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真的是死于司马懿之手吗?然而并不是,真正杀手是他!
➢孟达是谁?
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孟达。
孟达字子度,扶风人,其人“恃才好术”,“言行倾巧”。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的饥荒时,他和同郡好友法正一同南下投奔刘璋。后来和法正一同谋划迎刘备入蜀。
费诗言孟达“昔事振威不忠”,可见孟达参与了张松和法正的谋划。
后来孟达成了刘备手下的宜都太守。因为他与主帅刘封发生矛盾,所以在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投降曹丕。
后来重用他的曹丕死了,他又和魏兴太守申仪闹矛盾,所以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又叛魏,计划回归蜀汉。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时,孟达奉命北攻房陵郡,杀掉郡太守。接着又和从汉中赶来的刘备养子刘封合兵到达上庸城下,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封成为军队统帅就是因为刘备想要制衡孟达,这令孟达非常不爽。而且刘封头脑简单,与孟达多有冲突矛盾,这让孟达非常怨恨他。
同年关羽出兵襄樊,叫刘封和孟达赶紧发兵援助,他们却以刚打下地盘、人心尚不稳定、不能把士兵分出去救援为由拒绝了。
因为此时豪强申氏兄弟没有完全顺从刘封和孟达,所以他们才会这么说,实属无奈,并非拥兵自重。
后来关羽兵败身亡,孟达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法正病逝,孟达失去了蜀中的靠山。
于是他在七月投靠了曹魏。他在曹魏很受重用,曹丕把上庸、房陵和西城三个郡合并成新城郡,封孟达为新城太守。
孟达成了曹刘之间的一股势力,不过,曹丕在黄初七年 (公元226年)的五月死了。
孟达再次失去靠山,非常恐惧。恐惧何来?
要知道孟达在新城可混得不好,有一个敌人一直坚持与他的对抗,那就是申仪。
申耽、申仪兄弟本来是当地豪强,和五斗米教有勾结,后来被曹操封为上庸太守,突然刘封和孟达打过来,二人被迫投降。
刘备则先把他们的家属迁到成都成为人质,再让申耽继续当上庸太守,申仪被封了西城太守。后来孟达、夏侯尚和徐晃来打刘封,申仪立刻投降,全然不顾在成都的家属。
刘封战败后,申耽也投降。考虑到投降的积极性问题,申仪被封为魏兴太守,申耽却被赶去了南阳。申仪非常不满,怨恨孟达。
孟达开始与蜀汉联络想要回去(实际上在曹丕死前就开始联络了),于是申仪在旁边动不动就向皇帝打小报告,皇帝却不信,毕竟自己的父亲当年是非常信任孟达的,魏帝曹睿也是知道的。司马懿当时都督荆州、豫州军事,曾经派参军梁畿多次暗中观察孟达,接着劝说孟达回到朝廷。孟达一看,这是要剥夺我的所有权力啊!
于是就真反了,此时是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十二月底。
如果不这样做,他会真的造反吗?肯定会,因为他已经察谈到自己将会越来越不受信任,再不反就死定了。
《晋书》中的说法则是孟达准备造反的时候,突然被晋宣帝(司马懿)的一封书信进行了一通忽悠, 表明了朝廷对于你的信任,你这样做的不理智云云,于是孟达大喜,犹豫到底要不要投降,接着司马懿八天赶到,在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正月初把他杀了。
首先,孟达被忽悠是有可能的。
孟达准备反魏时给诸葛亮送去了玉珏、织成、障汗和苏合香,诸葛亮则派郭模诈降,告诉申仪孟达送诸葛亮之物寓意他要造反。申仪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写信时提到了郭模诈降,这可能让孟达丧失了对蜀汉的信任。
但我觉得孟达依旧认为诸葛亮不会骗他,因为司马懿兵临城下之后,他还给诸葛亮写信。
孟达不急不忙正在准备防御措施时,司马懿就来了。
孟达的城池临时准备的防御措施也还真管用,司马懿打了十六天,最后靠着极其丢脸的计策——收买城内人员(将军李辅和孟达的外甥邓贤)才攻下新城,杀掉孟达。
➢诸葛亮计杀孟达?
对!没错!就是诸葛亮!
孟达对诸葛亮是信任的。他不相信诸葛亮会不顾大局杀他全家。孟达收到诸葛亮的信以后,就立刻开始大量与诸葛亮通信,说要背叛曹魏。
陈寿这里微言大义,原文说的是孟达“辞欲叛魏”,“辞”说明孟达想要叛魏只是信里说的,写出诸葛亮其实不信任孟达。
蜀汉方面对于孟达不仅不信任,还满是欺骗与利用。
先是李严让部将王冲诈降曹魏,试探孟达对诸葛亮以及整个蜀汉是否信任。
接着是诸葛亮利用与孟达曾合作攻打东三郡的李严和自己一起写信欺骗孟达。
上文还提到了诸葛亮派郭模诈降泄密。这里就有点细思极恐了,如果说郭模泄密只是为了逼孟达迅速决定造反出兵就有点蠢了。
➢那么诸葛亮为何会借刀杀人呢?
仅仅因为不信任孟达,认为他反复无常,为了终结新人旧人矛盾就让他死,未免太不明智了吧?
若是说因为孟达杀了诸葛亮的姐夫蒯祺所以诸葛亮憎恶他,也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且蒯祺是诸葛亮姐夫一事记载于《襄阳府志》,真实性待考。
诸葛亮的思想自然不会如此简单。
他是从战略角度考虑的。获得孟达掌控的东三郡,有什么用吗?
东三郡的用处在于连接益州和荆州,即是《草庐对》所谓“跨有荆益”。
但是,在第一次北伐前的形势下,通过东三郡能实现“跨有荆益”吗?
东三郡地势险峻,难以行军。无论是东袭襄阳、樊城,还是北攻宛城、洛阳,都难以成功。
王夫之说东三郡是“赘余之地”,以东三郡作为立足之地,是无法北伐成功的。蜀汉当年已经“跨有荆益”而后两路北伐,不是也没成功实现《草庐对》吗?
在关羽败亡后,东三郡对于蜀汉就没用了。荆州已经没了,要这么个“跨有荆益”之地有什么用?
若再从益州发兵,通过东三郡占有荆州,就几乎不可能了。当年公孙述从蜀地攻荆州都未成功占领荆州,如今诸葛亮在魏吴重重防御之下能攻克荆州?
诸葛亮计杀孟达不仅因为孟达个人的性格原因和以往的过节,更因为东三郡对蜀汉是没有用处的,是鸡肋之地,还会破坏联盟关系。
所以诸葛亮干脆计杀孟达,放弃东三郡。
但是我们似乎能发现,诸葛亮可能有反悔之意。
在派郭模诈降泄密后,司马懿攻击孟达时,诸葛亮发兵攻向西城安桥以救援,但因为申仪发兵断掉道路而没有成功。这一点在《魏略》和《晋书》中都有记载。
而且《晋书》还记载孟达被杀后,汉将姚静、郑他等人率领七千多士兵降魏,二将不可能无缘无故就降魏,说明蜀汉确实发兵救援孟达而失败了。
东吴也觊觎东三郡,早就与孟达联盟(“连吴固蜀”、“与二贼交构”),此时也为了争夺东三郡而发兵攻向木兰塞救孟达。可见,诸葛亮在坑了孟达以后又转变心意,认为孟达和东三郡对北伐是有用的,可惜为时已晚,孟达败死的结局无法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