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称帝之后秦琼“多疾病,”绘图凌烟阁之前便已去世

李世民称帝之后秦琼“多疾病,”绘图凌烟阁之前便已去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悦时尚搭配 访问量:4063 更新时间:2024/1/27 15:41:41

李世民年少戎马,行为作风更倾向于武将,所以李世民养成了当时文人鲜有的一个好习惯:化敌为友。

隋末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而有一个堪称惊艳前后五百年的农民起义组织,在隋朝的末年,成为了天下人才的储备库、李世民的文武智囊营,这个组织,正是“瓦岗寨”。

唐朝著名的文臣魏征,武将程咬金、秦琼、李勣、张亮等人,都是瓦岗寨出身,从客观角度来说,瓦岗寨是古代鲜有的“顶级农民起义组织”,因为能够出这么多人才的农民起义组织,自古以来根本就没有几个,而对于这个顶级的组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文韬武略,乃是当权者对他们的态度。

李渊从山西起家,打到了长安后,不久便效仿杨坚改朝换代,在关中建立大唐王朝,所以大唐王朝,才是隋朝之后的正朔,除此之外的所有政权,都是割据政权,而李渊得以称帝得天下,既有李世民的劳苦功高,也有隋朝旧贵族们的竭力奉献。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以李渊为代表的旧贵族集团和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新秀集团,产生了冲突,如果按照旧贵族集团的行事风格来看,瓦岗寨之人,几乎都是不可饶恕的,必须要绳之以法,可在李世民的眼中,瓦岗寨的人都只是想建功立业,可以多加引导,化为己用。

这就是李世民问鼎天下,成为一代贤君的智慧法宝,而秦琼、尉迟敬德这些人愿意跟随李世民,都是因为李世民的这一种不拘小节的风格。

秦琼

从严格的角度来说,秦琼的“履历”很不体面,因为他是典型的“贰臣”,这放在任何时代,敢重用他的人,想必都没有几个,可李世民却将秦琼视为了生死兄弟,这种知遇之恩,让秦琼对李世民死心塌地。

秦琼的黄金时期

秦琼最初是隋朝的一名武官,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所以被隋朝名将来护儿十分重视,只可惜,秦琼活在了隋炀帝当政的时代,随着大隋三征高句丽的失当,整个天下大乱,而秦琼也在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候,因为裴仁基投靠瓦岗寨领袖李密,作为裴仁基部下的秦琼,摇身一变被迫成为“起义军”。

不过李密并非是什么蛮野武夫,他本就是名门之后,一个领袖的高度决定了一个组织的高度,在瓦岗寨的日子里,秦琼也颇受重用,特别是在大业十四年(618年)的黎阳之战中,秦琼拼了命救下差点被敌军杀死的李密,这一次的救命之恩让李密对秦琼更加重视。

此时的瓦岗寨人才济济,隋唐时期的名人大多数聚集于此,可瓦岗寨或许是因为太强了,每一个英雄都很独,加之李密有些目中无人的性格,导致在和王世充对抗的邙山之战中,瓦岗寨大败,李密逃跑去投奔了李渊,而秦琼,则是再度转变阵营,成为了王世充的将领。

从隋朝武将的身份,投奔瓦岗寨,又投奔王世充,秦琼这个时候都已经可以说是“三臣”了,可这还不是结束,在武德二年(619年)的时候,秦琼因为对王世充为人的不满,和程咬金等人一同趁唐郑两军对峙,投奔了大唐。

秦琼

严格来说,秦琼这一次投奔,给他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秦琼属于是“临阵背叛”。

可当时的李渊却没有追究那么多,因为在李渊看来,安抚好秦琼,本身就是在削弱王世充,因此李渊还是以礼招待了秦琼,然后将秦琼交给了秦王李世民,在整个大唐阵营中,能把秦琼用好的人,确实也只有李世民。

