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笑谈“嘲讽刘备,蔑视关羽,暗讽诸葛”,犯了“说实话罪”的廖立

笑谈“嘲讽刘备,蔑视关羽,暗讽诸葛”,犯了“说实话罪”的廖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甲午敲钟人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4/1/15 12:01:48

廖立,字公渊,是武陵郡临沅县人。当年,“刘跑跑”(刘备)领荆州牧时,任命廖立为从事。在那个时候,廖立还不到三十岁,他又被刘备提拔为长沙郡太守。刘备进入蜀地,让诸葛亮镇守荆州。孙权派遣使者向诸葛亮问好,顺便问问士人中谁可以与诸葛亮共同治理荆州,诸葛亮回答道:“庞统、 廖立都是楚地良好的人才,可以襄助,从而振兴事业。”按照后续的事情发展的结果来看,诸葛亮说的这些话有夸大的成分。

建安二十年,孙权派遣吕蒙袭击荆州南部三郡。吕蒙本着“先礼后兵,攻心为上”的原则,没有直接率兵攻城,而是给廖立送去了信。虽然史书中没有写下这些信的具体内容,但是根据吕蒙的作战套路来进行推理的话,吕蒙的信的内容应该充满“动之以理,晓之以理,诱之以利,逼之以威”的机智和逼迫。面对吕蒙的“恐吓信”,廖立既没有选择与吕蒙开战,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开溜,前往益州,投奔刘备,当了一次“廖跑跑”。

“刘跑跑”(刘备)平素了解“廖跑跑”(廖立),对廖立以礼相待,并未责备廖立临阵脱逃的罪过,又任命廖立为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征召廖立,拜他为侍中。后主刘禅即位,廖立改任长水校尉。

渐渐地,廖立心里不畅快了。廖立原来以为凭借自己的才能、名望,应该仅次于诸葛亮,地位应该在别的大臣之上,但实际地位却在李严等人之下,心中越来越觉得憋屈。后来,某一天,丞相府掾李郃、蒋琬来到廖立家中拜望他。廖立对他俩推心置腹,忍不住对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大军将要远征,你们这些人最好要学会处事。之前,先帝(刘备)没有攻取汉中郡,而是与东吴争夺江南三个郡,最终这三个郡又落入东吴手中,刘备白白浪费精力,致使将士疲惫,无功而返。失去汉中后,曹操派遣夏侯渊张郃深人巴郡,刘备几乎丧失一州。后来刘备又去攻打汉中,致使关羽丧命,全军覆没,上庸地区也失败了, 最终还是失去荆州。 这也是关羽自己以为勇武过人,用兵毫无章法,仅仅凭意气来处理事情,因此先帝(刘备)前后多次损失军队,丢失地盘。向朗、文恭,不过是凡俗之人罢了。文恭担任治中,目无纲纪。向朗昔日奉承马良兄弟,认为自己是圣人,而今担任丞相府长史,只是奉法办事而已(没有什么主见,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中郎郭演长,不过是一名随声附和的俗人罢了,也担任侍中。不足以与这些人共谋大事啊。现在,西蜀衰弱,陛下(刘禅)欲重用这三个人,我觉得这样做非常不对。王连不过是庸俗之辈而已,为人苟且贪婪,白白地使百姓疲惫,持续到今日仍是如此。”李郃、蒋琬二目相对,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恢复往常的平和,时不时地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廖立,而廖立只是自顾自地说着抱怨的话。

