的服饰特点

唐朝初期,女性比较流行的穿衣方式是短襦衫加长裙,短襦衫即为一种相对短小紧身的上衣,长裙则是一种高束至胸下的裙子。

两者结合会显得女子身材体态修长,显得女子更加美丽,类似现代人所说的大长腿,这是唐朝初期比较流行的女性着装方式。

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中有一句诗是描述一个唐朝宫女的穿衣方式的。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其中的“窄衣裳”就是我们所说的短襦衫。

所以,唐朝早期女性穿衣特点是”偏紧”、“偏窄”的。

历史服饰演变过程

左:东晋服饰特点;中:隋朝服饰特点;右:唐朝服饰特点

02.服饰演变

但是唐朝女性的穿衣方式在唐朝中期却发生了变化,其时间节点是开元盛世,再具体一点则是安史之乱。

白居易有诗曰: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可见在天宝年后,“短袖衫”已经过时。

女性喜欢的穿衣方式由短儒衫转变为“宽袖儒衫”,即袖子变得越来越宽,衣服也由紧身变为宽松。

中唐时期,女性的衣服袖子宽度是初唐时期的两到三倍,也相对较长。但是这并不是结束,反而只是开始,到了晚唐时期,女性的衣袖宽度已经加长到了唐朝初期的十倍左右。

唐朝时期文学家元稹曾经评论唐朝后期女子的衣袖:

“近世妇人,晕淡眉目,绾约头鬓,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叙诗寄乐天书》

其中最后用“怪艳”来形容,可见此时的衣袖长度已经不符合现实生活状况了。因此,显得怪异。

甚至,在太和六年,皇帝唐文宗亲自下旨,规定衣袖不得过宽。可见衣袖变宽的“疯狂”程度。

“襦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已上”——唐文宗

唐朝服饰衣袖特点

所以,唐朝中晚期的穿衣特点是“偏松”、“偏宽”的。

唐朝衣袖为何会不断的由窄无限制的变宽?其背后是唐朝文化的演变。

05

唐朝文化的演变

01.早唐文化的“胡化”——开放的民族政策

唐朝早期女性的穿衣打扮趋势,坠马髻、短襦衫、男扮女装等特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胡化。

这与唐朝早期的大文化背景有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中原政权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方式,表面上是以兵戈相互攻伐,实际上是凭借民族文化的相互“侵蚀”。

主旋律是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入到了中原体系,并被中原文明所接受。

“坠马髻、短襦衫”等,早先都是胡人的风格,而这些流传到中原后,被中原人视为时尚,才被广为流传的。

所以,唐朝早期文化具有“胡化”特点,也可以说唐朝文化特性是开放的。

这与民族文化融合有关,也与李唐皇族的推动有关。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唐朝很多皇帝都明确的表示过,“拒绝种族歧视,推动民族融合,千万民族为一家”。可见唐朝早期君主对民族文化融合的大力支持。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资治通鉴》

唐朝皇族李氏虽然一直以陇西李氏自居(自称为老子李耳的后代),但是他可能更多的却是鲜卑族血统,李家的男人先不论,我们先来看一下李家的女人。

唐朝第一代皇帝李渊的母亲独孤氏、第二任皇帝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第三任皇帝李治的母亲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

所以,唐朝皇族李氏还是有很浓厚的鲜卑人血统的。

因此,唐朝从上到下均与胡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主导了其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

正是唐朝的这种“怀柔”政策,具有包容天下的特性,才促使唐朝成为了一个国土面积辽阔、国内民族众多的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

唐朝早期这种开放的文化特性不仅表现在民间的衣服服饰上,在军队的建设中也有所体现。

哥舒翰——突骑施族

唐朝军队中很多高级将领都是各种少数民族的人,还有的是混血人。如:

屈突通——鲜卑族人;尉迟恭——鲜卑族人;高仙芝——高句丽人;哥舒翰——突厥施人;李光弼——契丹族人;安禄山——粟特人、突厥人混血……

军队中的少数民族高级将领更能体现出唐朝早期文化的包容性。

02.唐朝文化的演变

但是到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文化的大方向有所改变。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爆发,长达七年的战乱对唐朝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唐朝百姓也承担了战争的痛苦。

因此,唐朝社会主流群体开始厌恶胡人群体,拒绝胡人文化。

安史之乱

以前很多“胡化”的东西都被视为是戎狄乱华的征兆,汉人开始全面否定胡人文化。

其中先前所说的唐朝女性服饰的演变——由偏“胡化”的紧身窄袖演变为对立的“松身宽袖”。

就是一个体现。

06

结语

对于服饰来说,社会不可能一直流行一种款式,而服饰演变的背后,往往是文化、思想的演变。

唐朝早期因文化的“包容”、“开放”等特点,广为流行具有“胡化”特点的服饰。

而在唐朝中期后,由于文化相对呈现“保守”、“排他”等特点,服饰又逐渐向相反方向演变。

所以,一件事情演变的背后,往往是其他“更深层次”事情的演变。

我们看待事情要从多角度出发,这样才能真正的看懂一件事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叙诗寄乐天书》

