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杂谈——孟浩然的“失意”人生

历史杂谈——孟浩然的“失意”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梦里一花 访问量:4834 更新时间:2023/12/24 17:42:54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千年前的盛唐时,由于朝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天下学子的人数增多,再加上唐朝统治者的推崇,使得盛唐诗歌成为了唐朝一个最为突出的标签。

在繁盛的唐朝,也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盛唐诗人,例如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以及杜甫、孟郊贾岛、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李贺等等,均被认为是唐朝诗歌的代表人物。

而在其中有一位诗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就是孟浩然。

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但处处都充满着失意与遗憾,令后世无数人为之悲叹。

孟浩然能够闻名于后世,其中主要有两个缘由:

第一个就是他尽管活动于政治领域较为清明、对诗人学子们机遇相对较多的盛唐时期,但却一生没能步入仕途终身布衣;

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作为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人,其诗中清逸、平淡、自然的风格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有唐一朝对于那些一心想要步入仕途的人来说,倘若自己终身布衣就相当于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张空白工作经历的简历表。

孟浩然从他少年时期就开始刻苦读书,并且在归隐鹿门山的时候,

就挥笔写下了自己“书剑为志”的目标,将步入仕途当作自己一生追逐的理想,并且怀揣着炙热的理想踏上了这条充满无限辛酸与坎坷的道路。

少年诗才,漫游求仕

公元690年,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书香家庭。

孟浩然的父亲使用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作为自己新出生的儿子之名,以此来希望能够让孟浩然长大之后能够拥有一身浩然正气,并且能够光耀门楣。

孟浩然果然没有辜负其父亲的期望,在少年时期就熟读四书五经而且对前朝诗人的名作都很爱不释手。

在家后面的桃园落英缤纷,桃花满地之际,孟浩然当即写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千古名篇,使还没有达到弱冠之年的孟浩然直接成为了四里八乡家喻户晓的人物。

孟浩然本就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因此按照一般读书人的人生轨迹此时就应该开始参加科举开始,寒窗苦读最终步入仕途了。

孟浩然亦是如此,在公元706年,孟浩然参加了襄阳的县试,这也是科举考试的第一个阶段。

在考试中,孟浩然将诗赋、试策、帖经三场考试一气呵成,对答如流。

在极具文采的文笔加持下,年仅十八岁的孟浩然成为了此场县试的第一名,孟浩然的名气也变得更大。

没想到接下来本该准备参加襄州府试的孟浩然却突然撂了挑子,并且向家里人表示了自己拒绝参加襄州府试的决心。

这是因为此时的唐朝正好是武则天代唐立周的时代,朝政可以说是一片混乱,许多地方的治安也变得极为松散。

孟浩然认为自己不能够为这样腐败且纲常破败的朝廷做事,因此一气之下拒绝了参加襄州府试的机会。

但是孟家对孟浩然的叛逆十分不解,使孟浩然与自己家族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因此在与家里闹僵的情况之下,年仅二十岁的孟浩然直接选择了离家出走,还决定要去鹿门山归隐,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

但是在归隐的时候,孟浩然结识了一位叫做韩襄客的歌女,两人一见钟情互生情愫。

在孟浩然提出要娶韩襄客为自己的妻子之时,果不其然再次遭到了自己父亲的拒绝。

没想到孟浩然直接在韩襄客家中拜天地结为了夫妻,孟浩然的父亲不久之后就病逝了。

这次之后孟浩然对自己做了一次十分深刻的反思,并且逐渐希望能够通过苦心读书、修身养性,有朝一日能在朝为官,这样也能完成父亲生前的意愿。

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写了一首《书怀贻京邑同好》,他慨叹自己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却仍未能够成功步入仕途,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年少时期十分喜爱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因此他也在诗中表露过与陶渊明一样因不想再“守固穷”所以表达出了他想要步入仕途结束归隐的思想。

孟浩然曾经写诗说“圣主贤为宝,君何隐遁栖”,这句诗直接表达了他骨子中所含有儒家思想那种只有在政治清明时期才应该出来为国效力做官的意识。

可见此时号称退隐鹿门山的孟浩然已经萌生了要出山入仕的心思,并且后来直接付诸行动,再次踏上了求仕之路。

科举失利,错失仕途

公元727年,孟浩然为了完成自己入朝为官的抱负,三十八岁的孟浩然首次踏上长安的土地参加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大考。

