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生于唐朝末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世人称“陈抟老祖”。
在中国道教历史上,陈抟老祖不仅是精通易理道学的思想大家,同时潜心修炼内丹,以先天睡功闻名天下。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对御歌”: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两三个君子,只争些闲气!怎似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打一觉睡!更管甚,玉免东升,红轮西坠。
在常人看来,陈抟这么爱睡、贪睡,似乎是个懒道士!其实不然。陈抟的“睡”是一种高明的修炼,与常人每天的“睡觉”毫不相干。它形似睡眠——采取了睡姿,实为道家内丹的一种功法。
关于陈抟的“善睡”,据《宋史·陈抟传》记载,竟然“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意思是他一觉能睡一百多天。周世宗柴荣曾把陈抟请至宫中,检验他的睡功,他果然熟睡一月有余;宋太宗赵光义召见他,他要求先安置一间静室休息,竟熟睡了一个多月才醒来,乃入宫觐见。
这种睡法,世间无论多么贪睡的人,也很难做到。所以,陈抟的著名道友吕洞宾说:“抟非欲长睡不醒也,意在隐于睡,并资修炼内养,非真睡也。”
吕洞宾一语道破天机,陈抟的“嗜睡”是一种高深的内丹修炼功夫,即“胎息”!
道家认为,修炼内丹者,练功达到高深境界时,呼吸异常微弱,口鼻中出入气已无感觉,仅丹田内有极其微弱的起伏。此时丹田内已结“胎(内丹)”,后天之口鼻呼吸已停止,气息仅靠丹田内之微弱起伏维持,类似胎儿在母体之脐带呼吸。修炼胎息功法,可怯病延年,光彩照人。
这种功夫常人是很难达到的。不过,陈抟关于“睡之道”的许多见解,对于我们今天,尤其是常常失眠的人,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比如他认为,世俗之人,整天沉溺于名利声色之中,没有一刻清净踏实,怎能睡得安稳?所以不解决迷恋名利声色的问题,是无法修炼睡功的。他又说:“凡人之睡,先睡目,后睡心;吾之睡,先睡心,后睡目。”“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有关陈抟的睡功,明代周靖《赤凤髓》中作了记载:日间或夜半子时安静时,端身正坐,叩齿三十六通,以唤集身上诸神。然后宽松衣带侧卧,闭口垂帘(眼睑),舌抵上腭。并膝,收一足,一手掐剑诀,掩生门(脐眼),一手掐剑诀,曲肱而枕之。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开天门,闭地户(即闭口用鼻呼吸),心目内观,坎离(水火)会合,内日月交精也。功法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此外陈还有其他睡式,兹不赘述。(另注:“剑诀”,即“剑指”,食指、中指伸直并拢,无名指、小指屈向掌心,拇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