如果李世民是一个在乎背景的人,那么秦琼肯定就不能受用,可在乱世,用人不疑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如果坚持以往那种“死忠”观念,那么便是迂腐,因为这些人才都是投机主义者,他们在隋朝崩溃、天下重塑之时寻找机会,为的就是打破阶级改变命运。

他们不是不忠诚,不是不会拼命,只是还没遇到一个能让他们放手一搏的人。

所以李世民的成功在于,他并不太在乎原则,他在乎的是,自己是否有资格能让人打破原则。

要求自己,才能慑服他人。

秦琼跟随李世民上几次战场,便对李世民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李世民虽然年轻,虽然贵为秦王,可领兵打仗却不输任何一个战场名宿,最重要的是,天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可李世民却屡屡身先士卒,掩护战友,真挚作风的李世民,打动了秦琼。

李世民

李世民也算是捡到宝了,他在秦琼的黄金年代,与秦琼并肩作战,所以两人无敌不破,战无不胜。

武德三年(620年),刘武周依靠着突厥援助的兵力在李渊的老巢山西搞事,李渊本来以为派出自己的心腹大臣将领便能收拾刘武周,可一次次失利让李渊心灰意冷,一度想要放弃山西,而李世民眼见山西将失,便请命讨伐刘武周,自此开了“柏壁之战”。

刘武周之强,主要是由尉迟敬德和宋金刚来彰显的,所以李世民的计划是,分头击破两人,自己领兵攻打宋金刚,让秦琼等人带兵去攻打尉迟敬德,而秦琼也不负李世民的重任,在美良川击败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最后愿意归降,秦琼有着很大的功劳。

因为有柏壁、美良川之胜,尉迟敬德归降之功,李渊给秦琼赐予了最高的十二转军功,册封上柱国,也是这一次对刘武周的战争,让刘武周向北逃往了突厥,山西危局正式解除。

而在这一战中,李世民和秦琼有很多交换生死信任的细节,讨伐刘武周是奠定李世民和秦琼两人关系的重要节点。

不久后,秦琼又再度跟着李世民讨伐洛阳的王世充,跟着新主讨伐旧主,秦琼或许有别样的心情,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李世民能放心吗?

李世民

李世民之所以是李世民,正因为他放心,不仅放心,还将最精锐的“玄甲军”交给了秦琼和尉迟敬德、程咬金、翟长孙,“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玄甲军一共四支军队,而这四个将领要不就是半路投靠的,要不就是招降的,根本没有一个从头到尾都是原装的“唐人”,但这就是李世民的魄力。

既然李世民信得过,他们就拿命去拼,在洛阳之役中,李世民以少败多,在虎牢关大战一举解决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方联盟,此时的大唐已然稳住了天下之主的位置,结束了群雄割据的阶段,正式进入一统天下的阶段。

秦琼也因为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之功被封为翼国公,这是秦琼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不过在此之后,秦琼便进入了“衰弱期”。

李世民称帝之后的秦琼

隋唐交际,天下群雄斗智更斗勇,战争讲究的是凶狠,所以每一个参加过战场的将领,即便大难不死,也都是满身伤痕,弊病无数,李世民是如此,秦琼更是如此。

随着玄武门事变爆发,大唐的权力出现了反转,李世民掌控了最高权力,告别了李渊时代,而李世民登基之后,并没有耗费自己的人生变成昏君去贪图享乐,而是更加励精图治,在贞观二年(628年)灭掉了梁师都,统一了天下之后,再度开启了对外的扩张。

李世民

贞观三年(629年)破灭东突厥,贞观九年(635年)灭吐谷浑,贞观十三年(639年)大破吐蕃,贞观十四年(640年)灭高昌,这一系列对其他民族或进攻或防守的战争,让大唐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李世民也因为慑服众多政权,被上了天可汗的尊号,这是李世民的胜利,也是大唐武将的胜利。

可问题来了,创造这些辉煌成果的将领里,有李靖、李勣、侯君集、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却没有秦琼。

秦琼到哪去了?

