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即元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一生还是比较传奇的,作为一朝末帝,他上位之后对皇帝这份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的,而且遇到一位贤相脱脱,所以在位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想办法稳住元朝局面,缓和元朝统治阶层与老百姓的矛盾,只是元朝已经病入膏肓。
因此光靠元顺帝治标不治本的政治举措只能延续一些时间,但是无法改变元朝的国运!
元顺帝与其他诸多亡国之君不一样,他是寿终正寝的,因为元顺帝在朱元璋大军即将攻入大都时,提前逃往蒙古草原,并建立北元,与明朝抗争了很长时间!不过今天的主题是探究元顺帝八思巴文至元通宝!
何谓八思巴文
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落,于是自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历经3位大汗,一直到公元1259年才停止无限的领土扩张!
虽然大蒙古国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说起来也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因而成吉思汗在消灭乃蛮部之后,迫切需要一种自己的文字,但是创造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成吉思汗让畏吾儿人塔塔统阿用畏吾儿文书写蒙古语,这一刻打蒙古国才拥有自己的文字,但实际上就是把别人的文字强行拉过来自己使用而已!因此,一直到忽必烈当上大蒙古国的大汗,蒙古族才真正诞生一种新文字!
公元1235年,在吐蕃的萨斯迦诞生一位藏族婴孩,据说他在7岁时就能背诵数十万的经文,所以他从小就被认定为藏传佛教的一名“八思巴”(圣童的意思),只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小朋友在未来会成为蒙古帝国的国师!
公元1251年,17岁的八思巴直接成为萨迦派的教主,拥有众多的信徒,所以在吐蕃拥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后来在1253年,大蒙古国的第四任大汗蒙哥想要灭掉大理国,计划好从吐蕃南下攻打大理国,而蒙哥派遣的主将就是忽必烈,所以忽必烈来到吐蕃,于是与八思巴相识!
当时19岁的八思巴再见到忽必烈之后,双方通过一番交流,忽必烈和八思巴都非常认可对方,而忽必烈更是直接拜八思巴为上师,标志着忽必烈与八思巴的友谊就此开始!
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上大汗之位,忽必烈对创造文字这件事情就开始提上日程,忽必烈先册封25岁的八思巴成为“国师”,接着任命八思巴为蒙古文字的主要负责人。
八思巴在接受工作之后,立马全身心投入到其中,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总结,直到公元1269年,八思巴以藏文、蒙古原来所用的文字以及汉文为基础,创造出一套新的蒙古文字,并且在这一年忽必烈把它正式公布,要求官方必须使用“蒙古新字”进行书写!
因为是八思巴创造的,所以称之为“八思巴文”。
忽必烈时期的至元通宝
实际上元朝的至元通宝,并不是元顺帝时期的唯一产物,因为“至元”这个年号,本身是忽必烈所创造并使用的,所以元朝第一款“至元通宝”是由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铸造并发行的铜币。
在公元1285年,忽必烈为了体现自己推行汉化政策的意图,专门铸造发行一款以汉字定义的钱币,因为纵观整个元朝,以汉字定义的钱币是极其稀少的。
这一款至元通宝基本上延续中国古代铜钱的制式,因为从秦朝开始,中国的铜钱就是铜制圆环中间一个方孔,所以圆形方孔铜钱是2000多年的基本制式!
这个也体现忽必烈一心汉化的态度,只是因为蒙古贵族的势力过于强大,如果忽必烈强行汉化恐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忽必烈的汉化政策一直是慢慢地逐步推进,铸造发行铜钱只是一方面!
其实在元朝建立之初,因为大臣们的反对,元朝直接放弃铸造发行铜钱,而在1285年之前元朝是没有铸造发行铜钱;但是忽必烈又改变主意,应该是因为当时元朝已经完全统一中原地区,南宋已经灭亡,忽必烈的这个操作相当于变相的安抚原本南宋统治地区的民众,毕竟南宋一直使用铜币,至于纸币还是少数!
元世祖发行的这款钱币从诞生到流通结束,共9年时间,钱币有汉文和蒙文,在钱币的正面印着“至元通宝”的汉文,使用楷书字体,看上去非常的美观,于1294年不再流通!
