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医学本科生的学生授课,讲授的是“外科消息”这一章节,现在的学校要求课堂中要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思来想去,没找到合适的亮点,倒是想起了唐朝帅哥--孟浩然。孟浩然,唐代很出名的一位诗人,相当于现在的歌唱艺术家,类似于今日的华语歌坛的明星--许巍,他的诗词有种田园派的唱法,最浑然天成的诗:《春晓》,最亲切纯朴的诗:
《过故人庄》
。,很多人都懂他的诗,但这位帅哥到底因为什么原因离去的,很少有人知道。下面,让我跟大家解说一下。
孟浩然画像,在唐代属于帅哥明星
孟浩然,在为官一途并不得志,抑郁的心情也带给他一个孱弱的身体,在他的一生中,一共有过四次大病,而最后一次导致他伤亡的疾病,便是咱们今天所说的“背疽”,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背上长的“疮”。《新唐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开元二十六年( 738) 的夏天,孟浩然当时身处张九龄幕中,在此期间患上背疽,束手无措之下告老还乡,回到湖北老家襄阳养病。不幸的是,他没能碰上外科名医--华佗,导致一个小疮迁延不愈,由急性消息转为慢性消息。如果不是好友王昌龄,或许又是另一个结局,然而并没有然而。
好友送别
两年后,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好友相聚一醉方休。背疽,在古代这是十分危险的疾病,孟浩然经良医诊治,病将痊愈但须忌口,忌中医讲的“发物”,尤其不能吃鱼。两位好基友相谈甚欢之际,服务员小姐姐上来了一道襄阳河鲜绝品“查头鳊”,生猛海鲜、名师主理,一时间,浩然同学将医嘱抛在了九霄脑后,猛吃海喝。然而,“浪情宴谑,食鲜疾动”,慢性消息急性发作,消息扩散,并发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因消息性休克,孟浩然永远闭上了诗人的睿目,终年五十二岁。
背疽、就是背部的皮下软组织化脓性细菌消息
西医外科医生都知道外科消息性疾病,尤其是百姓口中所说的“疮”,其实就是西医所说的痈,也就是多个相邻的毛囊消息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的“脓头”或“脓包”,这种浅部组织化脓性消息,由化脓细菌消息导致的,多见于金黄色葡糖球菌消息所致,常见于皮脂腺丰富的背部。在外因作用下或者免疫力低下时候,消息扩大导致全身消息,脓毒症、败血症,危及生命。
古代常有长背疽就伤人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战胜背疽
为什么单单吃个河鲜,就能要了孟浩然的性命呢?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医所讲的“发物”(fā wù)。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也就是食物的“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也是食物的“发性”,这类食物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常见的发物有以下几种:海鲜类、蔬菜类、肉类、调味品、水果类、酒类、冰制品等。其中,海鲜类:如黄鱼、鲤鱼、虾、蟹等水产品,此类食物咸寒而腥,具有攻发的作用,少量食用没有大碍,多食就会损伤脾胃,容易引起旧病复发。尤其是水肿、
黄疸
以及痈疽外伤者,应绝对禁食;调味品:葱、姜、蒜之类辛辣刺激食品,属于热性食品,在伤口愈合期间应该禁止食用;酒类:白酒、葡萄酒、米酒、啤酒等,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浩然同志估计因为这道宴席,大量食用上述三类发物,导致消息扩大,炎症难以控制。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三种可能性:一、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体功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激素过量时可诱发消息扩散、溃疡危险、癫痫发作等。二、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爱好反应性疾病复发。如: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三、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消息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