其实秦琼一直都在,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这看似是禁军首领,但却是个闲职,而李世民对秦琼如此安排,不是忌惮秦琼,而是秦琼已经“干不动”了。

秦琼跟随李世民打下了洛阳之战后,就开始多病,这些病不是别的原因造成的,就是因为常年的战争失血过多,导致身体机能的早衰,所以开始多病。“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不过这不是秦琼的耻辱,这反而是秦琼的荣耀,正如老将军身上最光辉的标志,不是那精美的勋章,乃是数之不尽的疤痕,秦琼一生参与的战争两百余次,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代的许多将领,而这么多年的战争中,秦琼留下的血都有“二斛”之多,二斛的血量,都能等于两个成年人了。

秦琼

其实秦琼的问题不仅是秦琼自己才有,李世民也是一样的,李世民晚年多疾病,特别是气道问题非常严重,而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早年的战争消耗留下的隐患,所以这是大唐将领们的通病。

所以秦琼的人生高光时刻,就是在李渊在位的武德年间,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反而开始“养老”了,而凌烟阁的排名,虽然是李世民总结自他起事以来对他帮助最大的功臣,可凡事都有一个“时效性”,秦琼在贞观一朝没有太多的功劳,就是要排在那些新秀将领的后边。

毕竟秦琼的功劳也没有高到让后世人难以遗忘的程度。

更重要的一点是,秦琼去世的时候,凌烟阁的排名还没出现。

秦琼去世于贞观十二年(638年),而李世民下令在凌烟阁悬挂名臣画像,是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凌烟阁这个排名,本质上是为了激励当时还在世的文人和武将的,因为这一年,魏征去世,侯君集等将领又因为李世民的“打压”感到不满。

特别是侯君集的不满,让李世民看到了一丝不好的苗头,后来侯君集果然准备跟着李承乾造反,但造反是后话,在造反之前,李世民为了嘉奖这些功臣们,稳定他们的心,于是便设置了凌烟阁,让他们的名声流传千古。

尉迟融

对于大臣们来说,能够流芳百世,这等奖励就如同“共享太庙”一般。所以对于秦琼的“排名”靠后,尉迟敬德靠前这事,最重要还是看当时谁在世。

尉迟敬德一直活到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所以尉迟敬德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还在人世,而且他在李世民登基后,还立了下不少功劳,对于于情于理,李世民都要给面子尉迟敬德,这无关虚伪,完全都是人性的真谛,假如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生死状况反过来,那么尉迟敬德排在最后一名也是不出奇的。

在凌烟阁的二十多位功臣中,侯君集、张亮都有造反的罪名,但他们两人都还是排在了第十七、第十六的名次,都比秦琼要高,这不是说李世民纵容谋反行为,而是李世民不想磨灭他们曾经的功绩,并且他们都是在凌烟阁排名出后才有造反意图的,李世民把他们排到秦琼之前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朝的大多数人都将名列凌烟阁看作是仕途的终极理想,可真的作为李世民的战友,秦琼这些人本身就是大唐后来者需要崇拜的对象,秦琼虽然排在了凌烟阁最后一位,但他的故事,他和太宗皇帝并肩作战的影响力,足以让他等同一个凌烟阁,让后人敬叹之。

标签: 秦琼

更多文章

  • 秦琼的双锏真有130斤?换算后真相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秦琼

    说起历史正史中的秦琼:骑着战马,拿着一杆长枪,再乱军丛中将敌方的将领一枪刺死,人和马都分离开来。由此可见,秦琼是用一把长枪当作武器来进行战斗,并且他是用这把长枪来打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和威名来的。又有人说,秦琼在唐朝的武将中是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论冲锋陷阵他说第二,还没有人能称得上第一。可是,在一些有关秦

  • 门神秦琼:五度跳槽,六任老板,说好的义气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秦琼

    文/刺猬秦琼首先说明:本文绝无唐突、歪曲秦二爷之意,仅仅就史论事,将心中疑惑求教于方家。01先扯一段闲篇儿。《西游记》第一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