元顺帝时期的八思巴文至元通宝
元顺帝是在公元1333年登基为帝,在上位之初就有着太皇太后把持朝政,因为当时他才13岁,同时又遭遇一个权臣的造反,源于当时的这位权臣因为反对太皇太后扶持元顺帝继位!
经过两年的时间才把这件内乱平定,但是平定内乱之后,接着出现一位中书右丞相,他对名字叫伯颜,刚刚脱离困境的元顺帝又被伯颜给压制着,这位右丞相权倾朝野,完全不用看元顺帝的脸色,只管我行我素!
伯颜作为蒙古贵族,对汉族人极为讨厌,他掌权期间直接停止科举取士,不允许南人从政,还打压汉人,不允许汉人学习蒙古文字,因而导致蒙汉之间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元顺帝忍无可忍。
正在此时伯颜的侄子脱脱主动靠拢,于是联合脱脱拿下了伯颜,而脱脱是一位贤相,尽心尽力辅佐元顺帝,因而“至元通宝”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诞生了。
之前提到在元朝建立之初,忽必烈决定效仿宋朝铸造发现铜钱,但是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认为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不能效仿宋朝,说宋朝的钱币是汉人使用,我们蒙古族应该使用纸币,所以整个元朝的纸币是一直非常活跃在市场上,也是元朝快速灭亡的一个原因!
不过元朝忽必烈在未上位之前就认同汉族文化,还遭到蒙古诸多贵族的反对,而蒙哥大汗更是不再喜欢这个弟弟;
至于元顺帝的“至元通宝”能够诞生,一是因为忽必烈这位元世祖在元朝前期铸造发行过;
二是因为元顺帝非常清楚当时的蒙汉之间矛盾已经极度恶化,为了缓解民族矛盾,稳固自己的统治,因而让至元通宝再次诞生!
“至元通宝”的再次诞生,不仅说明当时中国汉族人更愿意信任铜钱,更说明蒙古族在中原地区的发展和生活,深刻地意识到汉族的各项文化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只是这种认知仅限于少部分蒙古贵族,因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蒙古族的优越感和侵略意识,所以元顺帝的举措无法真的改变元朝,无法延续元朝的国运。
元顺帝时期的“至元通宝”属于四体文大钱,整枚铜钱的直径是4.48厘米,重量约19.4克,在当时主要是用于到寺观庙宇的供养钱,基本上很少进行流通货币;
因为元朝对佛门的支持是空前绝后的,上到皇帝下到普通蒙古百姓对佛教思想高度崇信,所以每年因为对佛门的供养就要花去元朝国库的一大笔资金,这个也是元朝被拖垮的原因之一!
元顺帝时期的“至元通宝”正面的文字依然是为汉字,需要真书直读,在此钱币的背面则有4个异文,这四个字极为独特,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穿上为八思巴文,穿下为女真文,穿右为回文,穿左为西夏文”。
因此按照上下左右顺序来看,怎么读都能读出“至元通宝”四字,因而说此钱币是四体文大钱,这个也是元顺帝八思巴文至元通宝的一大亮点!
元顺帝和先祖忽必烈所发行的至元通宝,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例如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样式非常的繁杂,而且大小不一,存在着光背、背“玉”、背星月、背异文等,这些都是元世祖时期的至元通宝所没有的!
综上所述,至元通宝早在忽必烈时期就已经诞生,其实不管是在元朝的什么阶段诞生的,至元通宝能铸造发行都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出现的,否则元朝还是只会发行纸币,不会考虑铜钱!
元世祖和元顺帝一个开始一个结束,他们作为元朝历史的标志性人物,两者都有共同的执政思想,即都希望蒙古族能融合汉族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强大自己,他们并不是说要蒙古族完全被汉族同化,从忽必烈要求八思巴一定要创造文字出来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总而言之,小编认为元顺帝的八思巴文至元通宝实际上是针对蒙古贵族推行汉化政策的一种态度,因为此钱币不在市场流通,但是在蒙古贵族们手中可以经常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