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要除掉樊哙,难道樊哙真的要谋反吗

刘邦要除掉樊哙,难道樊哙真的要谋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趣史夜话V 访问量:4545 更新时间:2024/1/24 0:00:58

公元前195年4月26日深夜,留侯张良被刘邦叫进宫内!一路上,他禁不住地胡思乱想,邦哥到底怎么了?

来到未央宫刘邦的寝室,牛油烛火明亮!关中四月犹寒,刘邦腿上盖着一张虎皮,正在喝着奶茶!内侍通报过之后,悄悄退了出去,把门关得严严实实!

刘邦两眼通红,面色沉重,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他看着张良说:“子房,樊哙欲要谋反,当如何?”张良大惊失色:“怎么可能?舞阳侯是皇上沛县的老兄弟,多次救过皇上的命,对大汉忠心耿耿,怎么会谋反!”

刘邦用力点了一下头:“真的!今天我接到密报,樊哙与皇后勾结,想在我死后杀掉戚夫人刘如意!”

张良小心翼翼地问:“可有证据!“刘邦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你说他会不会!“张良小声地说:”没有证据,怎么能……!“

刘邦怒吼一声:“什么证据?人家都告到我这来了!还要什么证据?非要把刀子架到老子脖子上才算证据?”然后放缓声音说:“我知道你与樊哙关系好,前几天你们俩还跟吕产一起吃狗肉来着!别以为我不知道!”

张良是何等聪明剔透的人,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前因后果!原来是刘邦想杀樊哙啊!忍不住打了个冷战,觉得脊背发凉,冷汗湿透了后衫!

但是张良还是不死心:“皇上,你准备怎么处置舞阳侯?”刘邦死死地盯着张良的眼睛说:“樊哙在燕地,我准备派你去取他人头!”眼中凶光大盛!

张良的心,猛地一沉!他清楚,这事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有没有证据不重要,樊哙是否谋反也不重要,谁让他是吕后的妹夫、对戚夫人和刘如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呢?

如果自己卷入此事,将来刘盈登基,吕后临朝,自己亦难逃一死!这是个大坑,老子千万别掉进去!他苦着脸说:“皇上,臣胡子都白了,有心无力啊!我举荐一人,一定能胜此任!”

刘邦道:“你举荐何人?“张良缓缓地说:”陈平!“然后直直地看着刘邦,似乎在说:”邦哥,看在几十年的交情,放过我吧!“

刘邦眼中的“刀剑“渐渐温柔,又化作疲倦与无奈,挥了挥手说:”我就知道是这样!好吧,就让陈平与周勃办此事吧!“

此时,正在燕地与卢绾作战的樊哙,哪里知道一场围绕他生死的博弈正在展开……

《史记》中,刘邦欲杀樊啥这段,在历史上写得很模糊!到底是谁告的密?有没有证据?

刘邦在底层混了这么多年,对人心的把握和洞察炉火纯青,樊哙会不会造反他心里没数吗?《史记》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刘邦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为戚夫人和刘如意扫平道路!

樊哙是否谋反根本不重要,这就是刘邦自导自演的一出戏!鬼知道他从哪里找来的“告密者“!无非就是罗织一个名目把樊哙干掉而已!

樊哙在军中威望高,只要除掉了他再加强刘如意的班底,同时不断削弱吕氏族人,找机会废掉刘盈,刘如意当太子的事就顺理成章!

刘邦的想法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这样的事情在《史记》中实在太多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或者是一己私利,他们穷思极虑,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手腕和老辣的权谋之术,其中的波谲云诡,让人惊心动魄!只可惜,刘邦伤病发作,没撑到那一天而已!

但在这个事件中,表现最为优秀的并不是刘邦,而是张良和陈平。张良明哲保身,陈平权谋老辣,不但顺利躲过了政治倾轧,还利用此事得到了好处!他们的智慧权谋让人叹服!

在华夏的历史上,如陈平、张良这般的智慧之士,在《史记》中为数不少!这些古代绝顶聪明的智者,在凶险莫测的人生路口,总是能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这套书的所描述的古人智慧,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在职场上,必然无往而不利!

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上所遇到的那些难题,古人早已经经历了无数遍,早就找到了最佳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历史、读懂《史记》,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少走弯路、避免掉坑,在危机四伏的职场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史记》这套书的特点是原文+译文+注释+解析,干货满满,比那些所谓的“职场宝典“要强悍太多了!比起那些所谓的”厚黑学“,更是境界上的代差!尤其是司马迁笔力健道,这套书不仅是史书,更是文学巨著!

为什么成功人士都喜欢读史?因为历史让人成长、历史引人思考、历史促人成熟!知道历史就能够看破当下,熟知历史就能够少走弯路!人生的路上那么多坑,职场上那么多雷,古人踩过雷,我们何必要去再踩一次呢?

开卷有益,读史更有益!捧起了这套书,就等于把古人千年的智慧结晶捧在了手里面,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汲取穿越时空的权谋智慧,更能够促进心灵的成长,造就强悍的内心!厚仅需要59元,就能够获得古人的顶尖智慧!

