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芸
今天母亲节,大家节日快乐!来个应景剧评吧!有点长喔!
《步步惊心》里面的人物其中有两个女性争议是比较大的,其中一个就是德妃。
德妃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四阿哥,另一个是十四阿哥。生了两个儿子的德妃,在后宫里的地位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从一件事上可以推断出来。
若曦进宫选秀,八阿哥不愿她选上,找了十四阿哥求德妃帮忙,让她把若曦要到自己宫里当差。可当时惠妃也想要若曦,皇后娘娘不想同时得罪她们,最后把若曦划到了御前伺候。这里可以看出德妃在后宫的地位其实还是很高的,连皇后也要给几分脸面她,不愿与她作对。
德妃地位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她生了两个不错的儿子,其二是因为她很得康熙的喜欢。喜欢看宫廷剧的都清楚,后妃的地位高不高不仅仅在子嗣,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
就像《甄嬛传》里的齐妃一样,膝下有三阿哥,可是大胖橘不喜欢她啊,所以,她即使她生下皇子,在后宫里也过得并不得意。看到比自己位份低,但受宠的甄嬛还得礼让一番。扎心吧。
当然了,德妃有现在的地位也不是一踌而就的。她刚进宫时位份就很低,生下四阿哥后,也没能让她的位分长多少。而清宫的规矩很严苛,不是你生下孩子,孩子就能养在自己膝下。德妃地位太低,无法把四阿哥放在自己宫里养。
四阿哥出生后,是交给了当时的皇后养的。对四阿哥而言,自己出生就被抱走了,对养母感情才是深厚的,眷恋的,对亲生母亲虽然不会没有感情,但的确远远不如养母深。
1
这点,我周围就有不少例子。我有个同学,从小就被父母遗弃,长大后,虽然也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但从来都不亲近对方,反而对养父母感情很深。她可以肆无忌惮向养父母撒娇,要求,毫无半点隔阂。不知道的人几乎以为那才是她的亲生父母。
当然,四阿哥境遇是不一样的,他不是主动被德妃遗弃的,他也知道德妃无法抚养他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接受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因为,现实和情感有时候会对立的,知道是一回事,可感知又是一回事。成长的过程中,四阿哥的确没有得到太多来自亲妈的情感回馈。
后来养母皇后薨逝,四阿哥重新归回德妃这边。虽然血脉亲情不变,可情感却连接不上来了。
多年不在一起生活互动,注定了这段母子关系是陌生的,悲凉的。《步步惊心》里,很多地方描述了他们之间的隔阂和疏离。
德妃生辰,四阿哥送了一对白色玉镯子给德妃,德妃收下后只是微笑了一下,转瞬就聊到了十四阿哥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妃对四阿哥的心意其实并不那么看重,她心里眼里装着全是十四阿哥。
后来,十四阿哥也给她贺寿,送的也是一对玉镯子。可德妃却表现得十分高兴,那满心的欢喜藏都藏不住。她看了一眼两对手镯,又看着四阿哥,说:“看看,你们兄弟俩都送镯子,让额娘该选谁的呢?如果你们兄弟平时都有走动,商量着要送额娘什么,额娘不就不会为难了吗?”
看起来这番话是批评两兄弟,可谁都知道德妃这番话就是对四阿哥说的。目的就是在敲打这个儿子,日后不要做出让她为难的事情来,比如说不要和自己的弟弟争储。
因为当时朝堂对立储这件事高度重视。太子爷被废,几个有声望的阿哥也被康熙打压,而当时得到康熙重视的只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康熙很可能会选其中一个继承大统。
真的是心疼谁,就为谁考虑啊!
2
康熙和德妃相处时,也聊过她对四阿哥的态度。他说,老四常常不爱笑,可能是你对他太严厉了的缘故。
开始我听到康熙这样讲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现在我却觉得这句话其实很有深意,严厉的背后不正是一种苛刻吗?
