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仁弱的后主李煜是如何被赵匡胤一步步逼反的

仁弱的后主李煜是如何被赵匡胤一步步逼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安内史 访问量:1334 更新时间:2024/1/3 7:39:26

导读:李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被后人评为"中国第一词帝"。李煜的一生本不想继承皇位,但是历史的抉择却不是他能决定的,南唐的命运最后也在他任弱的性格里选择了它最终的走向——灭亡。

生而不凡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的七夕节,父亲是南唐中主李璟。李煜从小便是大多数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既恭敬仁孝又善于书画,因为他丰额骈齿,一目重瞳,所以才遭到了长兄太子李弘冀的猜忌。要知道古代只有帝王才能拥有那样不凡的长相,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李煜醉心于书画之中,还给自己取了"钟隐""钟峰隐者"这样的号,用来表明自己无心皇位。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李煜的长相和才情注定他不能抽身远离庙堂而寄情书画,生在帝王家就算你没有争雄之心,也会被逼着走这条路,这就是李煜生在帝王家的命。

继位为帝都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对皇位心心念念的太子李弘冀还没当上皇帝,便早早病逝了,而无心皇位的李煜,在他死后却被李璟立为了皇太子。战乱的年代从来都不缺将军,但是缺少创作书画的才子。李弘冀的死,让本来寄情书画的李煜再也没有选择。建隆二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为帝。

陆游《南唐书》卷三: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更名煜。居丧哀毁,几不胜,赦境内。

南唐国情其实早在李璟时期南唐国力就开始衰退,寿州一战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南唐军队一溃千里,在万般无奈之下李璟只好向柴荣请降,尽献江北之地。之后李璟又去国号,迁都,改称江南国主。李煜继位后,赵匡胤已代周建宋,于是他便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朝贡,赵匡胤此时还没有腾出手来收拾李煜,所以便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李璟,顺带恭贺李煜继位。

李煜知道现在的南唐绝对不是北宋的对手,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一个上马提刀,搭弓射箭的雄主,所以李煜对于南唐国情和自己的定位很准确,对宋朝一直表现的很恭敬,这也是赵匡胤不得不逼反李煜的原因。

逼反李煜随着后蜀和南汉的相继被灭,赵匡胤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南唐,对于赵匡胤来说机会终于来了。但南唐后主李煜一直对北宋表示恭敬,为了逼反李煜,赵匡胤开始了自己筹划的阴谋。开宝四年(971年)十月,赵匡胤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极为恐慌,像父亲一样去国号,自称江南国主。之后他派其弟李从善入宋朝贡,顺便上奏罢除诏书不直呼其名字的礼遇,结果赵匡胤同意了他的建议。但却扣下了郑王李从善,李煜多次请求释放李从善均遭到北宋拒绝。

陆游《南唐书》卷三:甲戌岁秋,国主上表求从善归国,不许。太祖遣阁门使梁迥来,使从客言曰:"天子今冬烧柴祭天,国主宜往助祭。"国主不答。九月,复遣知制诰李穆为国信使,持诏来曰:"朕将以仲冬有事圜丘,思与卿同阅牺牲。"且谕以将出师,宜早入朝之意。国主辞以疾,且曰:"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作为一个帝王能够做到如此,其一,是李煜骨子里软弱,面对强大的宋朝,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其二,面对一个能征善战的帝王——赵匡胤,南唐上下无计可施,可悲可叹,偌大一个国家的命运只能是听天由命。

国破人亡开宝七年(974男),赵匡胤以祭天为由召李煜入京,李煜知道赵匡胤打得是什么主意,便托病推辞。李煜要是来了赵匡胤到可以少废一些周折就可以灭亡南唐,但是李煜拒绝了奉诏,其实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其实不管李煜奉不奉诏,赵匡胤都几经拿住了李煜。得知消息的赵匡胤立刻派颍州团练使曹翰出兵江陵,同时命宣徽南院使曹彬随后出师,水陆并进。

李煜真的被赵匡胤给逼怒了,索性彻底和北宋干了起来,为了能有个共同对抗北宋的盟友,李煜拉拢了吴越王,向他讲述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吴越王却不看好李煜,向赵匡胤投了诚,发兵攻打南唐。开宝八年(975年)六月,北宋与吴越会师,进发润州,留后刘澄投降。看到如此紧急的情况,洪州节度使朱令贇发兵十五万救援南唐,却因天气问题导致全军覆没。李煜看没有了指望,便派徐铉入宋请降,徐铉跟赵匡胤说,"江南对北宋都很恭敬,国主只是因为生病才没有入朝朝见,绝不敢抗诏呀!"赵匡胤则霸气的说,"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上怒,因按剑谓铉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铉皇恐而退。

由此可以看出,统一华夏是赵匡胤的目标,南唐灭亡只是早晚的事。

后来南唐被灭,李煜也被迫迁往开封,最后凄凉去世,而赵匡胤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则流传千年。

