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房玄龄是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

房玄龄是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姜亮亮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4/1/4 4:30:52

在唐太宗的众多大臣中,房玄龄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我们现在熟知的“房谋杜断”一词就包含着对房玄龄谋划能力的赞扬。事实上,从唐代开始,房玄龄就受到非常多的认可。唐太宗李世民称赞房玄龄运筹帷幄,有安定社稷的大功。而在房玄龄去世之后,他更是将房玄龄的画像放在了凌烟阁功臣画像的第五位。

《新唐书》中,房玄龄的形象更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刻画下,房玄龄不但在监国辅政方面有着超强的能力,且性格宽宏大度,书中记载的“明达吏治”一词就是对房玄龄对人事安排能力的肯定。经过了1400多年的风雨,现在还有人认为房玄龄是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呢?

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不只是房玄龄

所谓缔造者,是指创建了某个群体或者国家,或者对精神领域做出了非常突出贡献的人。通过对缔造者这个词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应该是对创建贞观时代发挥了主要作用的人,或者是对贞观时代的精神领域作出了主要贡献的人。房玄龄虽然是贞观时代的名臣,但是把他当作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明显是有不当之处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作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分析一下贞观之治的史学名词解释。现代史学理论认为,贞观之治指的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唐代出现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繁荣发展局面。

这样解释之后,我们就能明白了,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不应该只是一个人,无论是房玄龄还是唐太宗自己,都不能被称作是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换句话说,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是一个大集体,集体里面有唐太宗,有房玄龄以及众多为贞观之治出力的大臣,甚至还有各行各业的唐代老百姓。

比如在经济方面,唐太宗确立了轻徭薄赋的国策,众多农民积极耕作,这才有了唐代的农业发展;在军事方面,攻打突厥等地的士兵是由唐太宗派出的,但真刀真枪地和这些侵扰大唐的敌人相争的还是战士们自己,在李靖等将军的指挥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大唐的安定。在文化方面,唐太宗延续并改进科举制,延揽人才兴盛大唐文化。这一颗颗文化明珠能够夺人眼球,固然有唐太宗发现之功,但是呕心沥血铸就大唐文风的还是这些有才之士。因为这集体的力量,才缔造出了贞观之治。

房玄龄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对于贞观之治,不能说房玄龄没有贡献。根据《旧唐书》记载,房玄龄对于贞观之治的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房玄龄曾经监修国史,对于唐代的史学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第二,房玄龄在整顿吏治方面做出的贡献也不容小看。房玄龄在选拔人才时,不但能够做到不苛求人才、知人善用,且敢于大胆精简官吏。极大地提高了初唐时期的行政效率,为国家财政减轻了不小的压力。第三,房玄龄在军事后勤方面的作用也不能被忘记。唐太宗在出征辽东的时候,曾经夸奖房玄龄像萧何一样。

在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房玄龄就负责军书的处理,每次打了胜仗,房玄龄都先忙着把俘将策反到大唐这边。经过了多年的磨练,唐太宗每次出征,房玄龄都能做好后勤工作。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每当看到唐代的军事发展时,人们首先夸赞的都是尉迟敬德等名将,而忽略房玄龄等后勤人员的贡献。

除了以上这些贡献之外,房玄龄对于贞观之治作出的贡献还有很多。例如,《贞观政要》就对房玄龄在法度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认为房玄龄每每审定法令,都能做到尽量宽和公平。现代史学也认为房玄龄在废除隋朝的严刑峻法,维护唐代法度的稳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房玄龄还敢于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皇子皇孙的教育方面,房玄龄曾经向唐太宗提出了一条建议。在房玄龄看来,皇子皇孙如果不能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国家自然会遭遇祸乱。房玄龄的思想一直到今天都非常有指导意义。

不过,虽然房玄龄对贞观之治做出的贡献很大,但是还远远不能成为最大的贡献者。仅仅从《贞观政要》、《旧唐书》等著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和房玄龄一起被放在凌烟阁瞻仰的其他功臣,对贞观之治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小的,例如尉迟敬德、李靖等对贞观时期的军事方面就做出了比较直接的贡献。仅仅把房玄龄这一个功臣当作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实在是有失公允。

传说与历史不能混为一谈

那么,为什么现在许多人都认为房玄龄是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历史传说,形成了错误的思路。翻开《旧唐书》,房玄龄的关键贡献就是帮助唐太宗商议了玄武门之变?如果不是房玄龄帮着唐太宗策划玄武门之变,唐太宗说不定都不能当上皇帝?

