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天罡和李淳风到底谁更胜一筹?他竟能料到生死,却不肯违逆天意

袁天罡和李淳风到底谁更胜一筹?他竟能料到生死,却不肯违逆天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晚星文史斋 访问量:4997 更新时间:2024/2/21 8:57:41

黑格尔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玄学是一门十分神秘、又无法完全解释的学说,这在古代封建王朝自然是备受推崇的学说。自夏商周之前的占卜,到后来封建王朝的算卦、风水,这些都是玄学的一个范围。而在这些学说中,《易经》、《老子》是这些玄学一派的经典必读书籍。后来唐时又有袁天罡李淳风合著《推背图》一书,后世又有道家典藏出世。

玄学是一门神秘莫测,用科学的解释不能够完全解释通的学说。这种情况在古代更加盛行,那时的人们不懂科学,凡事不能够解释明白的事物都用玄学去解释。在平常百姓家是这样,在帝王皇室家中也是如此。小编今天来聊一下大唐占卜仿似神明一般的存在,被称为:“一代妖人”的袁天罡。他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呢?

天资卓越,能测百年

幼年时的袁天罡,从小就展现出了追求长生的兴趣,醉心于学习《易经》等道家典籍,说是读过了三千道藏也不为过。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有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思,这些为他精湛高明的算卦技艺和很少失误的推演算数埋下了伏笔,也就为他后来成为李世民身边的红人打下了基础。袁天罡不仅追求长生之术,并且算卦、看相准确,相术高明。

就从下面开始说下吧,袁天罡给唐朝的宰相杜淹看过相,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做官。袁天罡告诉他,他能够成为时下的宰相,后来的杜淹成为了御史,御史也就是位同宰相了。可见袁天罡的看相之术高明,竟然能够预测到他几十年后的事情。

袁天罡在民间声名大噪,在那些达官显贵的口中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唐太宗李世民听闻了这样的相术能手,也是将他请到了皇宫中看一看袁天罡的本事。李世民看到了唐太宗,感觉就不一样,这是真的有本事的人。李世民便说汉代有个会算卦的君平,他很幸运。袁天罡他说,自己也很幸运,甚至比他的运气还好。这样回答:不仅显示出了袁天罡自己的本事强,还夸赞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李世民听后当然感觉高兴了,不得不说,袁天罡的情商极高。

心系苍生,忠心不二

相信还有一个传说,大家都听说过了,因为李世民把袁天罡留在了身边,便免不了时常被李世民唤去算卦占卜。这一次,李世民因为被天有异象吸引,袁天罡奉命占卜,说出以后会有武氏篡夺李家天下的危险。这江山是死了千千万万的人命才打下来的,李世民从心考虑,尽管自知不能够将江山传与子孙后世无穷,世民当然想让这天下多属于李家多少年。他动了杀心,想要把天下的“武氏”屠杀殆尽。袁天罡见状,劝李世民说道:不可违逆天意,陛下是一代明君,也不能杀死那么多百姓啊!

袁天罡为此还说出了可以斩断“龙脉”,进而让李世民放过无辜百姓。袁天罡奉旨在蟠龙山斩断了龙脉,保住了李家江山。可是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后来还是武则天登基,最危险的是她还差点真的抢去了李氏江山。

天下差一点姓武,后世的狄仁杰劝谏把武则天说服了,否则在武则天死后,太祖太庙里贡拜的应该就是武氏男子和异姓女子,而不是她武则天了。那么从这一点上来看,袁天罡真就斩断了龙脉,他避免了无辜百姓的伤亡,又让陛下欣赏自己,保住了地位,更守住了李家江山。真是一个忠心的大师了!

一时双璧,天妒英才

袁天罡、李淳风为当时的风水大师。李唐国运雄起,国力雄厚,风水大师上面有袁天罡、李淳风,为大唐护佑。袁天罡、李淳风二人都在李世民的身边,当然他们这种高手之间也就受不了“比试”,传说有一次他们两个在找风水宝地作为墓地。

袁天罡先出手,他把铜钱放在一处用罗盘选定的宝地处,任凭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李淳风片刻后也寻到了此地,这一处地被袁天罡磨平了痕迹。其后竟是把金针也插在了这里,待两人打开这一处时候发现,原来金针在铜钱的中间的孔里面。两人同在皇帝手下做事,是好友,共同编写了《推背图》,他们的玄学本事也是相差无几的,两个人棋逢对手却又惺惺相惜。

至于袁天罡曾经给武则天算过卦,当时的幼年小女孩,谁能想到真的变成了天下之主。后来有了狄仁杰等人的劝谏,也算是最后保住了李氏江山。这其中袁天罡的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用我们也不得而知。只知道他曾经,斩断过龙脉,在知道武则天可为“天下之主”的时候,袁天罡也并没有让李家人杀死这个儿童。袁天罡在去世的时候,为自己找了墓地,他并没有很长寿,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泄露了太多的天机,才过早地去世了。

现在科学进步了,我们以前不能够解释的一些现象和神秘景象,这时候基本都能够解释出来了。封建神学和玄学风水的势头在消失,有些糟粕思想在剔除。道家这些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还是很有价值的。

在保护环境方面,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也就更加爱护自然了。科学的正确解释尽管还不能够回答每一个略带神秘的问题,现在科学依旧在进步,科学的尽头绝对不会是玄学的。相信科学,追求真理!