不久,李郃、蒋琬到诸葛亮那儿“打小报告”,把廖立的话告诉了诸葛亮。按理说,廖立说的话其实是“实话”。当刘备与东吴争夺三郡时,曹军攻取汉中,还有一部分人深入蜀地,刘备一度腹背受敌,与曹操、孙权同时交恶,极其危险,刘备最后没能从东吴那儿拿回三个郡,白白浪费精力。关羽没有向刘备请示,自己就“猛攻曹魏,恫吓孙权”,把两边的人都得罪了,最终有悲惨的下场就不奇怪了。诸葛亮看重的那些属下,确实没有什么出众的才能,只是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罢了,对于国家军政之事,那些人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廖立嘲讽这些人庸俗不堪却身居高位本就是“实情”,廖立本人也没有对诸葛亮指名道姓地“开骂”。但是 ,对诸葛亮而言,廖立说的这些话简直就是在打诸葛亮的脸,暗讽诸葛亮不会用人。诸葛亮不是“心胸开阔,以德报怨”之人,于是,诸葛亮开始对廖立进行“报复”。

诸葛亮听完李郃与蒋琬的“小报告”后,向刘禅“打大报告”(专业名称:弹劾):“长水校尉廖立, 狂妄至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品评朝中诸多士人,公然胡说国家不能任用贤达之人而任用庸俗的官吏,又胡说率领万人的将军都是小孩子,诽谤先帝(刘备),毁誉众臣。有人讲,国家军队简练,部署分明,廖立举头望天,改变脸色,颇为愤怒地说:‘这有什么可说的呢?根本不值一提!’像这样的事例,不可胜数。羊群中有了一个害群的羊,就会危害一整群的羊,必将把它剔除。更何况廖立身居高位,中等以下的人,如何辨别他说的话的真伪呢?”接着,诸葛亮“翻廖立的旧账”,说廖立侍奉先帝(刘备)时,没有忠孝之心。诸葛亮又拿出当年吕蒙袭击长沙郡时,廖立没有跟吕蒙打仗就逃走等事情来鄙视廖立(哈哈,廖立嘲讽刘备、关羽、向朗等人无能,但他自己不战而逃,也挺无能的,诸葛亮“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翻廖立的旧账来批评他也挺有道理的)。廖立的旧账被诸葛亮翻了个底朝天。

于是,在诸葛亮一系列的“翻旧账”的操作下,后主刘禅最终决定废黜廖立,把他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廖立在汶山郡与妻子、儿女躬耕陇亩,以此谋生。廖立后来听说诸葛亮去世,流着泪,叹息道:“我终究要成为一名乡野村民了!”

后来,监军姜维率领偏军,经过汶山郡,拜谒廖立,称赞他“意气不衰,言论自若”。廖立最终在流放地去世。他的妻子、儿女返回成都。

回顾廖立的一生,他在军事和政治上没有出色的才智,看起来最“霸气外露,震惊四方”的才能反而是他的“嘴炮”之才。在蜀汉政权面前,廖立勇敢地嘲讽刘备,蔑视关羽,暗暗讽刺诸葛亮不会用人,就像《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一个说皇帝其实没有穿衣服的孩子,以至于廖立最终犯了“说实话罪”,被刘禅贬为平民且他本人永远不得翻身。他人生的“过山车”似的经历,可谓“哭笑不得”呀!若能够为廖立写广告进行宣传的话,可以大吹“蜀汉嘴炮谁最强?廖立第一谁敢抢!”

标签: 廖立

更多文章

  • 廖立对刘备的评论,并非全然不对,但因时局和性格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廖立

    我国史上有很多人既拥有很强的才能,同时也做出了很大的功绩,他们也因此收到人们的熟知和敬佩。但是,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最终都得不到好的结果。而这样的人历代以来都产生了不少,三国的时候这种人就出现的比较多。他们最终没有得到好结果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性格问题。给大家举个例子,吕布就是其中一个。他在三

  • 被庞统和法正联合举荐的彭羕,为什么诸葛亮却要劝说刘备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彭羕

    01彭羕是四川广汉人,土生土长的蜀中人士。东汉末年蜀中是益州牧刘璋的天下,所有人要想做官,必须刘璋点头同意。而彭羕短板就在这里,他虽然是蜀中本地人,却跟外来的刘璋攀不上关系。话说彭羕身高八尺身材魁梧,却不料自负才高,性格高傲的很,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所以彭羕只有秦子敕这么一位朋友,秦子敕便给当时太守

