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将张琼曾救赵匡胤一命,赵匡胤为什么却痛打张琼,致其自杀

大将张琼曾救赵匡胤一命,赵匡胤为什么却痛打张琼,致其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奇趣谈史 访问量:929 更新时间:2024/1/17 16:58:23

张琼是一员猛将,据《宋史》记载,他出身于武将世家,自幼便臂力过人,有百步穿杨的射艺。

时逢乱世,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的朝代。像张琼这样一身好武艺的,自然选择投军,这样未来才有好机会。

适逢后周禁军教头赵匡胤招募兵勇,张琼闻其名,便投在他帐下。

由于张琼善射,又勇武,赵匡胤便让他做了追随左右的警卫员。

当时赵匡胤因柴荣对他有知遇之恩,因此在攻打南唐时,每次出战必冲锋在前,颇为骁勇。

赵匡胤的兵士们受他鼓舞也士气极高,所以当时名气在外,为敌人所慑。

不过,也有顽强抵抗的敌人。比如攻打寿春时,由于墙高水深,再加上敌人防范极为严密,因此赵匡胤的军队一直不能前进。

赵匡胤于是和兵卒们一道跳入护城河,准备强攻。

城上敌人见赵匡胤等人想强攻,立刻以弓弩待阵,顿时万箭齐发,“矢粗如椽”,铺天盖地而下。一时兵卒死伤无数,赵匡胤丝毫不为所惧,径直往对岸游去。

突然,一箭向他直刺而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突然有个人猛地扑在他身上,替他挡住了那一箭。

赵匡胤定睛一看,正是张琼,只见那“矢粗如椽”的长箭正射中张琼的腿骨。

赵匡胤顾不上渡河,先把张琼拖回了岸边,为他处理伤口。但古代打仗没有军医,医药配备亦极为简陋,张琼倒不骇怕,让身边士卒生生替他拔了长箭,尽管血流如注,他亦神情自若。

由于有救命之恩,再加上张琼端得是条好汉,因此赵匡胤对他极为器重,从此后视他为心腹干将。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兵不血刃便取代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政权,坐上了皇帝之位。论功行赏时,张琼被提拔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

不过,由于皇位得来不易,赵匡胤对和他曾经共生死的开国将领们多有疑虑,总担心他们也会成为当初的自己。但赵匡胤毕竟还算仁慈,不愿意干“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所以他就找了个机会,玩了一把“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从而把兵权都收到了自己手中。

同时,他也赦免了弟弟赵光义的殿前都侯的职务。由于这个职位统领着殿前军上万余人,非信得过的人不能委任。因此,他想到一直对他忠心不二的张琼,一纸调令,他让张琼接替了殿前都虞侯这个重要职务。

为了防范大臣大将,赵匡胤还安插了不少眼线在一些重要岗位上。

这些眼线由于直接服务于赵匡胤,平时颇有些狗仗人势。但凡得罪他们的,他们便卯足了劲抓对方的小辫子。没有小辫子,就编排莫虚有的罪名,在赵匡胤面前大肆诬陷。

朝中大臣对此颇有微辞,但赵匡胤却认为一团和气绝对是要出事的,所以很纵容这些眼线去帮他盯着臣武将们的一举一动。

当然,赵匡胤为了监督张琼,亦在他的军营中也安插了史珪和石汉卿两个低级军官做眼线。

史珪和石汉卿由于得了使命,在军中颇有些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凡是敢于反抗他二人的,都遭到诬陷。大家深知阎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所以对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任他们欺凌。

张琼是个很正直的人,最见不得这种靠打小报告得到晋升的小人,所以数次当众斥责史珪和石汉卿,并口口声声称他们为“巫媪”。

在古代,男子被人轻贱地称为女人,已是羞辱,何况还被骂成老巫婆!所以史珪和石汉卿两人极恨张琼,四处搜集张琼的“罪行”。

很快史珪和石汉卿便向赵匡胤告了张琼一状,其罪状如下:

一是“擅选官马乘之”。意思是说张琼把军队里的马当作私人坐骑,差不多就是“公车私用”的现象。二是“纳李筠从于麾下”。意思是说把叛臣李筠的从人收为帐下。三是“养部曲百余人”。意思是说他养死士百余人。四是“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侯时事”。意思是说他经常在军营中诋毁前任赵光义。

赵匡胤把张琼召来盘问,谁知张琼不擅言辞,只是一味不承认。激动之余,言语上难免有所冲撞赵匡胤。

赵匡胤如今已是万人之上的皇帝,怎能由得张琼如此放肆,于是一怒之下,便命人杖责张琼。

石汉卿正巴不得赵匡胤下令,于是忙不迭拿起一柄铁杖往张琼头上猛击数下。

张琼立即被打得晕倒在地。

赵匡胤正在气头上,于是命石汉卿等人将张琼拖出去,打入大牢,待其醒后,再行审讯。

石汉卿得了命令,便把张琼押往大牢。

张琼在牢中悠悠醒转过来,深知自己凶多吉少,感念家中八十老母,心里悲愤难抑,于是解下腰带托人代交给老母,便自尽而死。

张琼死后,有正直的人为他说话,赵匡胤也意识到自己一时冲动,便命人查访,才知道张琼两袖清风,家中除了3个仆人侍候他的老母亲,根本没有百来死士。

知道真相后,赵匡胤便问石汉卿,你说张琼养部曲百人,那些人呢?