标签: 李淳风

更多文章

  • 李淳风临死前,对袁天罡说:我的墓地迟早被盗,你的却无人敢动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李淳风

    众所周知,在唐代的贞观年间,中原大地上诞生了两位绝世道人,一位是袁天罡,而另一位就是李淳风。袁天罡善于摸骨观相,而李淳风则专于天象。同为太史局官员的他们本是关系融洽的朋友。因此,两人都曾为对方做过占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关于墓地的故事。当年,临死之前的李淳风曾对袁天罡说过,自己的墓地迟早有被盗的风险,

  • 《龙岭迷窟》中被提及的袁天罡与李淳风,也曾是一代玄学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就在你身边标签:李淳风

    由鬼吹灯系列改编而来的电视剧《龙岭迷窟》已经正式完结,这部由潘粤明、张雨绮、姜超为主演的电视剧,在豆瓣达到8.3的高分评价,这也是目前在鬼吹灯系列中,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电视剧。《龙岭迷窟》主要介绍胡八一(潘粤明饰)、王胖子(姜超饰)、雪莉杨(张雨绮饰)三人为了解开身上鬼眼红斑的诅咒,所以决定前往李淳

  • 武则天掌权是因袁天罡李淳风所选的墓地?三百年后被一女人验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李淳风

    武则天掌权是因袁天罡李淳风所选的墓地?三百年后被一女人验证!文|小羽武则天是中国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号“则天大圣皇帝”,她废掉儿子、篡唐改周的事迹,让我们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女人的手段,其实在古代的男权社会里,有野心的女人不止武则天一个,比如说武则天之后的韦皇后,李显病死后她也想做一个女皇帝,奈何李隆

  • 不良人:复活蚩梦的并非十二峒而是李淳风,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中

    历史人物编辑:白舟寻旧梦标签:李淳风

    不良人:复活蚩梦的并非十二峒而是李淳风,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中不良人第四季已经圆满落幕,但是留给我们的那份感动却是久久不能散去。一部动漫能够将大义和小爱的感情戏做得这么好,很显然已经超越了国产动漫的绝大多数作品,不良人第四季的质量远远超越前三部堪称国漫佳作。大结局的泪点真的非常足,李星云利用华阳针法封

  • 历史上袁天罡和李淳风是怎么死的,他们有没有羽化成仙呢?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李淳风

    在唐朝有两个神棍,一个叫袁天罡,另一个叫李淳风,在唐朝的时候,他们两个可是明星人物,从平民到帝王无一对他们疯狂地崇拜,被称为老神仙。后世更是因为二人的著作《推背图》的神奇预言,而对他们崇拜有加。既然袁天罡和李淳风被称为老神仙,那么他们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难道是羽化成仙了吗?袁天罡,隋末唐初的玄学家

  • 《龙岭迷窟》墓是不是李淳风的?编剧给出改编经过,答案却得悟

    历史人物编辑:闲谈车情标签:李淳风

    《龙岭迷窟》收官了,但是它却留下了一个谜题,就是这个墓到底是谁?一开始说墓是李淳风的,但是到了最后,剧情好像否定了墓是李淳风的。这下网友就懵圈了,所以这墓到底是不是李淳风的?如果不是,那又是谁的?而编剧给出了他们的改编经过,不过答案其实得靠观众自己悟,说白了就是给观众留下了遐想。原著中,胡八一他们因

  • 武则天将被斩首的时候,李淳风告诉唐太宗两句话,太宗无奈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李淳风

    大唐贞观年间,太极宫。此时的宫中熙熙攘攘的排列着所有的妃嫔侍婢,这些宫女分成东西南北排列,每一队排列百人。她们有的嘻嘻哈哈,有的叽叽喳喳,全然不知皇帝因为何事叫她们列队!太宗驾临,宫女们一看阴沉着脸的皇帝,说笑声戛然而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长安城里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流传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 李淳风:这几个出生月份的人,天生注定好命人,一生吃喝不用愁!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李淳风

    李淳风:这几个出生月份的人,天生注定好命人,一生吃喝不用愁!在农历的二月,六月和八月出生的人将过上这种美好的生活,家庭将无与伦比的和谐和美丽,并将从事重要的职业。突破。今天我一百岁,我的心态很好。我想比其他人生活得更美好,更美好。在我的晚年,我的子孙后代充满幸福。因此,这几个月出生的人必须珍惜运气,

  • 武则天的墓到底在哪?袁天罡和李淳风给她选了这个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小倾文史轩标签:李淳风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可谓是非常的传奇和神秘。那今天咱们就聊一聊武则天的陵墓。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神龙二年(7

  • 李淳风说三代以后江山易主,新皇将是一位女子,后来果然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李淳风

    在许多外国人的眼里,他们就觉得中国实在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度,可能看起来会比玛雅文明以及埃及文明还要神秘,当然这并不是他们危言耸听,或者说是对于中国文化一知半解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中国的文明确实是十分悠久并且丰富的。而在这些文明之中,更加让人们注重的可能是一种来自于历史的积淀,毕竟在这5000年的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