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之骄子”,一盘没有对手的棋局,“诗鬼”李贺的人生之路

“天之骄子”,一盘没有对手的棋局,“诗鬼”李贺的人生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艾伦说史 访问量:1529 更新时间:2023/12/30 8:52:41

在唐代的诗坛中,名人荟萃,群星璀璨,有一颗耀眼的流星,像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那样,光芒四射,虽然它瞬间而过,但这片彩霞却永远停留在了天际边。

河南福昌,这个古代中原富足之地,贞观六年时,在昌谷北园一所李家宅院里出生了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李贺

李贺,这位被称为“诗鬼”的才子,满腹经纶,心怀锦绣,然而他的生命却是短暂的春秋,在他人生的二十七年里,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诗篇。

一、

李贺出身显贵,他的远祖父曾是唐高祖李渊直系亲戚中的一支,开国时被封为郑王,但是这个豪门家族的富贵如流水一般,昙花一现。

仅仅过去了一百多年,李家偌大的家业就被这些子孙折腾得精光,成了一个破落户。到了李贺父亲这一辈,在京城的李氏皇亲国戚再也无人相认这门穷得叮当响的“亲戚。”

生在这样一个被皇族遗弃的门户,李贺的孩提时代就像普通百姓家里的孩子一样生活着。他的父亲李晋肃,是位本分正直,书生气十足的文人。早年由公安入蜀,在衙门里做了几年文秘工作后,在贞观九年时,被地方举荐,朝廷委任做了县令,他带着家小去陕县赴任。

当时李贺只有三岁,身体羸弱,骨瘦如材,但其天赋极高。自幼在母亲的教育下,苦读百家诗书,涉猎诗琴书画。由于早熟与聪慧,使他在七岁时,就以长短诗歌在京城小有名气。

当时的文学名家韩愈、皇甫湜听说有一位七岁的“神童才子”李贺能诗善赋,于是非常好奇,二人乘车登门拜访。

当扎着双丫发髻的李贺被父亲牵着小手出来相迎时,韩、皇二人对视哑然失笑。

“听说你会作诗,名气还很大,你知道我俩是谁吗?”韩愈看着瘦小的李贺问道。

“我名气是很大,但与您二位比名气还小!”李贺仰着小脸回答道。

“我出个题目,你来回答好么?”

只见李贺笑着,略一思索便吟出一首《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 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 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 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 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皇甫湜非常惊喜,赞叹不已。韩愈很喜欢这个聪明绝顶的孩子,就把李贺带到自己的府中住了几天,传授他一些写作心得。

韩愈是文学大家,李贺得到他的赏识,“神童才子”的名声更大了。

二、

李贺志向高远,并没有因为小有名气就骄傲自满,而是把名声变成激励,他自控能力极强,更加刻苦钻研诗词写作,毫不懈怠。

为了体验生活,每天日出时分,李贺就带上书童,骑着小毛炉出游。采集山水之灵气,熟读人间风土人情。他在驴背上挂上一个古锦囊,里面装着笔墨纸砚,文思涌动时就立即写上诗句,投到锦囊里,等晚上回来后,再把这些诗句组合成篇,加上题目。

李贺作诗达到忘我的地步,有时在家大半天坐着不动,闭目苦思,常常为了一首诗句殚精竭虑,反复推敲,有人来访他竟全然不知。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状态。他在描述自己写作的生活时写到:

“葛衣断碎赵成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李贺日日熬夜苦读, “思焦而如病,尝胆肠似绞”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开拓视野,增长阅历,李贺在十七岁那年,把积攒的一点积蓄取出,开始了第一次远游,他从家乡程,经襄阳、去金陵、过吴兴,再到钱塘、甬东,最后回转北归。沿路观名山大川,看名胜古迹,记录了很多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这些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所经之地他创作了很多诗篇。例如,《安乐宫》、《莫愁曲》、《走马引》、《大提曲》、《帝子歌》、《江楼曲》、《石城晓》、《七夕》等名篇。

三、

李贺返回家里后,这时生活已经非常拮据。因为早在几年前,他做知县的父亲已经亡故了。父亲死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入不敷出。他远游时积攒的一点钱早已花光。家里仅有的几亩薄田,除去赋税,勉强糊口。他在《送韦仁石兄入关》一诗中写道:

我在山上舍, 一亩蒿硗田。

夜雨叫租吏, 春声暗交关。

谁解念劳劳, 苍突唯南山。

李贺很小身体就虚弱,不会干农活,又无其它收入。少年时还嗜好饮酒。在他姐姐出嫁后,家里只有老母和他相依为命,生活更加艰难。

李贺是皇族后裔,族人中有很多高官富豪,他没有办法,不得不去向族人乞讨一些钱粮度日。低人一头、常遭数落和白眼,使李贺心里充满了愤懑和心酸。他在《仁和里杂叙别皇甫湜》诗中写道: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朱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瞑朝酒。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縆断。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李贺在这样贫困的生活中,还有早年父亲收留的一个孩子巴童在身边,这孩子不离不弃令李贺非常感动。他在《昌谷读书示巴童》诗中写道: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吟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公元807年,李贺迎来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这一年他娶妻结婚,参加府试又中第,可谓双喜临门。新婚燕尔,他作了《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四、

读书入仕,改变生活,是每个青年人的梦想。李贺也是如此,他怀揣着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梦想去洛阳参加府试。这一年的考题是《十二月乐词》李贺初试锋芒,便展露出他超人的才华。诗作不仅描写切题,而且名词,立意都有独到见解。他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中写道:

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

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

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河南府试主考官看到李贺的试卷很欣赏,于是就在“十二月乐词”下面又加上“并闰月”三个字,加大了难度。李贺并没有被难倒,挥笔写下《闰月》一首。

辔帝重光,年重时,

七十二侯回环推,

天官玉管,灰剩飞。

今年何长来月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

羲氏何氏迂龙。

主考官看了李贺的考卷后,大为惊叹,当即点了李贺作为河南府被推荐进京参加“应进士举。”

五、

李贺获得进京考试的资格后,告别母亲妻子,在这年的秋天来到京城。当时盛行“温卷”之风,就是靠达官贵人递上投名状,以引起主考官的重视。

李贺虽然蔑视这种行为,不过京城也有一帮和他关系很好的师友。如韩愈、皇甫湜、王参元、李汉等。于是李贺就带着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去拜见老师韩愈。这首诗也是李贺的名篇之一。全诗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看后连连叫好,但李贺名声在外,却因为树大招风,名高妒起而引起同考竞争对手的嫉妒、诽谤。

因为唐代科举考试中有避“家讳”的惯例。假如考生进入考场后看到考卷中的题目有某个字犯着家讳,如祖、父的名字等等,只能放弃考试,退出考场。

李贺其父叫李晋肃,与进士的“进”同音,于是便遭到这些人的排挤、打击,虽然有韩愈等人力争也无济于事。李贺就这样怀着满腔怒火退出考试回到家中。

李贺虽然在仕途上遭到了挫折,但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他依旧渴望着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写了很多满怀壮志的诗篇。

这期间他的师友韩愈、皇甫湜都在京城任要职,二人非常关心李贺,就趁巡视的机会,来到李贺破旧的家中看望他,李贺非常高兴,忘年之交,情同手足,给了李贺很大的鞭策和精神鼓励。

由于韩愈等人的推荐,加上李贺又是皇族的后裔。元和六年,22岁的李贺终于谋到一个职位,在太常寺做奉礼郎,就是负责皇家祭祀礼仪的官职。

李贺对这个职位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感到叹息,他常常感叹命运的不济,心中充满悲凉和苦恼,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展翅飞翔,他在《崇义里滞雨》一诗中写道: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李贺苦读苦吟,忧国忧民,思念亲人,身体每况愈下,在元和八年因病辞职回到家乡。本来李贺的身体就不好,谁知他的妻子却突然病逝了,这突然的打击令其悲痛万分,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坏。李贺就想弃文投军,他给韩愈的学生张彻写了一封信。

张彻当时在节度使门下当幕僚,李贺想在军中谋求一个职位,就暂住在他的家里,可是张彻也是寄人篱下,李贺等了段时间,身体愈发衰弱,就拖着病体告别友人,回到家乡。由于一路风尘劳苦,李贺回到昌谷病情就恶化了,他想到人生的坎坷,悲欢离合,报国无门,愁肠百结,写下最后一首诗《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元和十一年,年仅二十七岁的李贺,在哀怨愤懑中死去。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四十首诗歌。

标签: 李贺

更多文章

  • 大画家阎立本曾官至宰相,却因为一件事,告诫子孙不可再学作画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阎立本