  • 彭羕:庞统和法正举荐的一位贤才,但就因为说错话,而被刘备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彭羕

    公元211年,刘备的谋士庞统在家中宴请宾客,酒过三巡之时,一位面容相貌魁梧的男子走了进来,庞统见此很奇怪,便问道:尊下是何人,我并不认识你,而男子并未回答庞统,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过了一会,这名陌生的男子开口说道:等客人散去之后,我再与你好好面谈,庞统听后,点头示意可以,便继续与宾客把酒言欢。到了傍

  • 彭羕:刘备的干儿子二号,庞统的换帖兄弟,劝说马超造反却被告发

    历史人物编辑:姜权标签:彭羕

    凤雏庞统这个人,其实反应蛮差的, 除了司马徽叫他坐在树下他就坐。后来跟随刘备入蜀时,也发生了不少事。一次就是庞统本传中所载,刘备大宴宾客时,庞统直接跟刘备呛声。 接着刘备叫他滚出去,庞统什么也没说就出去了。 回来之后也不跟刘备说话,自己吃自己的。另一次则是一个小鲜肉爬上庞统的床的故事。 小鲜肉的名字

  • 刘封、彭羕、李严、魏延等人合为一传,陈寿是在影射诸葛亮吗?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彭羕

    读三国,《三国志》是首选的史料,陈寿所著《三国志》也历来被认为是一部良史。近来小编翻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蜀书》第十卷是《刘彭廖李刘魏杨传》,这一卷是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7人的列传。这7个人大家有的很熟悉,比如刘封、李严、魏延,有的并不熟悉,但是纵观这7人的一生,会发现一个有

  • 刘备真不是假仁假义,刘备一生只杀了4个臣子,刘封、彭羕、张裕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聊史标签:彭羕

    鲁迅先生曾评价《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的仁厚,让人感觉像假的;为了显示诸葛亮智慧,让人感觉像妖怪。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刘备并非假仁假义,而是真正的宽厚仁德!曹操向来是杀人不眨眼的,边让、孔融、杨修或者还有吕伯奢一家人,还有曹操屠过的

  • 诸葛亮向刘备打彭羕的小报告,结果他劝说马超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彭羕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来被奉为忠义的代表。不过诸葛亮也会打别人的小报告,结果这个人因为被贬而心生怨恨,居然勾结马超造反……这个人就是彭羕,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长得很好,估计也比较有才。可是这个人有个最大的毛病,非常狂傲,一般人他根本看不上眼。彭羕

  • 蜀汉重臣王连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王连

    王连,在历史上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他的确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官员,对蜀汉有着巨大的贡献,只能说他的名气没有能力大。刘璋最早在刘璋手下担任梓潼县地方官,后来投降了刘备,被任命为什邡县令,又转任广都县令。在地方他治理的的确不错,很有政绩。因为成绩出色,刘备将其提拔为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没有想到他在专

  • C罗向朗尼克索要首发?已与门德斯探讨未来!无欧冠踢将离开曼联

    历史人物编辑:看星星的日记标签:向朗

    一次替补的安排引发了一连串风波,这就是发生在C罗与朗尼克之间的事情。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有的媒体报道称C罗回到葡萄牙是养伤,有的则表示C罗根本没伤,或者说小伤无大碍仍坚持要首发,但被朗尼克拒绝,一怒之下返回葡萄牙。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37岁的C罗如今已成为了曼联主帅手上的“烫手山芋”。稍早前,《太阳

  • 三国机密:诸葛亮为了救马谡,令姜维、向朗安排了一场替死大戏?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向朗

    文|江隐龙 三国历史中,有很多人的结局都是谜团。比如孙小妹,离开刘备之后是死是活、是否改嫁,正史均语焉不详;比如荀彧,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曹操用一个空食盒逼死,史家也有争议;又比如吕蒙,到底是杀关羽之后病死还是被孙权所忌而毒杀,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有一个明明已经被诸葛亮斩首的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