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刺杀诸葛恪的背后主谋是谁?(孙峻执政后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

刺杀诸葛恪的背后主谋是谁?(孙峻执政后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天生有梦 访问量:564 更新时间:2023/12/15 23:34:24

士入蜀系列已经写完,相关链接:

曹髦带几百人去和司马昭拼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为啥说成济那一矛彻底打乱了司马昭的篡位进程?)

二士入蜀系列:司马昭为什么选择先灭蜀?(他心目中最佳伐蜀统帅人选是谁?)

姜维对汉中的防御策略做了哪些调整(实际执行中出现哪些重大偏差?)

汉中最大的防御屏障是如何失手的?(钟会入蜀为啥那么顺利?)

多图详解邓艾入蜀之战(诸葛瞻为啥要弃城与邓艾决战?)

后主刘禅为何不战而降?(灭蜀最大功臣转眼成阶下囚的背后原因)

二士入蜀的最大得益者是谁?(钟会、姜维为啥会被乱兵所杀?)

咱们要介绍下孙吴了。

253年,孙峻诛杀诸葛恪,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诸葛恪的大意外,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支持:

吴郡全氏和全公主孙鲁班

全公主自诋毁过王夫人后心中常惴惴不安(姊全公主尝谮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她注意到潘妃所生的孙亮十分受宠,全公主揣摩孙权的心思,准备将筹码放在潘妃母子身上(因倚权意,欲豫自结)

全琮的族孙女生的美丽善解人意,非常得全公主喜欢(孙亮全夫人,全尚女也祖母公主爱之),不仅觐见孙权时常带她入宫,更多次劝孙权为孙亮纳妃(每进见辄与俱,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

经过多番运作,全妃终于被立为皇后,全氏五人被封爵,全尚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接替滕胤任太常卫将军,总领朝政(夫人立为皇后,以尚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代滕胤为太常卫将军,进封永平侯,录尚书事。时全氏侯有五人,并典兵马。其余为侍郎、骑都尉,宿卫左右)

自东吴建国以来,还没有哪家外戚有如此权势(自吴兴,外戚贵盛莫及)

孙峻的姐姐就是全尚的妻子,孙峻和公主鲁班有啥关系呢?

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

诛杀诸葛恪一事,其实就是吴国宗室(全公主、孙峻)、与江东士族(吴郡全氏)联手干的!

孙峻控制军权后(都督国内外军事),马上对内部展开了大清洗。

江东派的两位重臣陆抗、施绩出镇守地方,暂时威胁不到他。

江北派的重臣滕胤声名素重,众心所附,孙峻一时难以下手。

诸葛恪死后,群臣上奏共推峻为太尉,议胤为司徒。

论权势,两人旗鼓相当,但滕胤以自己是诸葛恪的姻亲为由主动请辞,被孙峻挽留(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辞位,峻曰:禹罪不相及,滕侯何为?)

二人虽然关系并不融洽,尚能共事(峻、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包容,进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能威胁到孙峻的只剩下孙权的几个儿子和宗室。

废太子孙和

孙和妃子张氏的舅舅就是诸葛恪,诸葛恪曾允诺他们:为我达妃,期当使胜他人。

这番话语颇有深意,诸葛恪之前也有过迁都的想法,曾派人修整武昌的宫殿(又恪有徙都意,使治武昌宫),加上孙和当太子时有一追随者,朝中盛传诸葛恪想迎立孙和(民间或言欲迎和)

对孙和,孙峻相当忌惮,再加上全公主与孙和的矛盾,于是剥夺孙和的王的印玺绶带,将废太子孙和迁移到新都居住,后派使者赐死孙和(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又遣使者赐死)

张妃:“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

紧接着自杀而亡,在以内讧、乱斗、嗜杀闻名的孙氏皇室中,张妃的殉情令人感动,举国上下都为之悲伤(与妃张辞别,张亦自杀,举邦伤焉)

亲自目睹这场惨剧的孙皓,内心充满了仇恨,很快,整个孙氏包括吴国都将面对其疯狂的复仇。

孙和的死并没有震慑野心家,宗室暗地有不少人对孙峻的独断专行不满,想刺杀他。

254年,首任太子孙登的儿子吴侯孙英密谋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而自杀。

255年,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想趁孙峻会见蜀汉使者时密谋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孙仪等自杀,受牵连被杀者数十人(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欲因会杀峻。事泄,仪等自杀)