没想到此时的他早已经没有了当年年少时期的那种一气呵成的才气,导致这次科举考试他并没有上榜,自然也没有登科入仕。

但是此次长安之行却让他结识了许多久负盛名的大诗人。

尤其是在长安做官的大诗人王维,王维与孟浩然一见如故,不仅热情地为孟浩然画像,还在外界积极地宣传孟浩然的诗作,为孟浩然日后能够步入仕途积攒名气,补充人脉。

孟浩然也因此开始在人才辈出的长安城中变得小有名气,就连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都成为了孟浩然的好友。

孟浩然能够在历史上以一位伟大的诗人名留青史,而且当时的唐朝正值唐玄宗执政前中期政治可以说是一片清明,

同时此时唐朝已经是处于一种以诗赋取仕的时代,

例如李白就因为写诗特别出色而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最后在朝中获得了一官半职。

按理说凭借孟浩然的诗才应该也能和李白一样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从而实现自己入朝为官的抱负,但没想到孟浩然却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擦肩而过。

孟浩然曾经“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小的时候不仅在县试中一帆风顺,而且经过数十年的学习现在也已经是满腹经纶,

还又得到了大名人王维与张九龄两人为他在外宣扬自己的诗与才华,因此这次在长安考试的失利让孟浩然信心受到了大挫。

尽管想要直接向唐玄宗上书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又十分的犹豫不决,这样的摇摆不定也让孟浩然剩下的人生十分失意。

在这样失意的情况之下,孟浩然写下了《岁暮归南山》表达了自己极其复杂的心绪。

这首诗也成为了一首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失意诗。

为何说孟浩然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擦肩而过呢?

这是因为孟浩然这首著名的失意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就出在孟浩然把这首诗念给了唐玄宗。

有一次孟浩然受到王维的邀请前去翰林院参观,同时进行一些文学上的谈论。

没想到就在两人相谈甚欢之际,唐玄宗突然驾到这让两人十分恐慌。

这是因为在古代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平民如果没有被皇帝召见的话是不能直接面见皇帝的,因此孟浩然只能先行躲到翰林院王维房中的床底下,以此来躲避见到唐玄宗。

唐玄宗与王维久谈甚欢,王维感觉孟浩然十分的难受因此直接向唐玄宗请罪并且说明了缘由,唐玄宗并没有在意孟浩然的行为,而是反问是不是襄阳的那个孟浩然,这是因为孟浩然在长安已经是小有名气。

唐玄宗得知就是孟浩然之后就让他当场念一首自己的诗赋,孟浩然没有思考就将自己失意时作的《岁暮归南山》念给了唐玄宗听。

没想到其中一句“不才明主弃”让唐玄宗勃然大怒,认为孟浩然是在怨恨自己没有提拔他做官,将孟浩然斥责一顿之后就直接拂袖而去,这件事情也让孟浩然彻底与自己入朝为官的理想抱负失之交臂。

归隐襄阳,隐士共鸣

长安科举考试的失败以及唐玄宗的贬低让孟浩然不得不放弃自己入朝为官的抱负而离开京城转而踏上漫游隐居的归途。

他最终隐居襄阳,时隔数十年他再次变成了他二十岁的样子。

他有的时候心平气和地说出“跃马非吾事,狎鸥真我心”,有时又故作什么事都未发生,十分洒脱说出“沧洲趣不远,何必问蓬莱”,“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这样的千古名篇。

他似乎从少年时期开始就选择好把隐士作为自己一生的归宿,从二十岁起一生都走在归隐的路上。

他的生活当中也充杂着许多平静,例如“余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闲”,“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这样的诗句。

这样平静安逸的诗句颇有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潇洒。

纵观孟浩然的一生,或隐居鹿门,泛舟洞庭,或干谒求仕,赴京应举,或漫游吴越,归卧襄阳,或爽约韩朝宗,入幕张九龄,进退出处之间,好像杂乱无章,难以把握。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孟浩然不过是在仕隐两极之间摇摆的诗人罢了。

