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盗卖国宝”的皇帝,比古代的孙殿英和温韬还要可恨

“盗卖国宝”的皇帝,比古代的孙殿英和温韬还要可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亮亮老唐 访问量:2643 更新时间:2024/1/16 19:21:40

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物大盗,一个是把慈禧乾隆两座帝陵,洗劫一空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另一个就是连挖17座唐代皇陵的五代军阀温韬,这些为了自己利益而损坏国家宝物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但是还有一位文物大盗,他盗的宝物不比前两位少,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比前两位严重得多,可他却没留下千古骂名,难道只是因为他盗的是自己家的东西吗?

1908年光绪和慈禧先后驾崩,年仅三岁的溥仪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这宝座还没坐热,就被迫退位了,因为清朝灭亡了,而这也意味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但是国家虽然没了,可皇帝还在,因此满清皇室就跟民国政府签订了一个《清室优待条例》,条例中规定: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的礼仪对待满清皇室,溥仪的皇帝尊号不变,照旧住在紫禁城里;民国政府每年还得拨400万两银子养着这个小朝廷。

看着这样的条例,无一不透露出溥仪皇帝最后的倔强,而北京城也被划分成两个区域,以乾清门为界,一边是民国政府,另一边是小朝廷。但是这样的和谐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紫禁城里历朝历代积累的财宝和文物,让人起了占为己有的心思。要知道紫禁城里有8800间房子,几乎每间房子里都存放着明清两代留下来的贵重物品,这些东西的数量不管让谁看到,都叹为观止。

为了提前将这些东西占为己有,满清朝里的小皇帝已经开始行动了,他想既然东西拿不出去,那就要吃了用了,光一个月的膳食费就高达一万四千两银子,很快内务府的钱不够了,为了满足皇帝的需要,内务府就开始卖东西,将皇宫里的金器和珠宝拿到外面去卖,一个保证了皇帝的日常开销,另一个自己也能从中捞点油水。

但是紫禁城外各路军阀打得不可开交,每个人都想趁机捞点好处,给自己留条后路,因此朝中的公大臣就开始明目张胆的,把各种珍贵的字画塞进自己的腰包里,而宫女太监们则是看见什么就拿什么,反正装进自己兜里的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疯狂的举动引起了溥仪皇帝的注意,他开始下令彻查,一时之间让宫里的太监慌了神,为了消灭证据,有人居然在建福宫内放了一把大火,从而让大量的瓷器字画以及上万册的珍贵古籍烟消云散。

溥仪虽然生气,但他却没办法,因为能听他这个皇帝话的还真没几个人,眼看宫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溥仪也按捺不住了,联合弟弟溥杰开始盗窃宫里的宝物,历经五个月的时间,盗窃了210部书、珍贵字画1285件、皮包14个、印章45个等等一些其他的小东西。要说溥仪在这方面也是动了心思了,专挑一些体积小,方便运输的,还让人不易察觉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价值足够让溥仪挥霍一生了。

东西还没偷完,溥仪一家老小就被赶出了紫禁城,来到天津后虽然居住环境不能跟皇宫里相比,但是在生活上一点都不比皇宫里差,因为溥仪手里有的是宝物,就是因为溥仪当时的行为,让天津市场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国家级的文物。

溥仪虽然很多事做得荒唐,但他心中一直想着恢复清王朝,但是仅仅依靠手里的人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只能拉拢各路军阀,要说这溥仪皇帝内心想法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实践能力差,还没看清形势就被人骗了,导致大量文物流入沙俄人手中,从而让皇宫珍宝流向海外。

被人骗了后,溥仪并没有放弃,又将目光放在了日本人身上,为了取得日本人的好感,溥仪决定用钱开路,要说这招还真是好使,当日本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后就想到了溥仪皇帝,让他当上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就这样溥仪将藏在天津的故宫珍宝运到了长春,整整70多箱,其中有30多箱都是宋版和明版的善本书。

溥仪在伪满洲当了14年的傀儡皇帝,而这些故宫珍宝就在伪满洲藏了14年。可是当溥仪再次仓皇逃跑时,就没能力带走如此多的珍宝了,只是带走了部分珍宝,导致大部分珍宝都留在了伪满洲国里。

直到五年之后,藏在伪满洲国里的重量级国宝,才得以重见天日,而溥仪身上所有的珍宝也在苏联时全部消耗完。这批珍宝在经历了变卖换钱、损害、丢失等等,能找回的珍宝没有多少,他们有一部分流入欧美等国,一部分被国内收藏家收藏,而大部分都流落在民间,直到今天依然不知所踪。

孙殿英和温韬盗的是金银珠宝,而溥仪盗的却是独一无二的古籍善本,他给中国历史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可以说溥仪是民族上的罪人。

标签: 温韬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怕被盗墓,在石碑上刻忠告教育盗墓者,温韬:不理他,挖!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温韬

