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4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城内人心不稳,蜀郡太守许靖想要翻墙逃跑投降刘备,但事情泄露并未成功,反而被刘璋派人抓了回去,因为成都即将失陷,刘璋并没有处决许靖。
刘璋投降后,刘备对一众手下文武进行了封赏,益州原有的官员也各有提拔任用,但有一个有份量的人刘备不仅非常讨厌他,还打算弃之不用,到最后却不得不重用他,这个人就是许靖。
按理说刘备刚拿下成都,正是安抚和拉拢人才的好时机,那么刘备为何对许靖这么大意见呢?
一、许靖的生平
许靖,字文休,汝南郡人,早年许靖就和自己的堂弟许邵一起创立月旦评,专门品评当时的俊秀才俊,两兄弟虽然很有名气,但私交却不好,许邵当了汝南郡功曹时后不仅没拉哥哥许靖一把,还四处排挤打压他,许靖只好替人赶马磨粮来养活自己。
天无绝人之路,有名气的人不会被埋没的,颍川人刘翊担任汝南太守时,举荐许靖为计吏,负责察举孝廉,后又任尚书郎,为朝廷选拔人才。
二、许靖的仕途
汉灵帝驾崩后,少帝继位,当时外戚与宦官拼得你死我活,董卓趁机进入洛阳把持朝政,废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也就在此时董卓以周毖为吏部尚书,让他与许靖共同负责选拔那些怀才失意的人才。许靖于是提拔任用了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任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
从后来的发生的事情来看,这些太守和刺史日后都成了讨董的主力,董卓非常生气,认为周毖选人有误,故意与自己对着干,杀了周毖,许靖怕牵连到自己,提前逃出洛阳了。
许靖逃出洛阳后,先后投奔过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孙策攻占江东的时候,许靖辗转到交州避祸,受到了交趾太守士燮的格外敬重和款待。
刘璋担任益州牧时,听说了许靖的名气,于是派使者征召许靖,许靖由此入蜀,被刘璋任命为巴郡、广汉太守。当时南阳一带的大儒宋忠在荆州给蜀郡太守王商写信时就说道:"许文休风流倜傥奇伟不凡,有盖世才干,您应当以他为楷模。
公元211年,许靖接替王商任蜀郡太守。
三、许靖一生最大的标签——名望
3年后,刘备与刘璋反目,率军攻打成都,这时身为蜀郡太守的许靖不想着为主分忧,反倒是想翻墙逃跑,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刘备很鄙视许靖的为人和做法,不想任用他。这时法正看破了刘备的心思,对刘备说“我知道您因为许靖的逃跑行为不想用他,但是许靖这个人名气非常大,而且还是刘璋的旧部,您刚拿下成都,现在正是安抚和拉拢蜀中人才的最佳时机,如果您将许靖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都弃之不用,那么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您在轻贱贤才,有些人就是徒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许靖就是这样的人啊,可为了大业,主公您还是得重用他啊!”
法正的建议,刘备一向比较赞同认可,于是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据《先主传》记载,当时上表汉献帝的劝进表中有120位臣僚,许靖以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排名第二,更在诸葛亮、关羽等人之前,有劝进之功的许靖被提拔为太傅。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许靖再次被加封三公之一的司徒。
当时许靖虽然年过七十,但仍然喜爱人才,奖励提拔后辈,品评清谈不倦,连丞相诸葛亮都向他下拜。
公元222年,许靖在成都病逝。
结尾:纵观许靖的一生,其名气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就是他善于品评人物,为官府选拔人才做准备,汉朝时期的选拔制度主要是察举制和举孝廉。一般人想要踏入仕途,得靠地方官推荐,如果能得到有名望的人品评一番,那么仕途可以平步青云,许靖的工作就是专门搞品评推荐,年轻时期的曹操因许邵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而高兴不已,许靖的名望连法正、诸葛亮等人都得敬重,刘备虽然讨厌他,但也不得不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