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代诗风的开创者。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在他早年时候,他曾经出家成为和尚,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等官职。
他是当朝统治者的御用文人,经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公元662年,他被拜为宰相,但却由于帮助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因此被陷害,从而被关于监狱中受到处死。
官至宰相的上官仪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出众,他甚至还用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个“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对当时的文学风气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宋祁曾言:高宗之不君,可与为治邪?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祚移后家,可不哀哉!
上官仪出生在陕州,自小就跟随父亲移居到江都一带生活。奈何在江都之变中,父亲不幸遇害去世,由于身形小,上官仪通过躲藏而免除一死。
为了能够躲避祸患,他便自己剃去头发,成为了一名和尚。在这期间他专研佛法,并且也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到古典书籍上来,逐渐拥有这一身本领。
贞观年间,他得到扬州大都督的器重,并在其鼓励之下进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着多年来的积累成功,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当时的唐太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华,经常让他起草诏书,甚至还允许他参加宫中的宴会活动。
贞观二十二年,宰相房玄龄等人共同合力完成了《晋书》的修撰工作,而上官仪也参与在其中,因此被授任为其起居郎。唐高宗继承皇位之后,上官仪再次得到升迁。
显庆元年,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唐高宗决定将第五个儿子李弘历为皇太子。而这上官仪颇有才华,因此就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陆陆续续的,上官仪对国家有所贡献,因此在不久之后又成为了宰相,可谓是荣耀一时。
谁知道在公元664年,身为皇后的武则天擅自将道士接近宫中行巫蛊之术,被宦官所告发。而在当时唐高宗经常被武则天所压制,对她早就心怀不满,想要将她贬为庶人,秘密召集上官以前来商议。
上官仪就说:“皇后专横跋扈,大家都对她失望不已,应该将她贬为庶人来顺应民心。”唐高宗就让他负责起草废后诏书,却不料消息走漏,武则天得知消息急忙向唐高宗辩解。唐高宗心软又不愿意再废后,害怕引起武则天的怨恨,便说这是上官仪教他的。
就这样,上官仪成为了唐高宗的牺牲品。也是在那一年的十二月,武则天指挥亲信许敬宗弹劾上官仪勾结废太子,想要谋反。因为上官仪曾经在废太子府上担任参军一职,因而受到诬陷。
上官仪百口莫辩,被迫关入监狱之中,与儿子一同被处死。从这之后,唐高宗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完全被武则天所牢牢地掌控着。
这上官仪说来也是可笑,一心一意拥护唐高宗的统治,却没想到唐高宗最终将他丢了出来,让他接受武则天的怨恨。
或许在政治场上官仪也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在文学坛上,他却在诗歌体制上加以创新,以高度成熟的技巧,极大的冲击了南北朝时期的浮艳雕琢。
而他的诗歌重视形式技巧,追求诗词之美,形成了当时争相模仿的上官体。他还对南北朝时期以来的诗方法进行了重新的归纳总结,对后世律体诗的形成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刘昫曾这样评价他: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
在唐高宗统治时期,上官仪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立足于当时,得到了皇帝的看重以及文武百官的敬佩。奈何却由于一时之失得罪了武则天,使得他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即使这样,上官仪在文学上的才华也是无人能及,用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风格。在当时无数士大夫阶级都将上官仪作为自己的追求,不断地向他靠拢,一时之间使得唐朝文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在这其中作为开山鼻祖的上官仪自然值得众人尊重。
参考资料
《新唐书·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唐纪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