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敬请关注!
藏王松赞干布那时候,西藏还没有自家种的五谷,大家吃的是一种野生的燕麦,所以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的苦。
藏王松赞干布听人说,内地汉区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好,吃的、穿的啥也不用愁;还听说内地有个文成公主,人年轻,又长得漂亮。
于是他心里就想:内地的汉人真能干呀!要是能把这个文成公主娶来,内地一定会派很多人来帮助西藏。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因此,藏王松赞干布就准备派人到内地去求婚。
他手下有个大臣叫嘎瓦,聪明能干办法多,又到内地去学过木匠和铁匠,藏王决定就把他派去了。
大臣嘎瓦动身的时候,藏王叫他带了许许多多的物,又是金银,又是珠宝,又是大象,又是骏马,尽是些贵重的东西。
当时,不光是西藏派人去了,就在大臣嘎瓦达到内地之前,印度、波斯等很多国家也派了使臣到内地去求婚。
使臣们到内地以后,先是朝见了皇帝。
皇帝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国家都要求娶公主,可我就只有这一个姑娘,我不能让她远远离开爹娘,嫁到你们那儿去啊!”
后来,皇帝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
第一次,皇帝派人牵来一百匹马驹,一百匹母马,叫使臣们找出马驹的妈妈,看哪匹马是哪匹马生的。
别的使臣都抢先跑去,他们把毛色相同的分在一块,只当自己黄色的马驹就是黄色的母马生的,黑色的马驹就是黑色的母马生的,白色的马驹就白色的母马生的,结果都分错了。
西藏使臣嘎瓦是最后去分的。
他先是把马驹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当中去,马驹一看自己的妈妈来了忙去吃奶。
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地找,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嘎瓦虽是成功了,可皇帝说,光是这一次不行。
又派人找来一百只小鸡,一百只母鸡,叫使臣们把哪只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都给认出来。
别个使臣都觉得很头疼,有的说:“这件事儿很难办,小鸡又不是我孵的,我怎么认得出来啊!”
另一些使臣也是直叹气,他们硬着头皮到鸡群里面胡乱认了一阵,可是没有一个认对头的。
嘎瓦喂过鸡,他晓得吃食物时,小鸡老爱跟母鸡在一块儿。
于是先把小鸡、母鸡分开,到喂鸡食的时候,把母鸡一只只叫到鸡群中,小鸡一见母鸡,就跟着啄食物去了。
不到半天工夫,全认出来了。
皇帝又出了一个难题,要各个使臣在一天内把一只羊的肉全吃光,皮子鞣出来,还要喝一坛酒,然后自个儿走回住处去。
到时候,别的使臣连半只羊也没吃完,连半坛酒也没喝光,就胀的胀倒,醉的醉倒,一个个都不行了。
嘎瓦去的时候拿一团线,把一头拴在住处的门门上,边走边褪着线团到宫里去。
他边喝酒吃肉,边鞣羊皮,不知不觉地就把羊肉吃完了,羊皮鞣出来了,酒也喝光了。
他也有些醉了,可是他边走边缠着线团,还是走回去了。
这还不算什么,嘎瓦回去以后,又故意打了一壶酒来慢慢喝。
皇帝派的人来看嘎瓦,瞧见他还在喝酒,十分惊讶,赶忙跑去对帝讲:“了不得,了不得!别人都醉得不省人事,我去看那个西藏的使臣呀,走回去了还在喝呢!”
皇帝一听,也非常诧异。
第二天,皇帝把各个使臣叫去,给了一块很大的玉石,要他们把上边的一个洞眼用线穿起来。
这个洞眼呀,很小很小,从这面到那面,要经过一条曲曲弯弯的孔道,很长很长。
那些使臣以为好穿,都争着去要,可是任他们怎么穿也穿不好,时间长了,有的把老闭着的一只眼睛都眯得睁不开了,有的把脖子也给弄歪了。
嘎瓦可有些为难了,他没同他们抢,只是悄悄坐在一棵大树底下想办法。
他忽然看见一只蚂蚁从小洞里爬出来,灵机一动,就想出一个好办法。
于是轮到西藏使臣穿玉石时,嘎瓦把丝线拴在一只蚂蚁的腰上,然后把它放到洞眼上去慢慢吹气。
蚂蚁一步步地往里爬,整整四天工夫才从另一个洞眼爬出来。
现在,蚂蚁的腰为啥很细呀,就是那个时候穿洞眼给勒细了的。
蚂蚁替嘎瓦把玉石穿通了,功劳很大,后来嘎瓦回西藏的时候就从内地带了好些蚂蚁回来。从那时起,西藏就有蚂蚁了。
嘎瓦把穿好的玉石送去交给皇帝看了,皇帝说,还不行。
没有等几天,皇帝又把各个使臣叫在一起,对大家说:“过两天,我叫五百个姑娘来,文成公主也在里面,大家都去挑选好了;哪个认得出来,就一定把公主嫁到哪一国去。”
嘎瓦回去以后,心里很着急,觉得这件事真是难办。
你想吧,他从前虽说到过内地,可从来也没有见到过文成公主,怎么有把握认得出来呢!