结语:李煜,在历史上是亡国之君,但是如果在盛世之时,说不定也是一个好皇帝。也正是因为亡国之君的李煜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和度过的那些岁月,才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词句。

标签: 李煜

更多文章

  • 梦的补偿作用:如何理解李煜与晏几道梦词创作差异?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李煜

    李煜、晏几道创作了大量描写梦的词作,二人堪称五代至北宋梦词数量最多的词人,梦境对于他们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李煜、晏几道二人的词作在艺术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他们的词作中,“梦”字出现的数次和频率也都是非常高的,他们或直接描写“梦”境,或借用“梦”来传达细腻的感情体验、寻找心灵的慰藉,我们几乎

  • 历史上真实的南唐后主李煜,黑锅背了千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李煜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有很多,大小皇帝算下来好几百,但是皇帝们在艺术造诣上出类拔萃的却是凤毛麟角,而南唐后主李煜绝对算的上其中一个,诸如虞美人中的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是有这样的千古名句李煜也被后人尊为第一词帝。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第一词帝的称谓使得李煜被了近千年黑锅,为什

  • 李煜到底是怎么死的,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李煜

    公元978年七夕,这一天正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当晚,随同李煜一道归降的后妃们,齐聚在李煜寓居的小楼院内。他们打算一举两得:既为李煜拜寿,又为自己乞巧。虽然场面、气氛无法同亡国前相比,但还像往常在金陵一样,也在庭院里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放祝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酒食瓜果,还有拜月乞巧用的金针彩线。

  • 李煜做了一件荒唐事,祸害了1000多年,无数女子苦不堪言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李煜

    李煜,一个被皇帝职业耽误了的文学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他的政治成就远远没有文学成就出彩。在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24岁的李煜偏安于金陵,虽然兴兵抗宋,但是仍然不忘安逸享乐。在此期间,他的一个动作,让后世的女子苦不堪言。宋初的金陵城,一江春水还算平静,江边的皇城里,李煜正在和小周后嬉闹,宫内的花前月下完

  • 古代诗人怎么借诗抒情?李清照和李煜告诉你,肉麻起来什么叫车神

    历史人物编辑:候塞雷历史手札标签:李煜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这一句出自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点点几字绕在心头,从赋诞生以后衍生诗词文化,在中国文坛中深受历朝历代文人的喜好,无事饮酒唱和几首词表达自己的心事,但是诗词诸句需要仔细推敲研磨,或成佳句流芳百世,诗词中蕴含诗人深厚的情感,反映是是诗人生活社会的情况和一生经历。中

  • 李煜最出名的一首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李煜

    世上人都有多重身份,李煜也不例外,而且他这两重身份都受到世人瞩目,第一重就是南唐后主的皇帝身份,但是在这重身份上的他并不光彩,与宋对抗的最后却战败投降,作为皇帝一直被后人诟病。但是第二重词人的身份却令人刮目相看,李煜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在书法、绘画、音律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有人感叹他生错了位置,不

  •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李煜不是一个皇帝,李隆基没有宠爱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李煜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很多的英雄,他们的底色都是“悲凉”的,或者可以说就是一个“悲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说到历史上的“悲剧”英雄,不禁就想起了杜甫《蜀相》这首诗中所写的。每次读到这首诗,就会由衷感叹诸葛亮不得志的一生,如今看来孔明也算是一个“悲剧”英雄

  • 李煜:“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瞅你那点出息

    历史人物编辑:花红叶绿的精彩标签:李煜

    宋朝是从五代乱世走过来的,他们比谁都知道那个乱世动荡的可怕之处。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不得不从事武业而四海为家,就是这样一条好汉,还到处不受人待见,理由是他置办不齐一套属于自己的战斗装备,也是那个时候的赵匡胤太过贫穷,任谁业没有想到他后面会成为继唐朝以后再次统一中国的英雄人物。北宋

  • 后主李煜为皇六子,为何能继承皇位,一文带你读懂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李煜

    李煜是一代词宗,开启了宋词的篇章,及至后来的晏殊、苏东坡等名家大作也是承其后,但他却也是一位帝王,是南唐的主宰人。南唐历经三朝而亡,分别是唐烈祖李昪、唐元宗李璟、唐后主李煜。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王朝,占据富庶之地,却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唐元宗李璟继承父亲李晟的皇位时南唐还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

  • 如何理解:李煜的“一晌贪欢”,失去了南唐的“天上人间”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李煜

    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才华的皇帝,莫过于宋徽宗的字画,李煜的诗词。两位亡国之君,在文化艺术的领域,反而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层次。宋徽宗偏重于字画,想要了解他比较抽象,而李煜偏向于诗词,从字里行间,我们就可以去了解,这位亡国之君,各个时期的心态变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