当他发现,苦读十年后只是空有才华而志不能得,一切的不顺难以消解,只能而走上归隐之途。

标签: 孟浩然

更多文章

  • 孟浩然:一生任性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孙,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在古代诗人中负有盛名,同时代的大伽级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是他的铁哥们,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他性格耿直潇洒,崇尚气节、喜欢帮助患难的人,但一生却十分任性,过知天命年后仅

  • 诗人王维的热血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王维

    王维的青年时期也是热血沸腾的,诗作上清新明快、豪迈健康,一看就是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大好青年。特别是他刚进入公务员行列,立志做一位心系天下兴亡的爱国好青年,所以他的青春期是一位三好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早期的作品以军旅、边塞生活为蓝本,写下了《从军行》》、《观猎》、《出塞作》、《组诗.少年行》

  • 大唐诗人李白和王维同朝为官,为何老死不相往来,有何恩怨情仇?

    历史人物编辑:瞳眼天下标签:王维

    大唐诗人李白和王维是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尤其是在天宝年间,两人同朝为官然而,却一直不相往来,两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恩怨情仇呢?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一些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一、 李白和王维的生平背景李白号称“诗仙”。兴趣广泛,学诗画、弹琴舞剑,热爱自由高远的诗歌创作

  • 李白和王维同一年出生,去世也仅差一年,为何一生没有任何交集?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王维

    在古代中国诗歌史上,可谓人才济济,这种出色优秀的古诗词文学家们通常喜爱喝酒聚会,填词赋词,他们聚在一起,谈时事热点,互赠诗词,因而结识了很多的朋友,留有一段深厚的情分。例如杜甫和李白,李白和汪伦等等。殊不知,有两位诗人,他们生在一个时代,也都拥有极为优异的文学技能,都算是古诗文界中的引领者,他们甚至

  • 王维的一首禅诗,恬静淡泊,大彻大悟,富有禅趣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维

    王维虽然是盛唐诗人,却经历了安史之乱,见证了大唐由盛到衰的过程。他目睹了很多流离失所和家破人亡,自己也遭遇了人生最难以忘怀的困窘境遇。于是局势稳定后,他就半官半隐,身在朝堂,却心在田野山庄。他在自己的辋川别业追寻陶潜的遗风,心境闲适而超然,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既洗涤心灵又寄托安逸。王维诗画

  • 诗人王维的一生,竟然暗恋着一个不该爱也不敢爱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王维

    唐宋时期社会安定繁荣,为我国文学提供了发展的温床。这个时期的诗词歌赋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鼎盛,由此也诞生了很多的文人墨客,诸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等著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词都别具风格特色,人生经历也曾让人羡慕不已。像王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写下许多动人的篇章,被世人尊称为“诗佛

  • 王维的名句,李商隐的名句,杜牧的名句,全是经典,收藏细品!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维

    各位诗友们,大家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王维、李商隐、杜牧作品中的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闲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吧!一、王维,唐朝诗人,外号“诗佛”。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王维《息夫人

  • 大唐明星孟浩然:李白王维等大咖当小弟,却被粉丝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王维

    大唐历史上最具魅力的诗人孟浩然,李白王维王昌龄等大咖甘愿当小弟,却被自己的朋友兼粉丝“害死”!王维和孟浩然要说历史上最出名的诗人,知名度最大的就是“大李杜”,“小李杜”,白居易,李商隐,还有“诗神”陆游和“词神”兼职美食吃货苏轼(会吃还会做)等人了,但要说最具魅力的诗人,恐怕孟浩然就笑傲群雄了,在群

  • 王维有“诗佛”之称,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是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才情高,颜值高,少年得志,后虽遇到坎坷、悲痛终能泰然处之,淡薄名利,看透炎凉,终修得“诗佛”雅号,作品流传千古!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 王维和孟浩然均为唐朝山水田园诗人,但孟浩然成就略逊于王维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王维

    唐朝诗人王维与梦浩然有“王孟”之称,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唐朝在我国诗歌文学领域里,属于鼎盛时期,其中伟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著名的诗人就不计其数。王维与孟浩然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对后世都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都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人将他们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