这样的想法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如果仔细阅读唐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当年和唐太宗一起商议玄武门大事的,不只是房玄龄一个。例如,《旧唐书》的《房玄龄传》中就记载了杜如晦也在这些商议大事的人群中。讲述房玄龄的个人传记中都没有忘记其他大臣的功劳,所以看历史人物不能一概而论,是需要多方面考量的。尤其是一个时代的成就中,并不能依靠片面之词来定性人物的贡献和功劳。

总得来说,房玄龄的确对贞观之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整顿吏治、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称赞他是大唐贤相是无可非议。但是,把房玄龄一个人当作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太正确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房玄龄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命令房玄龄回家“振夫纲”,房照做后,李却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房玄龄

    古代的好男人打着灯笼也难找,他们有几个能做到一辈子只娶一个老婆的呢?那些只娶一个老婆的,都是家里穷。要是家里有钱,你看他要娶几个?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谋士房玄龄就是一个稀有物种,他很爱他的妻子卢氏,但卢氏就是一个大醋坛子,酸得很呐!想他房玄龄,18岁举进士,授羽骑尉,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是扶持李世民上

  • 房夫人虽霸道善妒,却深爱房玄龄,告诉我们恒卦“九二悔亡”之理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房玄龄

    恒卦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意思就是:恒卦九二。懊恼消失。《象》:九二懊恼消失,是能够长久保持中道的原因。这里九二为什么悔呢?因为九二是阳爻居阴位,是为不正位,其位不正,所以就难以长久,所以悔。那九二为什么又悔亡呢?因为九二虽然位不正,但其居下卦中位,在《易经》中,讲究的是中胜于正

  • 大唐名相房玄龄的崛起,五大原因缺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对角摄影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虽然高官厚禄,但在贞观年间,长孙无忌才是第一大臣,集外戚,功臣,权臣于一身,比房玄龄可厉害多了。房玄龄之所以被唐太宗重用,不外七个原因:第一是出身。出身是当时统治集团的入场券,没有出身,你再有才也不行。房玄龄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父亲房彦谦也是隋朝名臣,父子两人对隋唐之际的风云变幻观若洞火,有着极

  • 隋朝是因为杨广才灭亡的?大错特错,房玄龄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扇中历史标签:房玄龄

    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不在少数,乱世时期就存在很多短命王朝。比如说五胡乱华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这些大乱世中都出现了很多短命王朝。不过最为人熟悉的短命王朝就是秦朝,其次还有一个隋朝。与乱世的短命王朝不同的是,秦朝和隋朝都是大一统的短命王朝。这样的朝代在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杨坚最终统一了南北朝,结束

  • 嫉妒=吃醋,你知道吃醋的由来吗?竟与李世民和房玄龄的老婆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房玄龄

    贞观年间(627—649年),长安城太极殿一阁楼内,坐着一男一女两人。男子身穿龙袍,正襟危坐,神态威严,目光刚毅,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感觉,他冷冷的注视着眼前的女人。此男子便是天下之主,被称作“天可汗”的贞观天子李世民。在看此女子,双手紧紧的握着已经湿润了的手帕,低头不语,一副紧张至极拘谨约束的样了。

  • 一代名相房玄龄,怕老婆怕得要命,当朝皇帝亲自出面都摆不平!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代名相,其卓越的政绩,可谓是千古留名,而与之政绩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他那怕老婆的名声。房玄龄之怕老婆,那可是真怕,为此还惊动了当朝皇帝唐太宗。有一次,早朝结束,大臣们陆续退去,可房玄龄却一直徘徊在朝中,似乎不想回家,唐太宗感到很奇怪,于是便问了房玄龄个中缘由,可房玄龄的回答却令

  • 房玄龄:从书香门第走出的模范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鑫观史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一路务实苦干,平步青云到一朝宰相。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他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谋;他是“贞观之治”的伟大功臣,“房谋杜断”的一段佳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他一生的宣言。书香门第,年少聪慧房玄龄自小就是一个学霸,家里条件也是十分的殷实。一家三代皆名门出身,他的曾祖房翼,北魏年

  • 李世民给了房玄龄升官,房玄龄连夜写了一封信,道:我一定要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房玄龄

    公元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李渊终于打破沉寂,酝酿年已久的起兵计划得以实施。李渊率领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挥师南下,横渡黄河,直取关中。在渭北,李世民的辕门外出现了一位执仗而来的长者,这位长者比李世民年长20岁,李世民当时缺兵少将,求贤若渴,此人前来投奔,李世民立即有种相见恨晚之感,遂让他做自己

  • 大唐名相房玄龄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唐初著名宰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今陕西咸阳)令房彦谦之子。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七岁时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今山西汾阳)县尉。李渊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后,房玄龄投靠秦王李世民,任典管书记,积极参与谋划,选拔人才,

  • 房玄龄是谁?房玄龄有哪些贡献?房玄龄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生于北周武帝元年(578),其父房彦谦,精于五经,有词辩,在隋做过司录刺史,清廉善良,其俸禄,常周济亲友。他曾对房玄龄说:“人皆以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隋书•房彦谦传》)房玄龄从小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博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