石汉卿却半点也不惶恐,泰然答道,陛下,这张琼不是凡人啊,他所养者,必以一当百。

赵匡胤并未惩罚石汉卿和史珪,只是拿了一大笔抚恤金给张琼的家人。又看他儿子还小,便把他兄弟张进安排了一个龙捷副指挥使的公职。

(参考史料:《宋史》)

标签: 张琼

更多文章

  • 新婚夜苏小妹给秦观设下“洞房三难”,答出才入洞房,你能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苏小妹

    秦观,字少游,宋朝文坛婉约派一代词宗,受到东坡词风的影响,最擅长抒写迁客骚人的孤独寂寞与才子佳人的儿女情长,以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芳千古,至今为人传唱不息。秦观是苏轼的学生,而他闹得满城风雨的“绯闻女友”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的名气虽不比哥哥大,但在民间传说中人气却异常的高

  • 秦观为何能写出凄美的《鹊桥仙》?是在七夕写给苏小妹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苏小妹

    #七夕#写七夕,最传神的,莫过于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其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实作为苏门四学士

  • 才女苏小妹出对联刁难和尚,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她脸红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苏小妹

    在古代的封建传统中,我国古代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依然有很多开明的文人家庭培养出了知书达理,甚至才高八斗的才女。古代男子也并非都不爱才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人才子还是会爱跟他们不相上下的才女佳人的。女方比武招亲的形式多见,被人津津乐道,而比文招亲的也有很多。说起才女,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女诗人李清照

  • 才女苏小妹、村女娄琬,歌妓陶心儿,这首歌颂永恒爱情的《鹊桥仙》,到底因谁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咖标签:苏小妹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咏“七夕”的词很多,但唯有秦少游此作最具灵性,最为脍炙人口。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上

  • 苏小妹调侃“清水河边洗和尚,浪浸葫芦”,和尚巧对下联化解尴尬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苏小妹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髙。”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年间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皆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世人大都只知道,苏家的男人们是才高八斗的文曲星,却不知道苏家还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苏小妹。苏小妹尽管是女流之辈,可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文学功底肯定不会差。作为家中

  • 新婚夜,苏小妹出对联“今夜断然无雨”为难,秦观一语巧入洞房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苏小妹

    宋代文学史上,三苏之名冠绝天下。殊不知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自幼跟随哥哥苏轼一起读书学习,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并且还不时地以诗词歌赋为工具,与哥哥嘻嘻打闹,并怡然自乐。当时秦观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得苏氏父子的喜爱,苏小妹在看到秦观的文章之后也是赞叹有加,对他心生爱慕。在父兄的促

  • 才女苏小妹出一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的绝妙下联,让她面红耳赤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苏小妹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经典传承,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更是流传千古。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都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精华所在,就比如对对子,从兴盛代现在,一直都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顶峰时期,无数佳句响彻千古,许多文人骚客在得意之时或者失意之际都

  • 苏东坡一上联:“饿鼠抢墙,妹妹画猫惊饿鼠”,苏小妹的下联,真叫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苏小妹

    对联文化一直以来受到了历朝历代文人骚客们的追捧,而每个朝代不乏一些名人,均留下了不少的对子趣事,像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解缙,清朝的纪晓岚,都对对联有着特殊的情感,而一副上佳的对子,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宋朝的苏东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有名的大才子,一生飘逸不喜拘束,为人潇洒,一生充满了传奇,给人们留

  • 《玉匣记》传奇:聪明的苏小妹如何化解高太后的媒妁之言?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苏小妹

    苏小妹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远近闻名。许多有名的高官和巨贾都向她求婚,但是她的父亲苏老泉不愿意答应,因为他觉得没有一个男子足够配得上他的女儿。苏东坡是苏小妹的哥哥,他在皇宫中为官。有一天,高太后召见苏东坡,称赞他和他的家人写得好诗好文章。然后,高太后提出了一个媒妁之言:她的侄儿高双印才华横溢,希望能

  • 苏小妹出上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和尚下联让她娇羞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苏小妹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大文豪叫苏东坡,当时的他跟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十分的投缘,于是经常偷闲从瓜州坐船到寺院去跟禅师讨论古今,下棋作乐,还会经常比试对对联。而礼尚往来,佛印也经常喜欢前去找苏东坡游玩,于是一来二去,佛印不仅仅跟苏东坡混熟了,也跟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混熟了。但是刚开始的苏小妹比较傲娇,老是出对联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