标签: 樊哙

更多文章

  • 曹操有7个女儿,个个风华绝貌,为何都嫁给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刘协

    中国古代的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对自己的婚姻更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官家小姐更是没有权利选择婚姻,她们的命运就是家族的利益交换。哪怕贵为一国公主,国力再雄厚,她们的身份地位再尊贵,也逃不脱和亲的路。联姻在古代即便现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清朝建国初期,为了稳定蒙古草原的人心,满清皇室娶了很多位蒙

  • 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刘协,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终于做了回真正的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刘协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9岁的汉献帝刘协被董卓拥立为帝,从此,董卓大权在握,京城被搞得乌烟瘴气,人人如履薄冰。好不容易三年后董卓死去,献帝却又被董卓的部下李傕和郭汜挟持;又三年,李傕、郭汜之后,献帝好不容易回到洛阳,还没松口气,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成摆设一般,这一年是公元196年,刘协1

  • 曹丕和汉献帝刘协怎么称呼?叫妹夫还是叫老丈人?网友:开心就好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刘协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虽然天资聪颖、文武双全,但是曹操的儿子众多,而且质量都很不错,最中意的继承人是曹昂,但是可惜战死,其次是神童曹冲,无奈早逝,在打败最大竞争对手曹植后,曹丕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在曹操死后,曹丕先是继承了魏王之后,立马就让汉献帝刘协禅位;但是谁又知道曹丕和汉献帝刘协之间的微妙关系?曹操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却将三个女儿许配给傀儡皇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傅强观标签:刘协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这段出自《三国志》的记载明确向世人表明,东汉末年的曹操,在公元213年的五月被汉朝皇帝册封为魏公,拥有自己的土地,国都建在邺城。之后不久,曹操先后将自己的三个女儿许配给汉献帝刘协。关于曹孟德

  • 一生都被控制的汉献帝刘协,最痛恨的人并不是曹操和董卓,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刘协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王朝之一,那时候几乎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却为什么最终还是灭亡了呢?有人会说是崇祯的错,也有人说是文人集团东林党,其实它只是输给了时代,怪不了崇祯,更怪不了汉献帝。因为汉献帝从来都没有真正当过皇帝,只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傀儡而已,但这并不能说明汉献帝就是愚笨窝囊的人。作为皇帝,汉献帝的

  • 曹操、曹丕父子和汉献帝刘协,有着怎么样的亲属关系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刘协

    曹操,曹丕父子挟持汉献帝四十多年,表面上看是苦大仇深,但他们确是很亲的亲戚关系,不过这种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听小编慢慢道来。我过得好难啊曹操能和汉献帝成为亲戚,并不是为了攀龙附凤,跟当时发生的一件事有很大关系。曹操请汉献帝带文武百官打猎,看见一只梅花鹿,汉献帝这个窝囊废连射了三箭,也没有射中

  • 《三国机密》刘协死前布局中局,将救命恩人董承充当第一颗棋子

    历史人物编辑:湿记趋美食标签:刘协

    乱世永远上演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这种斗争除了在敌我阵营中进行以外,又往往因更大的利益而不得以出现在同一个阵营中,这样便更显得残酷。但是,没有办法。战争只有用战争来停止,鲜血也只有用鲜血来祭奠。《三国机密》开剧便上演局中局,其中董承起事遭到杨修出卖引起热议。表面看起来,杨彪杨修父子接回刘平入宫,伏寿暂

  • 刘协为何不杀曹操夺回权力?权臣与皇帝是如何相处的?一文说清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解说家标签:刘协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爆发,曹操诛杀了国舅董承,不顾汉献帝刘协的求情,处死了尚在怀孕的董贵人,如果衣带诏事件属实的话,那曹操与刘协之间的关系开始激化,此时离曹操迎立汉献帝不足4年。身为曹操手中的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处处受制于曹操,原本从李傕、郭汜手中逃脱,本以为可以迎接新的生活,但一不小心又被曹操

  • 全面、深度揭秘《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大结局!最后刘协死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刘协

    电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已于3月27日成功开播,这部剧讲述东汉末年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为援救汉室,招刘平兴复汉室的坎坷路途。想必看过小说的对结局有所理解,小编在这里揭秘一下汉献帝刘协结局是什么?最初刘协死了吗?大家拭目以待结局之谜《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刘协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汉

  • 公元196年,被各路诸侯嫌弃的汉献帝刘协,成为了曹操的吉祥物

    历史人物编辑:好运说历史标签:刘协

    刘协的一生是悲剧的,虽然他很聪明,但是在他登基即位的时候,他就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力,在无法掌握地方的同时,他又失去了军权。可以说刘协一开局就是地狱模式。再加上他一开始就遇到残暴、蛮横不讲理的董卓,那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毕竟这个董卓,是连汉少帝刘辩都敢杀害的狠人。王允设计诛杀董卓后,原以为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