  • 说唐中罗成和秦琼互换武艺所立的誓言一语成谶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秦琼

    在说唐系列小说中,罗成和秦琼都是武艺高强之人,但是若是说厉害,还罗成厉害。秦琼虽然名气大,但是他的排名却和罗成差了些。罗成在小说中是天下第七条好汉,虽然他前面还有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六人。但是排在罗成前面的六位都死的比罗成早。所以后来感觉罗成可以天下无敌、纵横天下。当然,

  • 秦琼父子都是小说顶级名将,如果秦彝参与排名,至少高出儿子五位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秦琼

    看到标题“秦琼父子都是顶级小说家,如果秦弈参加排行榜,至少比他儿子高五位”,不知道熟悉隋唐小说的朋友有没有会同意老乐的观点。因为秦琼在小说中的主角地位并不在于他的勇敢,而是在于他的综合素质——在武侠评论方面,秦琼在各个版本的英雄排名中都处于较低的位置;在谋略上,秦叔宝虽然是“智勇福”三将中智慧的代表

  • 盘点隋唐猛将兵器,秦琼虎头枪最末,第一让人想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秦琼

    古代冷兵器种类繁多,十八般兵器更是各式各样,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在古龙小说中,曾有百晓生做兵器谱,品评天下兵器。在英雄辈出的隋唐时期,他们手中的武器可谓是十八般武器样样俱全,无论是锤子、镏金镗、大刀、还是枪各种冷兵器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直叫众位看官拍手叫绝。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隋唐英雄最霸气的武器都有

  • 李世民军事能力如何,真的很厉害吗?比不上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秦琼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很多优秀的将领,比如他手下有秦琼还有尉迟恭。所以他手下的人都是万里挑一,而且是千古歌颂的良将,这样一来的话,李世民在军事能力这方面也被掩盖了不少。所以有人说李世民只懂得政治,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军事,那些比较优越的胜仗都是他手下的人帮他打。如果各位这样讲,那就大错特错了,毕竟

  • 秦琼立过大功,却无法进入凌烟阁,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秦琼

    秦琼是唐朝的一名将领。他有勇有谋,曾经多次立下战功。但是,他却差点没进凌烟阁,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凌烟阁的背景。凌烟阁是唐朝时期的最高科举考试场所,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进入凌烟阁不仅可以得到官职,还可以带来荣誉和尊重。秦琼自幼喜欢武术,但是并没有太多读书的机会。他曾经听说过凌烟阁,也

  • 隋唐18条好汉,名满天下,为何只有秦琼一人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秦琼

    一说起隋唐18条好汉,我想大家一定会立刻想到《说唐》这一本书吧,不过有认真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应当都知道,在整本故事中出现的好汉也仅仅只有13条而已,这其中就缺少了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以及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等五名好汉,所以说有的人也将其称为隋唐13条好汉。其实不管是多少条好汉,可以肯定的是那

  • 秦琼吐血而亡,罗成万箭穿身,原因让人不寒而栗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秦琼

    据史料记载秦琼的父亲名叫秦彝,还有个姑姑嫁给了靖边侯罗艺,罗艺和秦彝都是北齐的官员,罗艺的儿子叫罗成,所以秦琼和罗成是表兄弟,后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灭了北齐,杀死了秦彝,罗艺投降了隋朝。父亲死后秦琼随母亲隐姓埋名生活,秦家和罗家从此失去联络,秦琼长大后,师傅交给他祖传的“秦家锏法”,由于从小生活

  • 秦琼为何在凌烟阁排名垫底?主要原因有两个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秦琼

    秦琼是隋唐时期少有的猛将,他在张须陀手下当值时,曾经与罗士信合力创下了以千军破十万的战绩,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不过在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下令建造凌烟阁,以秦琼的悍勇,以及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的功劳,却只能在二十四功臣中垫底,这也让不少人感到非常遗憾。根据历史记载,秦琼投奔李渊之后,被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