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成吉思汗为何独不取印度?

成吉思汗为何独不取印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亮亮老唐 访问量:1153 更新时间:2024/2/13 14:48:37

说起成吉思汗,大家想到的多半是“千古一帝”这个词,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虽然后面还来了一句半贬的词,不过足以说明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主席对成吉思汗评价极高。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征战,自成为蒙古乞颜部落可汗后,先是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建立大蒙古国,称为天可汗,尊称“成吉思汗”。

平静不久,便开始对外发动战争,直至病死,一生都在征战,当时中国的版图正真做到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也是中国这么多年历史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说到这有人可能有疑问,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建立的也是大蒙古国,与中国历史有什么关系。

临终前,成吉思汗立下遗诏,利用宋金世仇,联合南宋,灭掉金国。其子遵从遗诏,灭掉金国,而后三十多年,元太祖建立元朝,并追尊为太祖,谥号武圣皇帝,到元武宗再次追谥成吉思汗为“法天运武圣皇帝”,庙号太祖,所以成吉思汗虽非汉人,却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元朝开国太祖皇帝。

说到这,有个问题,成吉思汗征战天下,几乎将整个亚欧大陆都打下来,征战的足迹西可达黑海海滨,东面几乎覆盖了整个东亚,建立了有史以来横跨欧亚两洲的最大帝国,所过之处皆闻风丧胆,可是比邻的印度,却唯独没有取得。

按理说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华夏一样历史悠久,文明度也较高,如果能取得印度,无论是功绩还是其他什么都远比他原先取得的那些版图加起来还要强,可是直至病死也没能取得印度,而且立下遗诏让后世联宋灭金,却没有说征战印度。

关于这个问题。要从成吉思汗第一次与印度接触说起。成吉思汗携二十万大军西征,追击敌军西亚花剌子模国国王,西亚花剌子模国国王一路逃窜,最终成吉思汗追击至印度,而后率两万蒙古军进去印度境内,并且沿途占领了一些小城,可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始终没找到敌军踪迹。

此时军师耶律楚材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士兵水土不服,粮草不足等等,所以意图退兵印度,便劝说成吉思汗,可是正意气风发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会同意,不但要继续追击,甚至想要把印度征服。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军队行军至印度河时,看见印度河水汽弥漫,于是士兵便下马饮水,却不料温度太高,不能入口,士兵怨声载道,已经生出退意。

而后河岸出现一头巨兽,壮硕无比,竟然口吐人言,似“汝主早还”四字,于是耶律楚材趁此再次谏言退兵,说此兽是上天派来警示成吉思汗的,于是成吉思汗顺应天命,退兵印度。成吉思汗与印度第一次交集到此结束,也是最后一次交集,后直至病死也再没提过一次出兵印度。

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如果所记属实,当时的巨兽不出差错的话应该就是大象,与中国训马一样,印度自古就擅长驯服大象为己所用。这样看来,意气风发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因为一头大象就停止自己的征战,即便是口吐人言,怎么可能没有尝试就退兵,那之前大费周章做的那些事不都付之一炬了,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口吐人言多半也是耶律楚材为了退兵故意谎称的。

那么这样看来,当初退兵应该不仅仅是巨兽口吐人言导致。笔者猜测,应该是有过一场战争,让成吉思汗认识到印度攻取不下,所以便退兵,为了让成吉思汗保持一生没有败绩的神话,最终各类史籍都以“巨兽口吐人言,为顺应天命,始退兵”为准记录。

如果以这样的说法来看,分析当时作战情况。成吉思汗带领二十万兵力,其中骑兵居多,且都是一直在征战的老兵,经验丰富,骁勇善战。印度兵力不祥,从巨兽可以看出印度当时已经能驯服大象,并且用来作战,只是大象数量上不明确,不过按照推断应该数量不多。

首先成吉思汗沿途攻打印度周边小城,没有派出大象兵支援,说明大象资源绝对不多,直到成吉思汗至印度河畔,这里已经快要到印度核心地,印度不得不做出回应。于是派出大象妄图震慑成吉思汗,然后被有意退兵的耶律楚材大肆渲染一番。

不过成吉思汗怎么可能会被一个不知名的巨兽吓到,执意出兵,印度被迫出战,拿出为数不多的象兵,虽然象兵少,但是在骑兵面前完全是碾压的结局,最终是两败俱伤,成吉思汗并不了解象兵的数量,担心印度象兵与自己的骑兵数量不相上下,自己必须保留实力去灭金朝,于是退兵,并且至死都没有再提出兵印度。

而后耶律楚材为了掩盖败绩,留下成吉思汗不败的神话,便命令史官抹去这一战,只留大军行至印度河之前的事。

当然上面的说法只是笔者推测,根据史学家分析,军队不需要担心粮草问题,有个说法是蒙古铁骑“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即便是粮食不足也能打猎补充,所以不需要担心粮草问题。