孙仪是都护征虏将军孙皎之子,跟孙峻一样也是孙坚弟弟孙静那一支的宗室,算下来是孙峻的堂叔,但是权力面前,大家都杀红了眼,凭啥你孙峻可以独揽大权。

三国里,除了蜀汉对皇权还有一丝敬畏,魏、吴两国早就将忠君等儒家思想抛之脑后。

全公主深恨朱公主当年不肯帮自己,就说朱公主也是同谋,孙峻不辨是非,将朱公主杀害 。

宗室里接二连三的宗室叛乱,让孙峻疲于应对,为了树立威望,他仿效诸葛恪,北上伐魏 。

正值淮南二叛,文钦主力已经被司马师歼灭,文鸯虽勇武善战,殊死拼杀,仍无法扭转败势,文钦父子力战突围,南逃吴国(众皆投戈而降,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钦遂奔吴)

孙峻行军途中,正好遇到文钦兵败来投,吴军就此撤回(魏毋丘俭、文钦以众叛,与魏人战于乐嘉,峻帅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袭寿春,会钦败降,军还)

已经占领寿春的诸葛诞派蒋班率步骑四千追击。

孙峻令左将军留赞留下阻击,留赞就是在东兴之战赤膊夺取大堤的猛将(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楯,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

但这次留赞病了,不能整陈,知必败。

留赞解下曲盖印绶给了弟弟的儿子,让他先带着回去(乃解曲盖印绶付弟子以归,曰:吾自为将,破敌搴旗,未尝负败。今病困兵羸,众寡不敌,汝速去矣,俱死无益於国,适所以快敌耳)

江东豪族多拥有数量不等的私家军队,更为严重的是,私兵世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不同于魏蜀两国的具备江东特色的世袭领兵制。

孙吴允许世袭领兵制的目的与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完全一样,都是为了赢得豪族支持,迫不得已做出的妥协。

留赞在江东众将中名气并不响,但他依旧拥有世袭领兵的权力!

弟弟的儿子不肯先走,留赞拔刀就砍,乃去。

256年,孙峻受文钦怂恿再度伐魏,峻使钦与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人淮、泗,以图青、徐。

这条路咱们前不久在陈登传记中介绍过,详见:两败孙策、令曹操真正忌惮的徐州豪族是谁?(刘备评价其文武胆志,古今难求也!)

为此孙峻特意加固了广陵城。然而对于经略广陵,兵出青徐的计划,吴国朝堂上下是反对声一片(峻欲城广陵,朝臣知其不可城,而畏之莫敢言。唯滕胤谏止,不从,而功竟不就)

大权独揽的孙峻一意孤行,与滕胤到石头城为军队践行(与胤至石头,因饯之,领从者百许人入据营)

然而吴军尚未大规模渡江,孙峻就得急病死了,临走前,把权柄传给了堂弟孙綝,这个安排激起了两位重臣的强烈不满,吴国的大规模内战开始了。。。。。。

1、咱们这个系列的特点

图多,这也是开始写作的初衷,让历史读起来很易懂。

非历史专业,业余写作,如果出现史料引用错误,也请谅解,咱们欢迎理性讨论,上纲上线的请绕道。可以称呼胖猫,不要叫小编!!!

2、为了大家阅读体验,咱们不搞付费,也不在文中强插广告,当然如果你读完文章,关注、转发,就是对咱们最大的支持。

3、查看之前历史文章的方法

点开胖猫读历史首页,找到下面带框的栏目,向右移动,找到合集,里面就有之前的文章啦。

标签: 孙峻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权臣孙峻兄弟,为何难以复制司马家的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孙峻

    说起三国历史上的权臣,首屈一指的肯定是司马家族,司马家族不仅仅是司马懿,还有那著名的两兄弟。提起这兄弟俩,熟读三国历史的每个人都会想起是他们两人。就是曹魏重要权臣、西晋政权的奠基人——司马师和司马昭。这兄弟俩不仅没有没落老爹司马懿积累下来的家业,反而是把阴谋权术玩得炉火纯青,最后直接不费吹灰之力取代

  • 三国鼎立:姜维五出祁山均败北,孙峻骄淫无道国人恨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孙峻

