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元稹,曾经为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逝世的妻子韦丛,写出非但是唐诗悼亡压卷之作、也堪称千古悼亡诗一绝的《遣悲怀三首》。
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篋,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旧婢,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三首诗字字情真意切,每一首都贡献流传千古的金句。比如“贫贱夫妻百事哀”,比如“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发妻韦丛是名门望族之女,是当朝太子宾客韦夏卿最小的女儿。“谢公最小偏怜女”就是比喻韦丛高贵的出生,元稹用春秋鲁国名士“黔娄”自比,黔娄有多穷,元稹活得就有多清苦。可是出生富贵的韦丛嫁给元稹之后安贫乐道,野蔬充膳落叶添薪的日子没有一点怨言,还拔下头上的金钗为馋酒的丈夫换酒喝。在嫁给元稹的第七个年头,韦丛因病去世。在韦丛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元稹,神奇地在仕途上交了好运,摆脱了清贫的生活。然而此时,已经与发妻韦丛阴阳两隔。发妻曾与他同患难,却没能共享富贵。唯有多做法事多烧纸钱以慰发妻亡灵。
这三首诗中,字字泣泪句句思念。将亡妻生前的衣裳送给了他人,唯独留下妻子未做完的针线舍不得送;家中的旧奴仆,也因是妻子生前旧人,份外怜惜。元稹还提到阴阳两隔,即便将来死后跟韦丛同穴,也未必能来世相聚。这般款款深情,这般感人肺腑,无论文辞优美还是感情立意,不输东坡学士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可是,对待亡妻情深意重的元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大写的渣男一枚。他的很多诗作,就记录了自己的风流韵事。众所周知,元稹除了悼亡诗写得好,也写了很多艳诗,记录自己游戏花丛的经历。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丧妻才一年的元稹写作《离思五首》,诗写对昔日年轻时所恋情人的思念,所思者不止一人。其中一首:“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一年之前才做了情深意切的悼亡诗,一年之后哀悼之意全无,有闲情追忆昔年那些相好过的女子。从万树桃花写到小楼中美人梳头,婚前婚后的元稹艳遇怕是没有断过吧?什么“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之类的,看着都替他脸红。
元稹最渣的事情就是婚前跟一名女子相恋,始乱终弃。他把这一段情事,以张生自托,写在传奇《莺莺传》里面。张生在蒲州普救寺与莺莺相遇,对崔莺莺惊为天人。起初莺莺对他不假辞色,经过婢女红娘撮合后,半夜相会以身相许。张生得到莺莺之后,并不提婚配之事,更以上京赶考为名,断了与莺莺的联系。元稹本以为假托张生为名,写自己的风流韵事不会被发现。哪知被鲁迅考证出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喻,述其亲历之境。”
坏就坏在元稹“述其亲历之境“,自恋的元稹还把和莺莺的床第之事写出来了。”俄而红娘捧崔氏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放在今天,跟给阿娇、张柏芝拍照的陈冠希有什么区别?要知道,古代没有照相机的时候,文字是第一传播载体。元稹又是当世有名诗人,诗作传唱颇多。把跟前恋人的闺中之事,写在诗文里,那是压根没有考虑过对方的感受,不给女人留一点隐私。更加死皮赖脸的是,在两人各自婚后,元稹还假托莺莺表兄,通过其丈夫询问能否见面。莺莺当然sayno,表示跟元稹不复相见!元稹可能想不通莺莺为什么不想见他,还把莺莺归为妲己、褒姒之流的红颜祸水,以此解释自己为什么因上京赶考抛弃恋人。
婚前对崔莺莺始乱终弃,婚后跟薛涛不清不楚。别看元稹在悼亡诗中对韦丛情真意切,当发妻卧病在床时,元稹去成都公干。跟蜀地有名的女校书薛涛打得火热,诗词唱和你侬我侬。元和四年,韦丛卧病在床,时日无多,元稹公开写《寄赠薛涛》,跟婚外恋人调情:“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倒不是真痴情,不过一花花公子罢了。文采是可以骗人的,其实元稹在韦丛死后,他不但再娶妻纳妾,还狎妓从游,生活作风坏得不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