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历史上的名将,大多都是身经百战,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力敌万人可能太过夸张,但是斩将夺旗还是可以的,但是在隋唐演义中有这样一位福将,出身贫寒,小时候贩卖私盐为生,后来梦中得仙人传授三十六板斧,结果被人惊醒,只会三招,就凭借这三招征战天下,立下不世功勋,先后劫皇纲,破瓦岗,称帝一年,后追随李密,王世充,最终归顺李世民麾下,历经玄武门之变,活到一百多岁,到武则天倒台方才寿终正寝,获封卢国公,因祖籍山东,可见圣宠之深,又因为行事无所顾忌,又名混世魔王程咬金。
程咬金,字知节,山东济州人,毕竟当时隋朝初定,天下还是兵荒马乱的时候,程咬金也是从小练武,骁勇善战,尤为擅长骑马击槊。到大业年间,因为杨广的横征暴敛,加上地方官员欺上瞒下,各地烽烟四起,土匪,强盗,贪官污吏横行,出身山东的程咬金性格豪迈,也是出于自保,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几百人的武装保护乡间百姓,抗击土匪,后来瓦岗李密,翟让等人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民众纷纷归附,程咬金也不例外,带着自己的兄弟就去归附李密,因为程咬金长相魁梧,而且武艺高强,得到李密重用。李密从麾下抽调精锐之士组成内军,分为四部,程咬金统帅其中一部,算得上李密心腹。后来李密和王世充争夺地盘,开始大战,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程咬金率内军驻扎在北邙山,单雄信则率外军在偃师驻扎,李密骄傲惯了,认为王世充不是自己对手,放松了警惕,结果当晚王世充偷袭单雄信营寨,军心大乱,李密派程咬金和裴行俭去救援,结果裴行俭被飞矢射中坠马,当时乱军从中,一见主帅坠马,军心有所慌乱,程咬金临危不乱,飞速下马把裴行俭抱上马,在亲卫掩护下撤军,后有人追杀,程咬金夺敌槊且斩杀敌人数名,因此敌军有所畏惧,放弃追击。结果可想而知,李密这样的主君指挥,如何不败,最后程咬金和秦琼都被王世充俘虏。
当时的王世充军威正盛,也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因此礼遇程咬金等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接触,程咬金认为王世充不是明主,因此劝说秦琼等人一起投奔他人,当时的晋阳李渊名声也不错,于是在和唐军交战的时候临阵叛逃,王世充没有追击,因此到李渊麾下,李渊把他们调拨给了当时的秦王李世民。相比起秦琼等人的赫赫战功,程咬金则相对低调一下,先后追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事冲等人,常常先登破敌而全身而退,不得不说,粗中有细。相比起后来秦琼等人满身伤痕,难以下床,程咬金无疑是非常聪明的。毕竟身为将者,指挥军队,鼓舞士气才是关键,并不一定要斩将夺旗,一旦失手,对士气影响非常大。后来李世民和李建成矛盾激化,作为国公的程咬金被调离长安,到康州任地方官。但是临行前程咬金向李世民表露忠心,并且表示一切唯秦王马首是瞻。
公元626年,划时代的一年,被压制多年的秦王李世民最终决定兵变,秦王府众将支持下,收买了玄武门守将,带着千余人马埋伏在了玄武门内,成功伏击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逼退李渊,登基为帝,改元贞观,随后程咬金等秦王府旧人被调回中央重用。随后的日子,程咬金开始享尽殊荣,当然,也是百战换来的。公元633年,次子程处亮迎娶了清河公主,成为驸马都尉(长子程处默要继承程咬金的爵位,因此公主出嫁多是次子)。到公元637年,李世民坐稳了皇帝的位子,开始再次分封功臣,把他们的爵位都晋升了一下,程咬金因此晋封卢国公(他的祖籍是山东,卢国公代表光宗耀祖,可见=李世民对他的宠信)。随后的程咬金因为尉迟恭等人的蛮横行为受到李世民敲打后开始收敛起来,李世民为表彰他们的赫赫战功,修建了凌烟阁,程咬金名列其中,显赫一时。在封建王朝的时代,作为一个臣子,不仅仅要获得当朝皇帝的好感和信任,还要压对宝,不然新皇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子孙后代就难说了。就比如侯君集,压错了宝,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当时的李世民身体状况已经不太乐观,再加上三次北征高句丽情况并不乐观,驾崩后太子李治顺利继承了皇位,程咬金带领秦军昼夜宿卫宫门外,因此得到李治的信任,再次升官。
公元656年,李治决心讨伐西突厥,程咬金为行军大总管,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前锋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定方(这个时候还只是小有名气)。但是苏定方打仗也是猛,带着五百骑兵击溃敌军前锋,突厥军心大乱,仓促撤军,缴获的物资漫山遍野,但是当时的副总管王文度有心嫉妒苏定方,诬陷苏定方,建议缓慢行军,于是没有追击敌军,随后王文度宣告自己有李治密旨,接管了程咬金的军权,当时的程咬金明白这已经不是李世民的时代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听话还好,不然怕是祸及子孙,于是唐军行军千里,粮草不济,重多士兵因此被冻死。苏定方的建议程咬金也明白,可惜这是军事上的成熟,却不是政治上的成熟,程咬金没有接受。后来的王文度越发的过分,而程咬金出于自保心理,索性直接把权利都下放给了王文度,自己当了甩手掌柜。
要知道就算是萧何,张良这样的国之重臣,晚年出于自保都得贪污,何况是程咬金这样的前朝名将。仅仅放出权利还是不够的,很快机会来了,送给李治和天下人的把柄。行军途中有一支数千人的胡人来归降,王文度看上了胡人的财富,就想把他们全部干掉,就说“这些人反复无常,不如杀掉》”苏定方不同意,但是程咬金明白,这是李治给自己的机会,让自己告老还乡,错过了可能就没机会了。遂几千胡人被诛杀殆尽。李治的授意下,有官员揭发了这件事,王文度因为矫诏被赐死,但是李治特赦了他,陈咬金等人因为逗留不前而导致贻误战机,被罢官。那一刻,程咬金仿佛老了许多岁,看着朝堂中央那位年轻气盛的皇帝,终究是一句“臣,谢主隆恩。”随后的日子,尽管李治出于某种考虑,再次起复程咬金为刺史,但是明哲保身,只想安度晚年的程咬金以年老体虚为由拒绝了。李治见状,也就不再威逼。
665年,征战了大半辈子,晚年无所事事的大将军程咬金在家中去世了享年77岁。和隋唐演义还是有所差距的,不过李治并没有吝啬封赏,以安定臣子的心,谥号襄公,陪葬昭陵。可以说,相比起尉迟恭,秦琼等人来说,程咬金算是善始善终的典范了。君不见长孙无忌一代权臣,还是李治亲舅舅,都被逼而死。可见,有时候自污是政治上的成熟,也是妥协的象征,毕竟,已经不是当年了。李治的治国方针和李世民有很大的不同。能够保全自己的子孙,程咬金就很知足了。只是在演义中还流传这三板斧的传说,不知道程咬金知道后,是开怀大笑,还是破口大骂,马上持槊的猛将,只会三板斧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