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起来,把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位大将称为河北四庭柱,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里的说法,《三国演义》里并没有这个概念。不过河北四庭柱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就在这里借用一下。
河北四庭柱中,在演义里明确提到和赵云交过手的,只有文丑、高览、张郃三人而已,下面我们按照和赵云出场顺序来说一下:
文丑: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反目成仇,兵戎相见。两军首战磐河时,公孙瓒被袁绍大将文丑击败,落荒而逃。文丑紧追不放,公孙瓒慌乱中马失前蹄,摔在地上。
幸亏此时赵云慕名前来投奔,正好赶到敌住文丑,两人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此时公孙瓒的后续部队赶来,文丑孤身一人不敢久留,拨马而回。
因此赵云和文丑这一战应该算是平手。不过此时赵云只是一个少年,身体还未长成,战斗经验也不足,因此后来巅峰时期的赵云应该比文丑略强一些。
高览
高览和赵云交手发生在穰山之战。穰山刘备战败以后,赵云掩护刘备突围,途中赵云被许褚等人缠住,两人失散。刘备败逃途中遇到刘辟等人,正在一起走时,遇到了张郃、高览两路人马前后夹击。
刘辟首先去战高览,结果只打了三个回合就被杀死。刘备正慌乱间,赵云摆脱追兵从高览后军冲阵而来,一枪挑了高览。
这一战结果自然很明显,赵云轻松取胜。考虑到高览在官渡之战时对上许褚也没有明显落于下风,因此这一战估计高览有些大意,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至于和赵云有这么大的差距。
张郃
张郃是河北四庭柱里和赵云交手最多的一人,前后有三次。
第一次也是在穰山之战,赵云枪挑高览以后,又来战张郃。两人打了三十几个回合以后,张郃抵挡不住败走。
第二次是长坂坡之战,赵云怀抱阿斗突围时遇到张郃。交手十几个回合以后,赵云不敢恋战,主动退走。
第三次则是火烧赤壁之时。赵云奉命率三千兵马埋伏在乌林,曹操带着败兵逃到此处时,赵云率兵杀出。曹操命徐晃、张郃二人敌住赵云,自己则赶紧跑路。徐晃、张郃打了一阵以后不敢久留,也跟着曹操败走。
这三战里,第一战赵云和张郃交手前,已经与许褚、李典、于禁大战一场,体力损耗不少,结果还是能轻松击败张郃,显然两人武艺差距不小。第二次赵云带着阿斗,张郃总算占了点小便宜,不过在赤壁又还了回去,这报应来得有点快。
另外要说一下,在《三国演义》里虽然没有描写颜良和赵云有过交战的经历。但是袁绍和公孙瓒交战多年,颜良、赵云是两个阵营的大将,因此很可能也有交手机会。参照文丑和赵云交手结果看,应该平手几率比较大。