    三国鼎立:姜维五出祁山均败北,孙峻骄淫无道国人恨话说蜀将姜维探知司马师已死,复议乘间伐魏,大将军张翼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劝姜维守险自固,为休养计。姜维不肯依议竟请准朝命,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率兵数万,进兵枹罕。魏征西将军郭淮已殁,由雍州刺史陈泰升任,新刺史姓王名经,轻率寡谋,引兵出拒,两军会战洮西

  • 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废少帝孙亮祸乱东吴,最终却难逃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孙綝

    权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的一个存在。东汉末年,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鼎立时的司马懿父子,有些诸葛亮的黑粉,认为诸葛亮是蜀汉的权臣,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宗室出身,年少掌权孙綝(chēn),字子通,他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与东吴权臣孙峻为同一祖父的从兄弟。公元2

  • 三国鼎立:司马昭力平诸葛诞,吴主孙亮不敌孙綝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孙綝

    三国鼎立:司马昭力平诸葛诞,吴主孙亮不敌孙綝魏大将军司马昭闻得诸葛诞起兵,急忙入宫面奏,逼令魏主曹髦亲征,且请郭太后慈驾同行。挟天子并挟太后,无非防有内变。郭太后及魏主曹髦不敢不从,当由司马昭调集大兵二十六万陆续东下,自拥两宫车驾,出屯丘头,派镇东将军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领兵十万进图寿春。王基等方至

  • 孙资力保司马懿致家族兴旺,其后代出了个点评《三国志》的史学家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孙资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65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十二章:孙资力保司马懿致家族兴旺,其后代出了个点评《三国志》的史学家孙资年轻时家庭境遇很惨,但因孙资曾受到王允赏识,从此步入仕途,后加入了曹操方。孙资是曹魏集团掌管机要、决策国家大事的超级幕后谋划者,他和刘放一起共同执掌朝政

  • 把曹爽捧上台的孙资、刘放是什么人?他们为何有权力更换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孙资

    在《虎啸龙吟》当中,资历甚浅的曹爽之所以能够取代燕王曹宇出任大将军,缘于中书省两位长官孙资、刘放二人的运作。此外,司马懿能成为辅臣,同样缘于二人的推荐。那么这两位在之前不“显山露水”的人物究竟是何背景?他们为何敢于介入明帝曹叡的托孤重事,改易大将军人选呢?据正史记载,孙资是汉末太原人,少时便因博学多

  • 阮氏女:“四大丑女”之一,丈夫不进洞房,她说了啥丈夫赶紧进来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阮氏女

    魏晋时期权力斗争非常厉害,很多大臣一不小心就灾祸上身。不过,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阮氏女,却沉着智慧,保全了家人的性命。她是如何做到的呢?阮氏,名不详,生卒年不详,陈留郡尉氏县人。出身三国时期的士族之家,卫尉阮共之女、医学家阮侃之妹。她嫁给曹魏名士许允,生二子许奇、许猛,都在西晋为官。她是

  • 董奉和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你听过董奉哪些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董奉

    苏耽橘井 董奉杏林南北朝苏耽,桂阳(湖南郴州)人,是道士,也是医生,还是个大孝子,对母亲很孝顺。苏耽医术高明,喜好助人为乐、行善好施,为人治病不收报酬。人们都十分尊敬他,称他为“苏仙翁”。传说苏耽在成仙前,给母亲留了一个柜子,轻轻一敲就可变出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后来有一天,母亲打开了柜子,从中飞出2

  • 二乔、甄妃、杜夫人,三国的美女们,不过是男人攻城战利品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杜夫人

    二桥流离,甄氏披发,樊氏把酒,冯氏涕泣。这句诗是描写三国乱世红颜的,提起三国美女,总是绕不开二乔、甄妃、樊夫人、冯美人……这些倾国倾城的美女,说到底不过是乱世中男人攻城拔寨的战利品,命不由己啊!二乔似乎在后世文人墨客的眼中,二乔能够嫁给孙策、周瑜这样的天下英雄,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了,熟不知,二乔

  • 三国时的“杜夫人”常被人霸占,可她却没有寻短见,反而生活惬意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杜夫人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封建时期,挂在道学家嘴边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压在女性身上的一道沉重的枷锁。贞节观是古代男权社会对物化和剥削女性是思想枷锁,在这种观念之下,贞洁甚至大于女性的生命,只有保持贞洁的女性才可以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在这种压迫之下,女性的追求幸福的权利被剥夺殆尽,只能活成大宅院中的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