    唐太宗李世民怕被盗墓,在石碑上刻忠告教育盗墓者,结果没人听,五代的温韬下令:不理他,挖!就把李世民的墓给挖了。李世民的墓是昭陵,在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李世民生前知道有很多盗墓者,特别是战乱年代,不少帝王墓被盗。他为了防止后人盗墓,就在墓前竖一通石碑,上刻他的圣旨,意思是说,他的

  • 一代盗墓王温韬,盗掘18座唐代陵墓,性格决定最终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晚星文史斋标签:温韬

    盗墓现象自古便有,这种行为不仅打扰死者安宁,为世人不齿,对文物的破坏性也十分巨大。虽然防盗技术一直在发展,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盗墓的招数仍然层出不穷,其中,五代十国的温韬,臭名最是昭著,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盗墓贼,民国时期的所谓大盗孙殿英和他比起来简直是人畜无害。温韬,原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

  • 不良人:龙泉宝藏虽然找到,但难免有机关,盗圣温韬该回归了

    历史人物编辑:新时代de旅行标签:温韬

    不良人:龙泉宝藏虽然找到,但难免有机关,盗圣温韬该回归了《不良人III》的剧情已经到了发现龙泉宝藏,不过龙泉宝藏虽然被找到,但是里面难免有机关。按照龙泉宝藏的重要性,这里面的东西肯定非常重要,要么就是藏有大量的财宝。想要得到龙泉宝藏没那么简单,这时候就该盗圣温韬登场了。温韬下过的墓可不是一般的多,对

  • 不良人第五季:神秘强者慧觉回归,两大尸祖内战,温韬祭天,女帝宣战李嗣源!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旺标签:温韬

    尸祖萤勾和侯卿相认,李星云含泪斩杀上官云阙,姬如雪背老李日行千里,女帝霸气登场,这应该是第十话剧情最燃的地方,但很多人给出的评价都是很差的,主要还是因为“全员降智”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解析一下剧情。本期干货都在后面,请一定要看到最后。在五六两季故事之初的时候,老李决定踏上大帅

  • 不良人第五季:温韬和上官云阙奔赴社火节,天捷星和天巧星陨落!

    历史人物编辑:薛军标签:温韬

    大家好,北冥特摄漫评,带你看最新的不良人资讯。不良人第五季是后续剧情的铺垫,剧情方面不会那么悲伤,但整体剧情还是非常严肃的,就连老李也变得冷酷了很多,形象气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毕竟这次不良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减员。李嗣源在奏斩不良人的同时,还在寻找某样东西,应该是被李淳风或者不良帅给封存了,找到这样

  • 确定了,张子凡和降臣做了交易,张子凡眼睛已治好,温韬却倒霉了

    历史人物编辑:烽火动漫标签:温韬

    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第十一集预告已经更新了,相信很多人都去看了。而不知道大家看的时候注意到没有,那就是张子凡和温韬一起去降臣的家,两人都站在降臣的家门口了。而之前不能确定的事如今终于可以确定了。那么多的不说,下面一起来分析下吧。01确定了,张子凡和降臣做了交易之前画江湖之不良人第六季刚开播的时候,很

  • 关中十八陵的掘墓人—“盗圣”温韬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温韬

    [注]: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上面是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写的《新五代史》中记载的一段文字。韬,即是温韬。温韬(出生不详~公元928年),五代时期梁国人,后改名李彦韬,祖籍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温韬出生之际正赶上大唐王朝的末日。昔日的大唐盛世景象一去不复返,帝国状况

  • 后梁大臣敬翔谋略过人却管不住老婆理直气壮给他戴绿帽

    历史人物编辑:風陌旅游标签:敬翔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今属陕西大荔)人,唐中宗时期宰相敬晖的后裔,辅佐朱温成就霸业,是五代时期后梁的重要大臣。敬翔少年英才,喜好读书,才思敏捷。黄巢攻陷长安,敬翔逃往汴州,投靠同乡王发,后为朱温赏识,追随朱温共图大业。敬翔谋略过人,朱温对他言听计从。三十几年间,敬翔“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

  • 「五代十国」算无遗策、自缢明节的后梁第一谋士敬翔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时刻标签:敬翔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大乱纷争之世。俗话说,乱世重武、治世用文,可能大家都觉得乱世之中有功者皆为武将,而轻视文臣谋士。在五代十国前期,有这么一位机略之间、算无遗策,三纪扈从征伐,出入帷幄,庶务丛委,恒达旦不寝,惟在马上稍得晏息的谋士——敬翔,可以说他是后梁乃至整个五代十国时期

  •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石敬瑭过命的兄弟,敢于和耶律德光“叫板”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耶律德光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公元948年正月,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因爱子刘承训病逝而悲伤过度,导致重病不起,刘知远在病重弥留之际,将朝中重臣王章、苏逢吉、郭威等人召到病榻前交代后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