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否有想过要造反?这个问题在历史上长期困扰着很多人,要知道韩信当初是被吕后以谋反的罪名将其诱杀,且灭掉三族的,但他其实还没有真正地造反,更为重要的是,韩信当年在手握重兵独立在外的时候,都没有造反,为何等到天下已定手中没有兵权的时候,反而会造反呢?所以人们更多倾向于韩信是被冤杀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汉四年(前203年),韩信率领大军攻入齐国,占领了齐国的土地,自立为代理齐王。刘邦当时在荥阳与项羽的楚军对峙,一度陷入困境,而项羽的楚军虽然占据上风,但是由于连年征战也已经开始士气衰落,想要迅速获得胜利仍然还有很大难度,这个时候在齐国且手握重兵的韩信就显得非常重要。
刘邦派人过来传令,让韩信带兵前去一起打项羽,结果韩信表示,打项羽可以,首先得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刘邦一听大怒,自己的属下竟然还跟自己谈起了条件,下意识想要拒绝,但是在张良的示意下,忽然明白了此时的韩信,确实有着不听自己号令的实力,于是转怒为喜:“要当就当真的齐王,当什么代理呢?”
韩信就这样被封为了齐王,于是带领麾下兵马前去与刘邦一起打项羽,在出发之前,有一位叫做蒯通的老人劝他造反,说大王您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不管是归到汉王麾下还是楚王麾下,都会引起他们的猜忌,到时候必然遭遇不幸,而现在楚王与汉王相持不下,正是大王您的机会,不如现在三分天下,而凭借着将军的威望与智慧,将来也必然可以一统天下。
韩信从道义方面反驳说:“汉王待我甚厚,我不能够辜负他!”蒯通详细分析了造反的收益与不造反的风险,表示韩信造反最差也能够得到三分天下,而若是不造反就必然会遭遇不测,韩信虽然认同他的分析,但还是选择了道义方面的坚守,没有帮助项羽也没有独立,而是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让汉彻底一统天下。
在韩信灭掉项羽以后,刘邦直接进入他的军营,收了他的兵权,将他改封为楚王,后来在汉六年(前201年)更是将他抓了起来想要杀掉,后来虽然将其放出,但却将楚王的王爵给降为了淮阴侯。
高祖七年(前200年),韩信的老部下陈豨进京城见皇帝,同时也拜访了老上司韩信,韩信对他说:“皇帝性格多疑,你以后统军在外,久了就难免会被怀疑,以后若是被逼谋反,那我在京城内帮助你的!”后来陈豨果然被刘邦追查各种宾客罪状,他心中很是害怕,于高祖十年(前197年)举兵造反。
刘邦率军去平定叛乱,京中众将大多同行,只有韩信称病没去,而是等刘邦的军队去得远了以后,就想要假传诏书命令罪犯与奴隶去打吕后与太子,然而却被一个家臣告发到吕后那儿,吕后紧急召见萧何,采用了萧何的策略将韩信诱到长乐宫室中杀害,随后灭其三族。
根据韩信与蒯通的对话来看,他显然是不想造反的,而根据他与陈豨的对话来看,显然他是想要造反的,这两段看似有些矛盾的史料同时存在,只能说明韩信的心态随着时间与事态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从不想造反变得想要造反,那么他具体何时开始想要造反呢?他对樊哙说的这句话,就已经“泄露天机”。
那是在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以后没多久,他有次散步路过了舞阳侯樊哙的家门,顺便也就进去坐了坐,樊哙这个在鸿门宴上与项羽正面交锋不露败迹的绝世猛将,非常恭顺地在家门前跪拜迎接:“大王您竟然肯纡尊降贵愿意来到臣下的家门,这实在是臣下的无胜荣幸!”
在走出樊哙家门的时候,韩信自嘲一笑,说出了这句“泄漏天机”的话,那就是“生乃与哙等为伍!”我这辈子竟然与樊哙这样的人同列!话里满是自嘲,而自嘲之下则是对自己处境的不甘。
要知道樊哙作为西汉的开国元勋,又是刘邦的妹夫,可以说是位极人臣,韩信仍然因为自己与他并列而心生不甘,那么韩信自己想要到哪一个层级那自然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想要真正造反,因为不想与樊哙同列那就只有一个选择:自己成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