当成吉思汗行军至印度时,已经发现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现在人的观点里印度就是热,非常炎热,那时候也是,而蒙古处于高原地带,常年干冷,骑兵无法适应印度的炎热。有史料记载,到了印度一带,铁骑中暑人数增多,战斗力急剧下降。由此再加上后来的巨兽事件,最终权衡利弊,攻打印度代价太大,成吉思汗决定退兵。

参考文献:

《元史耶律楚材》

标签: 成吉思汗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首次占领西京大同后,都干了些什么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成吉思汗

    大同地区自唐末五代以来,因失掉大唐“天可汗”的控御,又一次成为游牧人群互相残杀的大屠场。匈奴败走之后鲜卑继有其地。旋拓跋人、柔然人又相继迭兴,突厥人又破灭柔然,常来侵边。唐天皇年间唐藩镇资助回纥击破突厥,至唐末以来这里又是吐谷浑和沙陀人争夺的中心地带。之后契丹国建立,又统合此地区。宋徽宗宣和七年(1

  • 成吉思汗规定:“鸡奸”与“通奸”都要处死!“鸡奸”是何意?

    历史人物编辑:道远文史标签:成吉思汗

    导读:成吉思汗是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尊号,他是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野蛮的侵略者。因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仍然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才有了野蛮侵略者的称呼。可在族人的眼中,成吉思汗就是民族英雄,是蒙古国的象征。成吉思汗早年集合部众,经过大大小小一系列的战争,逐渐统

  • 成吉思汗墓到底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史笔似尘钩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因病逝世,终年66岁。成吉思汗留下了许多谜团,特别是关于他的陵墓在哪,到如今都还是说法不一。现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也并非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寝,而是一座衣冠冢,其中并无成吉

  • 十条爆笑冷知识:成吉思汗的后裔一共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小雪爱搞笑标签:成吉思汗

    1、人们经常用“五大三粗”来形容一个人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其实这个词早先是有特指的,“五大”是说一个人的双手、双脚和头都很大,而“三粗”则是指腿粗、腰粗、脖子粗。2、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习惯于保持同一种姿势,但其实很少人能做到一整夜不动的,也就是说在一晚上的睡眠,人体都会动很多次

  • 蒙古三次西征与成吉思汗后裔间的矛盾与冲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铁骑下昂然崛起。为了使国家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统治者带领蒙古将士走上了对外征服的道路,而西征则是对外征服道路上的重要组成。在进行了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国的强盛已经不言而喻,疆域何等辽阔,国库何等充裕,军队何等强大。但在此之前蒙古族的生活方式一直

  • 成吉思汗平生最大的敌人,此人若不死,成吉思汗不可能统一草原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成吉思汗

    在金朝末年时,中央王朝官员们还在贪图享乐,殊不知在这种时候蒙古草原出了两个绝世天才。他们就是在整个中华历史都有着极高地位的铁木真以及札木合,他们一个有着草原古尔汗之称,而另一个有着蒙古的成吉思汗的大名。他们都非常的优秀,不论是在武力还是谋略都少有人能够和他们俩相比,他们还都有着一个相同的梦想统一蒙古

  • 丘处机不远万里去见成吉思汗,说了什么,让成吉思汗停止这个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成吉思汗

    蒙古军队能征善战,但是他们有一个不好的做法就是特别残暴,基本上是打到哪里杀到哪里,屠城也是家常便饭。所以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停止屠杀的行为在历史上被称为“一言止杀”,但并不是指丘处机只说了一两句话就让成吉思汗改变了屠城的策略。丘处机结合了道教的许多理论,并以治国策略一起劝说成吉思汗施仁政,少杀戮,要敬

  • 成吉思汗到底是人还是神?

    历史人物编辑:晞雨凝香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对于我们来说绝对算得上历史上面一个伟大的人物,因为他这一辈子完成了太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壮举。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传说,以至于我们今天会讨论他到底是人,还是一个神?这样的思考,也让人们愈发觉得他神秘,拥有着太多让人不为所知的秘密了。提到成吉思汗,人们所必说的第一点就是征服了无数的土地,他的铁骑几

  • 成吉思汗的根源:成吉思汗是狼和鹿的后裔?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说法

    历史人物编辑:木子史观标签:成吉思汗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每个部落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而每个部落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图腾。也就是他们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将他们视若本部族的神灵,并且还会给他们供奉祭拜着他们。以祈求这个图腾能够保佑本部落的人民,并且人们也能达到像图腾一样的境界。能够在大地上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活出人生的精彩和意义。我们也知道,我们

  • 成吉思汗长子的身世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小鹏说穿衣搭配标签:成吉思汗

    据历史记载,成吉思汗的长子名为“术赤”,意思为“客人”,成吉思汗为什么要给长子取这样一个名字。术赤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要解开这些谜题,可以先从蒙古族的“抢婚”习俗说起。成吉思汗画像成吉思汗的母亲叫诃额伦,是一位美丽高贵的女人起初诃额伦是漠北草原篾儿乞惕部7首领也客赤列都的未婚妻,在成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