后来,他找到一个邻居的汉族老妈妈。
嘎瓦对老妈妈说:“过两天,皇帝爷就要叫我们去认文成公主了!那里共有五百个穿戴一样的姑娘在一起,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公主,怎么认得出来呢!阿妈,请你帮帮忙吧。”
老妈妈很乐意帮助嘎瓦。
因为她的女儿在宫里当侍女,她也知道这件事情,就悄悄告诉嘎瓦:“一半姑娘在前边,一半姑娘在后边,文成公主在中间。公主的脸蛋不太白,牙齿非常整齐,公主的头上有两只蜜蜂在绕圈,一只是金蜂,一只是玉蜂。”
临走的头一天晚上,别的使臣到处打听文成公主是什么样儿,忙得连觉也没有睡,结果半点风声也没打听到。
第二天,挑选的时候到了。
宫殿上站着五百个姑娘,五百个姑娘的穿戴都一模一样。
每个使臣的手里都拿了一杆小旗,要选中哪一个姑娘,就把小旗插在她的背上(藏族定亲习惯)。
别的使臣抢先挑选,每个人都找了一个姑娘,后来一看都不是文成公主。
嘎瓦拿着小旗在姑娘们的身边走来走去,装着决定不了的样子,可是他早看见有两只蜜蜂在一个姑娘的头上绕着,他认出是文成公主,就走到公主身边把小旗插上。
所有的难题都一个个被西藏的使臣解开了,皇帝暗暗称赞嘎瓦。
他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藏王就更聪明能干了。想来想去都觉得很不错,就答应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
文成公主快要动身了,有一个大臣对皇帝说:“让公主先走吧,最好把西藏的使臣留下来,他很聪明能干,办法多,有什么事办不了就可以找他。”
皇帝觉得很有道理,就把嘎瓦留下了。
文成公主先出发到西藏来了。
她从内地带了青稞、豌豆、油菜籽、小麦、荞麦五样粮食种子,带了耕牛和奶牛,带了白的、黑的、蓝的、黄的、绿的五种颜色的羊。
还有许多内地的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来了。
就从这个时候起,西藏才有了五谷,老百姓才学会了耕种和工艺。
半路上,文成公主过一条大河时,正好碰上涨大水,把羊给冲跑了。
公主很着急,直叫“白羊、黑羊快回来!”把其他三种羊给忘了。
结果那三种羊被冲走了,一直没有回来。
所以现在西藏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羊。
进西藏境内以后,文成公主到了工布。
在工布一个叫“鲁朗”的地方,遇见一条小河,过不去。
然后公主找了一根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过去了。
后来,我们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纳桑巴”,意思是中原桥。
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过不去!”
文成公主听了,马上拔一把羊毛撒在大地上,就走过去了。
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撤了这把羊毛呀,所以鲁朗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文成公主又过了一座大山。
后来,我们老百姓就把这座大山叫做“甲惹”,就是“公主山”的意思。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公主、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藏王松赞干布。”
乌鸦说:“哎呀,藏王都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
公主听说藏王已经死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于是就在达尤龙真这儿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下来,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藏王。
文成公主心里难过极了,没有心思梳妆,于是右边的头发散了也没管它。
因此,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个样。
过了好些日子,文成公主心里想:“就是藏王真死了,我也应该去看看呀!”
碰巧这个时候,神鸟天鹅从远方飞来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藏王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不要住在这儿,请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祥如意!”
文成公主听了,十分感激神鸟天鹅,马上就动身往拉萨赶去。
走着走着,乃巴山把路给挡住了,大伙走起来很不方便。
文成公主就动手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了。
背山的那个时候,一只狗向文成公主咬来,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边还留有文成公主的脚印和狗爪印。
最后想说:这是流传于林芝地区的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假的,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不一样。
其实大家不必认真,这只是一种百姓之间的流传故事,正是文成公主的到来,才使那里的住民得到了很多进步,也能看出人们对文成公主的尊敬。
民间故事传说是民众的精神文本,也是民众教育、娱乐的重要形式。
一地一历史,一地一人文。
民间故事传说是了解和融入一地的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