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并且著有“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
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的形象是顶结五髻,身披璎珞,手持利剑,这些装扮象征着他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一尘不染,万念皆空,令人不禁心生崇敬之意。
在北宋时,有一个和尚就被称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和尚不仅没有我们常见的文殊菩萨那样的一尘不染,还是一个吃猪头喝烧酒还招收女徒弟的另类。
生有佛缘
这位被称为文殊菩萨化身的和尚就是北宋时鼎鼎有名的高僧戒阇黎。戒阇黎是南宋台州临海人,未出家前姓娄,父亲名叫娄原佑,是当地有名的善人,平生乐善好施且最爱斋僧,唯一的遗憾就是与妻子成婚多年后依旧没有孩子。
夫妻两个为此大为着急,四处求神拜佛,祈求上天能够赐给他们一个孩子。这样的诚心也打动了满天神佛,不久张氏就梦到有月光入怀,随即发现怀孕并生下了一个特别的孩子。
这个孩子一出生就能够说话:“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生,为世沃焦”。这样的异象让娄氏夫妻又喜又愁,喜的是孩子生而能言,只怕来历不凡,愁的是这四句话里充满着佛意,恐怕孩子是迟早要投身佛门的。
果不其然,这个被取名为顿吉的孩子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同寻常的佛性,不仅聪慧难言、热爱阅读各种佛经至理,还生有一副菩萨心肠,乐善好施。
顿吉渐渐长大,显露出的异像也越来越多。有一日他忽然让父母准备七个人的斋饭来款待他的朋友们,父母虽然不明白他的朋友们从何而来,但还是依据他的话做了。
不久后果然有七个气质不凡的僧人来到娄家,恭贺娄家夫妇得到了一个不凡的孩子。临别前,这七位僧人抚摸着顿吉的头说:“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
娄家夫妇大为诧异,顿吉却十分平静,对父母说这七位僧人都是佛陀在人间的化身,他也很快就要离家遁入佛门了。父母虽然不舍,但也明白这是儿子生来的义务,于是含泪放手。
与世不同
顿吉出家后,灵隐寺慧光禅师为他剃度并取法号为善戒,传授他佛法。善戒和尚十分的聪慧,没出几年就对佛法融会贯通,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理论,令僧人们大为崇敬,纷纷称他为戒阇黎。
虽然被誉为高僧,但是戒阇黎却不像平常的高僧一样循规蹈矩,反而不同于世人,从来不守清规戒律,喝酒吃肉样样不戒,平生最爱吃猪头配美酒,因此民间常常调侃他为“猪头和尚”。戒阇黎听了也不恼,反而哈哈大笑。
关于这个猪头和尚的调侃,还有一件趣事。宋孝宗淳熙九年,戒阇黎有事经过温州,温州太守汪平父也听说过猪头和尚的大名,就想捉弄一下戒阇黎,与戒阇黎打赌看他是否像传闻中一样能够吃三个猪头,喝五斤美酒。
戒阇黎欣然接受,当即坐下大吃大喝,不一会儿就将端上来的猪头和美酒都吃干喝净了。汪平父大为震惊,就让仆人夜里悄悄去戒阇黎房里观察。
没想到仆人却回复他说,戒阇黎夜里与一群鬼神一起漂浮在房中,正请他们吃白天的猪头美酒呢。汪平父以为神异,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下属,并认为戒阇黎是神人。
吃肉喝酒也就罢了,更离经叛道的是,戒阇黎还不畏人言,收了一位女弟子。这名女弟子名唤周七娘,来历也颇为不凡。
她出生在一个虔诚信佛的家庭,自小颖悟绝伦,长大后却立誓不嫁,每日在街边行乞,高唱佛音。世人都认为她疯疯癫癫,戒阇黎却十分欣赏她。
有一次,戒阇黎和周七娘两人外出,在街边一个卖虾的摊子上饱餐了一顿煮虾,掏钱的时候却发现钱袋已空,摊主人十分愤怒,拦着两人不让走,戒阇黎笑言:“钱财没有,施主却要何物?”摊主人大骂道:“我要你陪我的活虾!”
戒阇黎闻言与周七娘相视大笑,两人笑完之后纷纷坐下,口中不断地吐出活蹦乱跳的虾,摊主人和旁观的人都被吓坏了,皆是跪下大喊神异。戒阇黎便笑道:“如今还你的活虾了。”说罢便与周七娘头也不回的高歌而去。
众人听他们高歌,是“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于是众人纷纷猜测他们是佛陀降世,他们的名声也越发的大了。
文殊归去
戒阇黎与周七娘四处行医救人,传播佛理,世人皆感激不已,称他们为“活佛”。忽有一日,戒阇黎将门人弟子都叫到身边,平静:“老僧世缘已毕,会与汝等作别”,随即现大法力,传播佛音,一时间天花乱坠,彩云四起。
门人弟子们和赶来的官民目睹这一神奇现象后,无不目眩神迷,心无杂念,跪地聆听佛音。佛音完毕后,戒阇黎随即坐化,眉目不动,安然如山,弟子门人们纷纷跪地大哭,观者也无不落泪。
僧人们哭完想要将戒阇黎的遗体搬出去安葬时,却发现戒阇黎的遗体似乎有千斤之重,几十位弟子一起去抬也丝毫撼动不了他的身躯。
他的弟子们便说:“我的法师生来不凡,有大造化,不是凡火可以焚化的。”果然戒阇黎的遗体不久后就自胸中生出三味真火,随即成尘。
戒阇黎圆寂后,别人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他生前最为欣赏的女弟子周七娘,周七娘听闻这个消息却丝毫不伤心,反而高歌大笑,歌完之后便在普济桥下安然坐化了。
戒阇黎、周七娘师徒双双坐化后不久,有一个奇怪的僧人出现在了台州街头,放声高歌:“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众人这才明白,原来他们便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下凡普度众生。
关于戒阇黎的记载充满了神话色彩,我们并不知这些事是否真正发生过,这世上又是否真的存在神佛,但是积德行善,对世界保持敬畏之心终究是好的,这哪怕没有佛家说的善有善报,也能够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