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吴承恩 《西游记》
纵观古今,在中国传统封建剥削体制的作用下无数酣畅浑厚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底层百姓难以言喻的悲凉生活、意图反抗却仍旧只能被命运驱使的现实在文学的世界都用另一种方法向代代后世永不停歇地诉说着。
尽管中国传统文学著作浩如烟海,但四大名著历经几个世纪的传播仍旧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人情世故更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考方式。《西游记》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触碰四大名着的第一块"敲门砖",它的志怪奇特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们心中的千古绝唱。
中国封建思想文化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彼时形成的诸子百家学说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西游记》中就有这样一位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世外高人,他就是教授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菩提老祖。
1. 隐世之仙,来历成谜
通读《西游记》不难看出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崇佛灭道的深意,譬如为非作歹,妖邪化身的都是以道士的形象示人。而菩提老祖作为《西游记》中祖师爷级别的人物显然与整本书的基调背道而驰,法力无边的他精通三教诸子百家,但耐人寻味的是神通广大的菩提老祖究竟是来自何方的神圣呢?
作者用一句"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就表明了菩提老祖三教合一的独特地位。事实上书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过菩提老祖的来历,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凡人修炼成仙,或是天庭派遣而来的仙官,但这种无稽之谈很快便被推翻了。
其一,在《西游记》的整体脉络中还是以神仙为主导的,凡人的存在似乎只是用来串联西天取经路上的各个难题。在神仙的眼中凡人所承担的世态变幻都是他们挥挥衣袖便能解决的问题,强大如孙悟空他的师父又怎会是普通凡人修炼成仙的呢?
其二,那么菩提老祖有没有可能是仙界的神职人员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悟空学成下山之际,菩提老祖曾对悟空说道:不可对任何人提起他是自己的徒弟。但要知道菩提老祖所居之地是位于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甚至可以说就住在如来的眼皮底下,倘若菩提老祖真的是仙界之人,这般动静又怎能逃过如来的眼睛呢?此外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掌管众仙的玉皇大帝想必也不会不认识这个无理取闹的泼猴吧。
2. 动物成精系列之同根同族
菩提老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次数极少,随着孙悟空下山菩提老祖更是一次都没再出现,可他与悟空莫名的缘分让众人不由得怀疑会不会是动物成精呢?提出这个猜测的人们也随之拿出了很多的证据。
在西游记中各路神鬼妖狐都有自己的住所,如来的灵山大雷音宝刹、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等等,神仙们的居所或为金碧辉煌的贝阙珠宫,或是轻烟袅袅的寺院佛门,无一不彰显著上位者的荣誉,但在取经路上师徒一行人所遇到的妖精均委身于山洞之中,即便是社交活跃的牛魔王一家也是如此。
而恰好菩提老祖的"大本营"也是一处山洞,被称作斜月三星洞。如果不是因为妖精的身份菩提老祖大可以像同在凡间的镇元大仙一样修一座宜居的道观,而不是住在深山之中杂草丛生的山洞里。
菩提老祖的斜月三星洞可谓十分隐蔽了,但当悟空刚刚踏入灵台方寸山这个与世隔绝的地界时就表现得十分怡然自得,令悟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他竟然还有幸碰到自己的同类,原著中这样描写到:"玄猿白鹿随隐见",随处可见的灵猴让他短暂的体验到了当初在花果山的惬意,也许深山老林的一草一木都在不停地唤醒着悟空的归属感。
经过樵夫的指路,悟空得以成功拜师于三星洞。在菩提老祖眼中初学技艺时上蹿下跳的悟空可谓是既无奈又有几分宠溺,基于这两点很多人认为菩提老祖极有可能是由白猿修炼而来,否则这个早就远离世俗的老祖师又怎会主动地渡悟空于佛门呢?
3. "大隐隐于市"
孙悟空身在三星洞的十年里,有七成的时间用来打杂,唯有最后三年才有了学艺的机会。通晓百家的菩提老祖在传道受业时常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并不拘泥于单一门派的思想,同时又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一并传授给了悟空,成功掌握这些知识的悟空已然能够在天庭翻云覆雨了,可想而知菩提老祖隐藏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
在悟空拜别恩师时,菩提老祖对他百般叮咛,嘱咐其千万不要让旁人知道了二人的师徒关系,否则便将遭受大祸。此举一来避免了这个闹腾的徒弟惹上麻烦扰得自己清修,二来菩提老祖必然知道下山后的悟空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褪去菩提老祖门下弟子这样的光环也稍加压制压制悟空主动招惹是非的性子,如此全面的谋划可谓是煞费苦心了。
不求名利、不求供奉,在妖魔鬼怪横行的世道下菩提老祖仍只愿民康物阜,生于乱世却隐于权利的风眼,实乃不易。
斜月三星洞那里有着悟空未经苦难最纯净的初心,有着菩提老祖尝遍人生百态得来的通透,我们或许可以说菩提老祖不是动物成精,他更是一种思想的化身,是作者乃至整个时代对统治社会无奈的挣扎。
何谓菩提?混沌之中大彻大悟,见得光明、涅槃重生。我们无法追根菩提老祖到底从何处来,但他的处世之道却永远都将会是理想化社会的至高结点。
文/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