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刚正不阿的包拯,为何打算斩杀自己的好帮手公孙策呢?结果如何

刚正不阿的包拯,为何打算斩杀自己的好帮手公孙策呢?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培 访问量:3813 更新时间:2024/1/3 0:23:57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能力水平再高的人,也经常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功。公孙策对于包公来说,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帮助包公解开了许多疑案。但有一次,因为一个重大案件,公孙先生却差点被包公杀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刚正包龙图。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历任监察御史、转运使、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他还曾职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因此人们称他“包待制”或“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下面,就聊点包大人的事迹。

———不畏权贵。逵任转运使时,因搜刮老百姓引发动乱后,派士兵抓捕参与动乱者拷问,酷刑之下导致很多善良的民众或伤或亡,老百姓把他恨死了,纷纷向上陈诉冤情。但王逵不仅有宰相陈执中贾昌朝等罩着,还深受宋仁宗的宠用,几乎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因此非常张狂霸道。包拯得知王逵的暴行后,接二连三地上了七次奏章。最后一次,竟然直接责问宋仁宗赵祯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此言一出,震惊了整个朝野,人们议论纷纷,暗地里指责宋仁宗等人包庇王逵。迫于舆论的压力,赵祯罢免了王逵。

——贤德为民。在天长县干县长时,包拯曾审理过一件棘手的案子。一天,一个老百来到县衙,击鼓告状说,他家耕牛的舌头被坏人割掉了,请求县大老爷捉拿罪犯。包拯接案后,暗自寻思:割了牛舌头,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这应该是仇家的报复行为。于是,跟这位农民说,回去把你家的牛杀了,然后把肉拿到到集市上去卖。农民说,这是犯法的行为,他不敢。在宋朝,擅自宰杀耕牛是犯法的。包拯说,不要怕,我为你做主,你按我说的去做可以引出割你家牛舌头的人。不出包拯所料,偷割人家牛舌头的人,看见牛的主人把牛杀了,想增加这家人的罪过,就赶紧跑到县衙告发,于是就自投罗网了。随之,令人费解的偷割牛舌案就破解了。

——廉洁自律。端州(今广东肇庆)出产砚台,此地的不少知府,都打着向朝廷进贡的旗号,变着法多收缴些砚台,用来给赠送当朝的达官贵人,以谋取自己的前途。包拯任端州知府时,下命令说,制造的砚台够进贡朝廷的就行了,不必多造。他虽然也很喜欢端砚,但在任时,没有私自拿用一方端砚。

包拯在他的家乡庐州做知州时,他的亲戚朋友以为这下好了,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就肆无忌惮地仗势欺人,甚至扰乱官府的正常公务。包拯了解了情况后,非常生气,决心大义灭亲,严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亲朋好友。当时,他的一位叔伯舅犯了法,包拯查明情况后,不仅没有考虑亲情关照他,而是依照法律将他的叔伯舅痛责一顿。这样一来,他的那些亲友都悄悄收敛了自己,再不敢为非作歹了。

包拯强力主张“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并且谆谆教诲后代。他曾订立《家训》,并将《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的东面,以告诫、明示后人。

性情公孙策。公孙策,是《三侠五义》(作者:清朝,石玉昆。)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个虚构的文学形象。

公孙策差点被杀的事情,缘于包拯奉皇帝之命南巡时,在太湖发现了一个命案。为了查明真相,包青天联合湖州的官吏一起侦查此案。后经过多方查证,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犯案嫌疑人江龙。江洋大盗江龙一伙杀了湖州刘巡抚,把将其伪装处理后沉入太湖,然后趁机假扮刘巡抚,目的是除掉包拯,因为包拯杀死了他的弟弟。

破案期间,有刺客多次暗杀包拯。展昭在与一个女刺客打斗时,夺得了女刺客的手镯。公孙策见到手镯时,不禁大惊失色,因为他也有一个与此一模一样的手镯。经过公孙策舍身查证,发现女刺客竟然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瞬间,亲情上来,理智下去了。亲生的女儿能不相认吗?能不相救吗?等父女相认并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们的公孙先生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女儿而羞愧难当,愧悔不已。为了补偿女儿,为了赎买自己的罪责,公孙策瞒着包大人,擅自放走了孟如意。公孙策,想用自己的命换取女儿的命。

包拯得知了公孙策的作为后,既深感痛惜,又非常气愤——自己的左膀右臂、患难之交、亲密无间的助手,竟做出了知法犯法的事,不可思议!沉静之后的包大人,虽说难以接受这不幸的事实,但仍毅然决然地将公孙策送入大牢,准备用虎头铡以正大宋王朝的法纪。当孟如意得知了父亲代替自己去死的消息后,立即向包拯自首,并且在公孙策的面前自杀,想免除公孙策的罪责。但是,我们的包大人却不理这一套,仍然坚持处决公孙策。幸而在展昭等人劝阻无效后,朝廷及时宣召赦免了公孙策,公孙策才没有被送入“虎口”。

幸哉,幸哉,公孙策!善哉,善哉,包龙图!