    文/格瓦拉同志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后,在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眼中,唯有读书做官、致君尧舜才是“正途”,其他爱好如绘画、建筑、手工艺等纯属“末伎小道”。如果某人因“末伎小道”晋身仕途,或仅因“末伎小道”而知名,则很容易受人鄙薄,尽管个别人最后位至将相,依然难逃同僚的嘲讽。其中,初唐大画家、

  • 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阎立本

    此《步辇图》卷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画幅描绘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此卷为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

  • 史上最杰出的十位才子,吴道子上榜,唐伯虎排不上名?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吴道子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拥有些数不尽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这都是古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宝藏,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数不尽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句到现在的课堂上都还朗朗上口,留下的墨画更是被不少的人争相收藏,世人更是怕错过了哪一句诗或是哪一幅画,没有欣赏完这些古人留下来的文化宝藏将是我们最大的遗

  • 魔鬼画家吴道子也会妒忌,也曾利用不法手段,除掉自己的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吴道子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有很多都有自己的称号,而称号中凡是带“圣”“仙”等字的人,大多都是惊才艳艳之人,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画圣”吴道子,他天赋异禀,为作画大家,晚年时却因为妒忌他人的才能,甚至买凶杀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惊才艳艳,年少时曾随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不到二十就名动京城,登上了长

  • 河北这个古寺,吴道子绘画乾隆作诗,门票还免费,就在石家庄赵县

    历史人物编辑:水都鱼米乡标签:吴道子

    河北,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种古遗迹众多,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赵州桥等众多知名景点,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此旅游,那么今天要给介绍的是河北的一个古寺,这个寺庙可能有些外地游客没有听说过,但是其底蕴深厚,吴道子在此绘过画,乾隆在此作过诗,而且这里门票免费,离赵州桥

  • 安禄山让吴道子用10两银子给自己画像吴道子是这样回敬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侃侃谈V标签:吴道子

    在吴道子还没有成名的时候,靠给人画肖像维持生计。当时远在边疆的安禄山也喜欢附庸风雅,但是为人心特别小气,一次他听到有人说吴道子画画小有名气,于是就派人来到吴道子的家里,让吴道子给自己画一张画像,承诺给100两纹银。等吴道子画好了以后,安禄山突然说道:“我改变了注意,一幅画无论如何也值不了一千两纹银,

  • 佣兵一方的燕山王罗艺为何在降唐8年后又竖起大旗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罗艺

    罗艺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隋末乱世里可以拉起一票队伍足以证明其过人的气魄和聪慧。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个人会在天下安定十来年了还会做出造反这种昏庸的事情呢?他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狼子野心呢?今天来聊一聊这位幽州王一路来有着怎样的心路进程。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罗艺不是隋唐演义里的罗艺那样,没有那么牛叉,也没有什

  • 玄武门之变后选择起兵,分析一代名将罗艺谋反失败的必然性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小弟标签:罗艺

    引言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王朝,对华夏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唐朝除了英明君主和忠臣良将,在文学和艺术成就上也造诣极高。迄今为止还有不少穿越剧作都梦想着能够乘上时光机穿越到从前,一睹李唐盛世,体会大唐风采。唐朝时期坐落在西安市太极宫北宫门的玄武门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是个比较英明的君王,奈何聪明一世,

  • 唐朝李渊武德年间,封王爵赐姓李氏的外姓人,除了罗艺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罗艺

    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在他当皇帝期间,外姓封王爵赐姓李氏的,除了罗艺以外,都还有谁?他们的下场如何?第一位:杜伏威杜伏威584年出生,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章丘县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齐郡的名人,罗士信,秦琼,程咬金,张须陀等都是这里的人。杜伏威和辅公祏是生死之交,他们参加起义军很奇妙,因为杜

  • 李世民礼贤下士,为何罗艺却举兵叛唐?都是玄武门之变惹的祸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罗艺

    喜欢看《隋唐演义》的朋友对罗艺这号人物并不陌生,在演义中,罗艺是罗成的父亲,他最终死于苏定的箭下。正史上的罗艺是隋末割据幽州(今北京市、河北北部)的军阀,后降唐,李渊赐其李姓,封燕王。后来罗艺配合李建成、李世民征讨过刘黑闼,并立下赫赫战功。刘黑闼被消灭后,李渊拜其为左翊卫大将军,李世民即位后,拜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