标签: 虢国夫人

更多文章

  • 虢国夫人杨玉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作死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虢国夫人

    美人杨玉环还有三个姐姐,个个国色天香。杨贵妃得宠后,家人鸡犬升天,不仅堂兄杨国忠贵为宰相权倾朝野,还把三个守寡的姐姐带到京城,让唐玄宗都给封为一品国夫人: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和八姐秦国夫人,赐以府宅,每人每年赏赐脂粉钱多达千贯,一时间杨氏姐妹,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朝野,连公主见了她们都要礼

  • 贺兰敏之分明是武则天姐姐武顺的儿子,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武顺

    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当初,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那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在隋朝时期,武士彟经商致富。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他资助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被授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李世民平定长安。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李世民即位后,武士彟

  • 武顺:武则天的姐姐,武家到底有多乱?看她的人生经历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武顺

    武则天,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可以说是一生充满了神秘和传奇。但是,在皇权尊严的掩盖下,很多秘密不为人们所知。其中她的姐姐,武顺,就是她心中最难以启齿的秘密之一,其中的缘由还是要从她姐姐与她发生的纠结开始。由此揭开历史的一角,我们不难窥探出,冠冕堂皇的皇族背后是多么的错综淫乱,污秽不堪。

  • 武顺为和妹妹武则天争宠,竟惨遭一嘴巴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武顺

    “啪”,武则天抡圆了胳膊一巴掌正打在姐姐武顺的脸上。啥原因让武则天如此震怒呢?原来她正撞见姐姐做了龌龊的事,顿时火冒三丈。怎料,不几日,武顺就自缢身亡了。说来武顺真是可怜,她嫁给参军贺兰安石后不久,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苟富贵,勿相忘',武则天一进入宫中就惦记把姐姐吴顺召进来和自己一起享受宫中的生活

  • 武媚娘即将封皇后,姐姐武顺妒心爆发,向李治吹起“枕头风”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武顺

    武照即将封皇后,姐姐武顺进宫贺喜,而后悄悄找到李治。好久不见,两人一番缠绵,武顺吹起枕头风:“二妹武照从小就有大志向,马上得遂所愿,可陛下也不要忘了臣妾哦。”自武照撞破武顺和李治的好事后,便对姐姐不假颜色,经常言语讽刺。武顺寄人篱下,不得不屈从,和李治在一起也是偷偷摸摸,唯恐被人发现。好在,武媚娘还

  • 武顺:武则天的姐姐,武家究竟有多乱?看看她与李治的经历就懂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武顺

    众所周知,唐朝时期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后世对于女皇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作为皇帝,武则天确实延续了唐朝的繁荣和强大,然而武则天混乱的私生活却成为了最被后世诟病的一点。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与武则天相比起来其母族武家众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世人皆说“脏唐臭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么,武

  • 温庭筠绝美之作,其中10字被誉抵得上欧阳修几百字,美得令人心醉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温庭筠

    唐代文坛群星璀璨,要说诗写得最好的,自然非李白、杜甫莫属;但若是说起词,那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花间派”鼻祖温庭筠。这个出身没落贵族的大才子,一生恃才傲物,却唯独对写词这件事情有独钟。他的情词总是那么凄婉动人,无论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中的痴痴等待,还是“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她10岁名扬长安,与温庭筠交好,后却被丈夫辜负葬送了青春和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温庭筠

    孕育了各式各样人才的唐朝,是一个浪漫的时代。生活在当时长安的鱼玄机也是这样认为。其实正史上并不能看见鱼玄机的生平,虽然鱼玄机的名字流传了千古,但是因为他不是官宦险要,正史的官文始终没能留下关于她的片纸只字。今人了解她,大多是通过她的作品。鱼玄机是唐代的女诗人,名鱼幼薇,道号为玄机,出生并且生长于长安

  • 1000多年前,不得志的温庭筠随手写一首词,如今成《甄嬛传》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放空一切去旅行标签:温庭筠

    《后宫甄嬛传》凭借他扎实的剧本,精彩的剧情,很快就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后宫热。看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人,一定忘不了里面那首经典的古风歌曲。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首歌曲歌词,其实不是现代人所作。而是选自1000多年前,唐代词人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首由诗词改编的古风歌曲,

  • 温庭筠送别爱人,用一个少见词牌,一个绝妙比喻,成一首凄美情词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温庭筠

    温庭筠送别爱人,无限感伤,用了一个别人很少用的词牌,写下一首送别词。这首词的的绝妙处有三:第一是词牌沿用唐教坊曲名《河渎神》,鲜有此词牌作品流传后世;二是开拓了“谢娘”意蕴,一般谢娘或指的才女,或言歌姬,此处指的是爱人;三是比喻绝妙,用筷子比眼泪,可谓妙绝古今。这样一首别具一格之作,加上情真意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