什么时候会对一个人很苛刻呢?我觉得要么是很深爱,想通过各种训练让对方成长更快;要么就是不够爱,通过严厉态度表达内心对对方没有任何柔软之情。
无疑,德妃是后者。德妃对四阿哥的心,真的无半点柔软,甚至,在后期,她对这个儿子除了恨再也没有别的感情了。
四阿哥登基为帝,请封德妃为太后,德妃死活不愿接受太后之位,甚至当着十四阿哥的面狠狠训了四阿哥一顿,骂他谋夺皇位,自己没有这样的儿子。
所以,她后来直到死也没有原谅四阿哥,没有接受太后之位。
看到德妃这样寒自己儿子的心,很多人都纷纷责备她,心疼四阿哥:既然木已成舟,登上皇位是自己儿子,怎么就不接受四阿哥呢?成为太后,不仅对她好,对十四阿哥也是一种保护啊!
德妃,也偏心过头了吧!
可德妃是一开始就是一个偏心的母亲吗?她从来没有对四阿哥有过偏爱吗?
我觉得是有的。
从德妃对十四阿哥的态度可以看出,她原本就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由此联想,她生下四阿哥时,内心一定也是柔软地,慈爱地。可是,清宫规矩严苛注定无法成全她对儿子的爱。
四阿哥出生后,就离开了她。母子一朝分离,身为母亲,她一定经历了那种撕裂般的疼痛。只是,在皇权之下,她也只能隐忍不发,把自己的无奈和痛苦埋藏起来。
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讲的也是这个时期的后宫故事。当时的德妃为了看四阿哥一眼,常常偷偷地躲在暗处,满眼神伤。这种行为多了,皇后也很不高兴,特地敲打了她一番。从那以后,她就很少这样做了。
3
《步步惊心》里并没有描述德妃曾经的心境,但我觉得,这其实也是德妃曾经的心境。
没有缺憾,没有受伤是不可能的。德妃的伤痛,后来是被十四阿哥抚平的。十四阿哥出生后,德妃真正把对四阿哥的情感转移到了小儿子身上。所以,我们看到的德妃对十四阿哥是十分宠溺疼爱的。
而十四阿哥在这种充满怜惜疼爱的母性光辉中成长,变得阳光,热心又不执着权利欲望。
很多人说到他都是一脸笑意。谁有困难,他都赶来帮忙,以至于后来他一出现,大家就会发弹屏调侃:居委会大妈来了。
十四阿哥对谋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的四阿哥也没有心生怨怼,而是平静接受了这个事实。唯一有的情绪大概就是四阿哥没有让他见康熙和德妃最后一面。
真爱养育的孩子,即使遇到变故也容易被治愈。后来的十四阿哥被圈禁,内心也一直很平和,没有任何怨恨之心。不像四阿哥,即使成为了强者,最后也没有和自己和解,他为了满足内心的缺漏,做了很多残忍可怕的事,就连深爱他的若曦,最后也接受不了这样的他,决然离去。
四阿哥到了最后,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
有人说,如果德妃在四阿哥回到她身边后,好好弥补亏欠的感情,也许,历史就会改变了吧。
我觉得这是对情感以及人性的一些想当然了。父母对孩子有天然的亲近渴望,以及一种舐犊情深的关心。但是,这种天性也是会有所变动的。
比如说,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个孩子,或者这个孩子从小不在身边长大,没有和他们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那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就会变得很淡薄,甚至冷漠、剥削、痛恨都有可能。
德妃与四阿哥就是因为际遇,环境因素,没有与四阿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母子情感链接。所以呢,德妃对四阿哥是不可能有亲密感的,她对四阿哥最后只有利用。
这也是一种人性吧,因为人注定是对自己付出的,或者是自己期待的人是最眷恋的,最怀有感情的。
德妃与四阿哥的关系造化弄人,但何尝不是人世间的悲哀呢?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