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做好事不但没有被人褒奖,反而被责怪时,人们经常会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其实这个典故和狗毫无关系,而是和一个叫作苟杳的书生有关。唐朝书生吕洞宾,因多次科举不中,他便决定不再读书求取功名。他依靠家产生活,整日游山玩水,会客访友。当时,吕洞宾有个家境贫寒的好友名叫苟杳,为了接济好面子的苟杳,吕洞宾不但与其结拜,还时常鼓励好友发奋读书,早日科举高中,改变家境。
某天,吕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公子,这位林公子见苟杳长得一表人才且知书达理,就想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苟杳。苟杳听完林公子的话也很动心,但一旁听见二人谈话的吕洞宾却开始替好友百般推脱。苟杳当即恼怒着问吕洞宾,为何要破坏自己的好事。吕洞宾眼见好友恼怒,便低声下气的说道:贤弟既然答应了林公子提出的婚事,我也不好强加阻拦。但贤弟要想知道,我为何替你拒绝林公子提出的婚事,就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新婚前三天,由我来替贤弟洞房。知道好友不是无耻之徒,又急于知道答案的苟杳,只好答应了吕洞宾提出的条件。
新婚当晚,林姓新娘头盖红纱,依床而坐。喜气洋洋的吕洞宾,直接忽视了好友迈步进入洞房。吕洞宾进入洞房后,他不但没和林姓新娘说话,没有揭开对方的盖头,反而还拿出一本书依靠着墙角读了起来。林姓新娘见丈夫不上床,只好和衣而卧。第二天林姓新娘醒来,她发现丈夫早已不见踪影。随后两天,吕洞宾依然如此。
三天后终于轮到苟杳入洞房了,他刚一踏入洞房大门,就见林姓新娘正坐在床头暗自垂泪。见此慌了手脚的苟杳,赶忙上前给林姓新娘赔礼,并询问缘由。苟杳这一问可不要紧,林姓新娘当即大哭着对他说道:“郎君为何三夜都不与妾身共眠。郎君只知对灯读书,天黑便来,天明便去,难道郎君是看不上妾身的容貌吗?”听完林姓新娘的话,苟杳哈哈大笑,心中暗道:原来吕兄不想让我娶林家小姐为妻,是不想我因为贪欢而忘了读书考取功名的志向,吕兄真是用心良苦。
几年后,苟杳果然科举高中,赶赴地方做官。又过了八年,功成名就的苟杳,终于回到家乡做官。当年夏天,吕洞宾家却突然遭遇了火灾。吕家祖宅不但被大火焚毁,家产也都化成灰烬。无奈的吕洞宾只好将一家妻儿老小,安排到临时搭建的茅草屋。吕洞宾一家在茅草屋中遮风避雨,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一家老小。无奈的吕洞宾,只好来到好友苟杳府中求助。
向好友提出帮忙的请求后,苟杳只是对吕洞宾家遭受火灾一事表示了同情,他却绝口不提帮忙之事。在苟府住了一个多月,没有得到分文的吕洞宾,觉得好友是忘恩负义之辈。因此决定不再求好友帮忙,负气离开了苟府。回到家的吕洞宾竟然发现自家盖了新房,但大门两侧却贴着白色的楹联。难道离家期间,家中有人突然去世。如此想的吕洞宾,慌忙往院中走去。一进内院,他就发现自己妻子正披麻戴孝,依着一口棺材嚎啕大哭。愣了半天,吕洞宾才轻轻唤了一声夫人。吕夫人见到吕洞宾后,当即颤颤巍巍,惊恐地问道:你是人是鬼?听见妻子如此回答,吕洞宾诧异地反问道:夫人,何出此言?我一个大活人站在你面前,难道还会是鬼不成?
吕夫人端详了丈夫好半天,才惊魂初定的说道:你可把我吓死了。你走后不久,就来了一帮人给咱家盖房子。这帮人也没说是从哪里来的,盖完房子就走。房子盖好后的第二天,又来了一帮人。这次这帮人是抬着一口棺材来的,我问他们为何将棺材抬入咱家,他们却说:这口棺材是给吕洞宾预备的。吕洞宾到苟府后没多久,就突然病死了。
听完妻子的话,吕洞宾哪里还不明白,这是好友苟杳耍的把戏。大怒的他当即抄起斧子,将棺材劈成了两半。但是棺材被劈成两半后,银金珠宝散落了一地。吕洞宾还在金银珠宝中发现了一封信,信件正是苟杳亲笔所写,上面写道:“苟杳绝非负心郎,路送金银盖新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从此,苟吕两家的关系更加亲近,因为口口相传苟吕两家的故事,人们才把苟杳读成了狗咬,这个典故根本与狗无关。而不识好人心,说的也是苟吕二人被表面现象蒙蔽,没有看穿好友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