以包拯之廉洁奉公、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如此处置自己的挚友公孙策不也很正常吗?后世认为他是奎星转世,将他奉为神明,呼为“包青天”不也很有道理吗?

标签: 公孙策

更多文章

  • 包青天挥泪斩公孙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个女人而动手的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公孙策

    提起北宋,那可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啊!像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沈括等这些人都出自于北宋年间,说起北宋的名人,那就不得不说一说包拯了,人称包青天的包拯,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包拯一生大公无私,为百姓打抱不平,不畏强权,现在要是多几个像包拯

  • 铁面无私且一生忠义的包拯,为什么要含泪斩杀自己的好友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公孙策

    说起包拯,在中国,包拯就是正义的象征,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犯了罪,在包拯这里都会伏罪。都说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的,包拯也正是如此,在电视剧的剧情中,包拯有很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展昭,一个是公孙策,三人配合,查案所向披靡。在老版的包青天电视剧中,公孙策是曾被包拯判案过

  • 包拯逝世后,展昭公孙策等人去哪里了?结局让人痛心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公孙策

    “开封有个包青天...”看到这句话小伙伴们是不是有一种跟着吼两声的冲动呢?包拯可谓是我国史上清官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相关的影视剧极多,都是讲述了他铁面无私,为老百姓们出头,破解各种大案的事迹。除了包拯本人外,他周围的人也一样引人注目,比如有着南侠之称的展昭,尽心辅佐包拯的师爷公孙策,还有得力干将张龙

  • 盘点《少年包青天》10位主演现状,公孙策成投资人,庞飞燕嫁富商

    历史人物编辑:里路生活标签:公孙策

    《少年包青天》播出22年后,10位主演现状天差地别。第一位,周杰。周杰在剧中饰演男主包拯,本来前途大好的他却被恶意造谣,在舆论的压力下改行种大米,怎料如今的身家已经过亿。第二位,任泉。任泉在剧中饰演公孙策,俊俏的扮相至今让人难忘,只可惜他选择退圈转战商界,2017年成为中国顶级投资人前50,连王思聪

  • 为何再世诸葛公孙策,会被忠义著名的包拯,推上虎头铡问斩?

    历史人物编辑:小虎爱花草标签:公孙策

    为何再世诸葛公孙策,会被忠义著名的包拯,推上虎头铡问斩?虽然呢是个虚拟的人,但是好在人家给他设计的很完美啊,生动形象的再好不过了,因为他成为了我们永远能记起来的人,是心底的那一份期待和寄托。那么为了找出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候吧。那个时候呢在江南有着这样子的一群贼,作为首领的人叫江龙,那个时候

  • 从公孙策到聂宝华,赵阳“戏子脸”什么时候能火起来?

    历史人物编辑:美合日阿依标签:公孙策

    张译和陈雨锶主演《他是谁》开播会员大结局,相信很多观众都已经看过了。终于抓到了“88号案件”和“医学院肢解案”的真凶。而一心想找出伤害自己妹妹的凶手的聂宝华,却活不过真相大白,令人唏嘘。作为《他是谁》中第一个拥有“亮牌”的反派,聂宝华一出场就气场十足,名声非常恐怖。一条生路,保护妹妹。要不是他很会把

  • 从包公挥泪斩公孙策谈起:他何时被虚构出,有何时代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小雪说生活标签:公孙策

    被一位朋友问询,《包青天》中包公挥泪欲斩公孙策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听后觉得挺好笑。我喜欢历史,但对于影视剧实在不太在行。后来,看别的朋友说:公孙策因为女儿犯罪而包庇之,请求包公铡了他。展昭求情后,老天爷突然又是打雷又是刮风,包公就把他放了。最后,也没死成。但历史影视剧,还是需要遵从历史。不要把历史负面

  • 《包青天》又被翻拍,包拯颜值盖过展昭,公孙策造型太油腻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有话讲标签:公孙策

    相信很多网友对于由金超群、何家劲、范鸿轩等主演的93版《包青天》应该是记忆犹新吧,金超群把包青天刚正一面诠释很好,还加入一些的仁慈,特别凸显青天也有七情六欲的一面,观众容易接受。而他们三人组成的“铁三角”组合深入人心,同时何家劲版的展昭被网友认为最有气质的展昭,无疑是最完美的展昭,就拿现在网上常说的

  • 包拯铁面无私,一场凶案真相大白,马上把铡刀对准了公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公孙策

    说起包拯,大家都知道他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断案如神,人称“包青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朝堂之上时,包拯多次劝谏皇帝,不畏权贵,弹劾宠臣;在做地方父母官时也体察民情,颇有政绩,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是包拯的人生写照。后世更是将其神化,塑造出面如黑炭,额头上有月牙

  • 包拯什么要处死得力助手公孙策?其中的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公孙策

    宋代给后世留下来了许多十分有名气的历史人物,这一些人之中有武将还有文臣,自然他们出名的方法都是具有一些差别的。有一些是由于干了一些让人钦佩而变成古代名人,有一些则是由于行事令后世厌恶而日渐有名气。此次要讲的是宋代有名气重臣包拯的故事,包拯为何杀死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位帮他许多忙的公孙策的呢?当中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